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強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是有分層的,每個學生在這方面的提升都是一步一步的經過鍛煉而成。這種能力分為認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三者是不斷提升的關系。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正視這種能力的分層,并且通過開展群文閱讀以及增加課外輔導的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層級;結構
前言
新課改的推出,客觀上給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變化。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重點,也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必須要形成和培養的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要注意它不同層級的能力要求,并盡可能的讓學生得到綜合性的鍛煉。通過科學的引導與教育,讓學生不斷的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
(一)認讀能力是閱讀理解的基礎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就是認讀。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不斷的積累字詞與語句,通過閱讀的方式加深對這些字詞句的認識,熟練的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從而為自己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認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達到的能力就是認讀[1]。
(二)理解能力是閱讀理解的進階能力
在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理解,在理解中能更加理解字詞的使用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產生心靈的震撼和感觸,從而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風格,更加深入的發現語言的力量與閱讀理解所能帶給人的作用和效果。
理解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進階能力,它不同于認讀,認讀的要求是100%掌握,而理解能力則是盡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文本背后深層次的涵義。這種進階的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全部達到,但是教師也應該在引導的作用下盡量讓學生們達到理解的層面,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2]。
(三)鑒賞能力是閱讀理解的高階能力
小學階段是人培養自身審美觀的重要階段。教育專家指出:“人一生所秉承的審美規則源自于生活的環境與接觸的事物。”因此,閱讀理解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美的享受。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配合圖片,音樂等元素,將閱讀中的情景真實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產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讓學生的閱讀的過程中看到真實的情景,并產生同理心。在體驗真實的情感的同時,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比如教師在講述《登鸛鶴樓》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觀看黃河的視頻與圖片,讓從沒去過黃河的學生真切的看到黃河,了解黃河,感受黃河,真實的體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波濤洶涌與雄渾的氣勢,感受作者在黃河面前所產生的情愫以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凡的人生追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如何欣賞美,怎么才能算作是美的感受[3]。
二、閱讀理解能力的結構優化
(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群文閱讀
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以及掌握閱讀的技巧,是群文閱讀最大的優勢和作用。群文閱讀打破了單篇文章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提供的多種文本中進行閱讀,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也是提升他們處理文字信息能力的很好的方式。當學生面對大量的文本信息時,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快速的獲取這些信息,教師可以在閱讀中教會學生默讀,速讀,以詞語為重點的跳讀等等,讓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有效的信息。
群文閱讀在操作的過程中,與單篇的課文講解有著明顯的區別。單篇的課文講解過程中,無論是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還是表達方式都有著相對固定的答案,而在群文閱讀中,每一篇文本的寫作目的與寫作手法都是不同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自由思考,針對每篇文本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培養思考能力的經歷,更是學會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群文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文本,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不同的生活,體驗不同的心理感受,這對學生提升的閱讀能力,提升文字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增加課外閱讀及實踐活動
學生的閱讀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并不是說任何圖書都適合學生閱讀。在我國很多的兒童閱讀讀物偏向低幼化,甚至有些讀物的價值觀不正確,不能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就會讓許多學生沉溺在這種讀物的思想下,產生不良的后果。因此給學生推薦讀書時教師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身為教師要給學生推薦有正能量引導的圖書。對于低年齡的學生來說,推薦他們閱讀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故事書與童謠等讀物,既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又能給他們的語言能力進行啟蒙。中年級的學生適合讀一些有知識性的讀物,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閱讀無處不在。高年級的則推薦的比較多樣,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圖書都可以讓他們涉獵一些,但是一定要是獲獎圖書或者是正規出版的圖書。
學生就是正在成長的樹苗,如果約束就會如何成長。讓學生在閱讀的環境中自由成長,廣泛涉獵,可以培養他們的愛好,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多多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各自從家中帶來一本自己最愛的圖書,與同學們進行交換,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記錄感想,發現閱讀的魅力。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們參加閱讀大賽,或者是讀書筆記展覽等多種活動,督促學生閱讀,并且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知識,逐漸成長[4]。
在各類的閱讀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讓他們不止是看書,更學會看書。知道什么地方應該粗讀,而什么地方應該仔細研讀。知道讀書要把握重點知識,提煉文章的中心意思與寫作主旨,把握閱讀的重點和思想高度。
結語
讓學生愛上閱讀,從圖書中汲取知識,獲得力量,這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我們開設語文課程的目的。每個教師都應該意識到,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循序漸進,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的訓練,通過課內與課外雙重的作用,讓學生發現閱讀的魅力,對培養其綜合語言能力和終生閱讀的習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家俊.探究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54.
[2]肖穎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C].2017:5.
[3]朱潔如.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與結構優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5(7):75-77.
[4]鄒澤民.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與結構優化[J].開心素質教育,201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