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新課改進行的如火如荼,創新實驗課程被引入了教學當中,其以科技含量高、教學效果好的優勢收到廣大教育者的喜愛,其重在探究和實踐探究為目的,重視實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創新實驗課程成為了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得到了廣大生物教師的喜愛。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提出
探究式實驗重視實驗的嚴謹性,以科學的態度追求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開動自己的大腦,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進行實驗,自主的探究問題,發展問題,并解決問題。探究式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探究問題,同時還可以學習科學那種嚴謹的態度。探究實驗的主要特點是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起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
二、探究式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建構依據
(一)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動、積極、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教師給予什么自己被動接受什么,而是要學會主動認知知識,根據自己所學創造性的理解和擴展。因此教師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達,而是要學會引導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教學生如何自主的獲取知識,從而學會學習這項技能。
(二)探究教學的理論。
探究教學的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施瓦布,他認為學生學習就像是科學家研究科學一樣。因此,學生要像科學家一樣,發展學習中的問題,根據問題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這種學習過程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探究式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問題情景指的是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通過問題情景的假設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組織實驗探究。
組織實驗探究是整個探究教學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了:學生提前預想實驗可能出現的結果自己原因;其次學生自己選擇合適器材去設計一個科學的實驗,以此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數字實驗器具、了解實驗流程、獲得實驗經驗等等。
(三)引導歸納分析。
在學生獲得學習知識、技能和方法同時,教學要教會學生分享實驗成果和經驗,形成開放、共享的學習態度。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人體構造這一節時,能夠將班級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小組之間的分類討論,歸納出自己小組對人體構造的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整個課堂的氣氛都活躍起來了,通過討論學生也學會了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態度,學習的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四)指導遷移應用。
學生在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得到了發散,大腦得到了開動,對知識有了自己的見解從而能夠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在他們頭腦中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促進其知識的吸收和轉化。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問題拋給問題,讓他們自己去動腦思考,必要時可以借助小組討論實現思維發散。問題的導入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這里所有的思想都能過得到充分發揮,所有學生都能夠被接受,在不斷的實驗和探究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被挖掘,面對問題時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從而形成一個綜合能力好的現代化學生。
四、探究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施體會
(一)影響探究式實驗的主要因素。
探究式生物實驗所遇到的問題便是探究課題的難度與探究時的過于開放,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都使得探究過程和結果難以受教師控制,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在操作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課時教學緩慢。因此,在實驗內容選擇上要盡量貼近學生知識、閱歷水平,從教學實際出發。我們認為,探究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開展。
(二)教師的要求。
在實驗探究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確立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進度提出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將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翁,調整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角色轉變,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實驗式教學能讓學生學會觀察、探究,指導學生發展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探究事件原因的本領,學會自主學習,能夠通過探究實驗真相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和技能。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實驗探究式教學成為了現代生物教學的重要方式,其具有科學、嚴謹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懂得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在現代教學中應當將探究式實驗教學作為重點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領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新課改更好的進行。
參考文獻
[1]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究[J].李金剛.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5).
[2]淺談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J].李文英.中華少年.2017(20).
作者簡介:
蘇偉,出生年月:1980年8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當前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