張直前
摘 要:目前對技師學院的學生來說,專業技能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專業技能可以決定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人文知識能夠提高職業生涯周期。在新課程標準的規定下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課程,為了提高技師學院學生的人文素質,對此廣大技師學院的教學培養目標都有相應的改變,就是緊抓語文教學,用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技師學院;語文教學;人文素質
引言
人文素質主要由人文知識、專業技能、人文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構成,是一個人成為人并發展為人才的精神內在品格。所以,為了提升廣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教學方面緊抓語文課程教育,而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工具能夠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學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但目前各大技師院校大都存在一定問題,包括過于重視專業技能、忽視人文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等,極大的制約了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推廣。
一、技師學院在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一)過于重視專業技能
對技師學院來說,其人才培養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進入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專業技能,即學好專業課。而對文化課的培養力度明顯不夠,有些技師學院在課程安排上經常性的減少文化課,隨意減少基礎科目和教學時間,比如技術學院大多開設了《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這樣的基礎課程,但對《語文》這一課程就沒有開設。
(二)師資力量薄弱
一個好的教學師資團隊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品質的提升,但據調查發現有些技師學院在師資的引進、教師的培養等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年輕的教師往往在教學經驗上有所不足,甚至有些教師的人文素養有所欠缺。而年老的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在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上顯得很薄弱。另外,在師資建設的投資上政府部門和有關學校也可以加大力度。
二、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案
(一)注重人文教育培養
技師學院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是服務社會,而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其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質因素,往往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如孟子的“舍生取義”、李白的“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清照的“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等。對技師學院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演講辯論、征文比賽、話劇表演等活動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而現階段面對技校生在人文樹脂培養方面的嚴重失衡問題,人文素質教育應被作為技師學院的培養核心。語文不僅是一門語修基礎課程,也是一門人文教育學科。教師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者,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切身體驗語文的魅力,感受語言文學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教師通過語文教學教會學生如何作為人,進而成為人,即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聽說讀寫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另外,大多技校生在現實學習中都具有一定的厭學心理,因為家長、老師的不重視,加上學生本身隨心所欲的學習心態,導致學生在學習文化課時缺乏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清楚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學習特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二)創設人文教學課堂環境
積極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堂好的語文教學既能讓學生感受語文文學的魅力,又能使學生獲得在文學思想上的啟迪。在語文教學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環境的改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首先是教學作品技巧上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設定及其所處環境感受人物的情感與精神境界,同時對文章作品中人物的刻畫進行體會與領悟。這樣進行語文學習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提升了文化水平;其次是尊重學生對作品的不同感悟、對作品人物的感想。不同見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積極傾聽學生感想、尊重學生意見,并且鼓勵學生敢于發聲,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敢于提出質疑,以此培養人文精神。同時,在建立教學課堂環境上運用趣味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及借助多媒體設備引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趣味性,積極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語文文化水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師資力量
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時教師也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這樣在培養人才時更具有信服力。首先,教師在不斷的自我學習和人文素養的提升中不僅可以擁有超高的教學技巧、豐富的知識儲備,而且擁有較強的人格魅力,進而言傳身教,影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教師應積極吸取傳統教學理念中的經驗,改善自我的教學理念,將人文素養的培養教育融入常規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俗話說“為人師表”,在教學中做好學生的表率作用,更能輕易的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教育教學。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培養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素質教育下作為一名技師學院的教師,其自身的德、智、體人文品行、言談舉止、文學修養以及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的知識涵養以及人文素質對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文魅力和高尚品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結束語
為了提高技師學院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語文教學承載了很多責任。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大多技術學院只注重專業技術的培養,使語文教育在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方面面臨很大的局限性,有些技校的教師在教學中也有意或無意的淡化了人文性的培養。所以,為了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時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引景到情,再到人文思想教育,從而促進人文培養,推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侯陶然.技師學院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中華少年,2019(7).
[2]洪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技校學生的人文素質[J].職業,2007(23):42-43.
[3]張志紅.論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21-121.
[4]葛煒.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4(14):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