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春
摘 要:全媒體時代,如何建設一支新時代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是當今的主要問題。文章概括黨員干部網絡媒介素養的主要問題,分析進一步提升干部網絡媒介素養,提出“‘切實運用政德形塑干部,著好人生底色、著力提升干部‘五種素養、開好網絡快車、努力完善學習培訓機制、建好提升‘籠子”的路徑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黨員干部;網絡媒介素養;路徑
近年來,伴隨信息化的潮流,新興媒體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黨的長期執政面臨新的“緊迫課題”。對新媒體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須參與進去、深入進去、運用起來。著眼建設一支新時代高素質干部隊伍,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干部網絡媒介素養。
1? ? 新時代黨員干部網絡媒介素養的主要問題
網絡媒介素養指公眾接觸、選擇、判斷、理解、解讀及運用網絡媒介綜合意識與能力,包括:熟練的網絡媒介使用素養、合理的網絡信息消費素養、高效的網絡信息生產素養和圓通的網絡社交與協作素養等。黨員干部網絡媒介素養一般指他們在執行公務活動中,在網絡空間表現出來的網絡媒介綜合意識與能力。如網絡安全意識與能力、網絡輿情意識與引導能力和運用網絡服務群眾的意識與能力等。
當前,部分黨員干部存在如表1所示的一些問題。主要涉及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化修為、法治觀念、責任擔當、全媒體技能技巧及制度機制等綜合因素。
2? ? 提升新時代黨員干部網絡媒介素養的路徑
2.1? 切實運用政德形塑黨員干部,著好人生底色
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運用網絡服務群眾意識。在網絡空間要旗幟鮮明地做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持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網信發展理念,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主旋律更高昂。還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心中樹立“人群在哪兒,我們的工作重心就在哪兒”意識,在網絡空間塑造和展示黨委、政府及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要堅定文化自信,筑牢網絡媒介素養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樹立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宣講“感黨恩,跟黨走”主題,可以結合中國民間優秀故事“九色鹿”;又如“團隊建設”宣教,結合中國民間優秀故事“十兄弟”,以融中華優秀傳統基因。反對“文化霸權”“價值獨斷”,構筑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人類網絡命運共同體,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和統戰文化。
要堅持法治理念,夯實網絡媒介素養的法治底色。在統籌推進“四個偉大”征程中,要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網絡家園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什么形式的媒體,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無論大屏還是小屏,都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治理新媒介環境中的問題,要具有法治方面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的綜合意識與能力,使全媒體傳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要守正擔當責任,彰顯網絡媒介素養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著力政治建設,增強政治定力,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辨別力,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內容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尊重傳播規律,推出更多權威、高端、深度、特色的優質全媒體產品,在眾聲喧嘩中凸顯主流價值,有效引導預期,引導輿論方向,堅定有力地唱響中國聲音。
2.2? 著力提升黨員干部“五種素養”,開好網絡快車
提升媒介使用素養,以利觸網。通過現場體驗或情景仿真等方式,提升干部網絡媒介接觸與使用素養,重點在于增強主觀意愿、學會安裝、懂得應用、確保安全等,為他們在網絡空間生活工作學習夯實基礎,以利觸網。
提升信息消費素養,以利解讀。重點在于面對海量的信息,解決以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出選擇、判斷與解讀的問題。一方面要能快速、有效地識別垃圾信息,另一方面要能辨識信息背后傳遞的意識形態傾向。能否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需要學習積累。唯有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上進。要學原著、原文,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通曉中外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研讀典型輿情案例,秉持法治綜合評估習慣,全面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利解讀。
提升信息生產素養,以利把關。內容生產訓練重點在于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責任意識、后果意識、智能監管水平等。工作中要推動意識形態感性表達,特別關注受眾的心理感受和閱讀習慣。如能實現圖文并茂、聲畫同步、形象生動地展現我黨干部選拔理念、方式及領袖公眾形象,更具親和力。要以主流意識形態駕馭新媒體“算法”,以利把關。
提升網絡社交協作素養,以利引導。社交協作訓練的重點在于如何擴大“朋友圈”,情緒宣泄適宜,加強網絡輿論引導與處置,特別在與“意見領袖”互動以及“意見傳播與整合”環節,黨員干部又如何練就圓通的社交素養,這涉及合作意識、公益精神、身份認同、感恩態度、互利共贏等。還要學會如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動態感知“社會地圖”,以利正向引導。
強化參與意識,以利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參與也是一種能力素養,重點在于打消顧慮、增強服務協作意識、秉承網絡空間主權法治理念。踐行群眾上了網、民意就上了網、干部就要緊跟上的要求。務實開通“兩微一端一站”,讓黨員干部走網絡群眾路線常態化、制度化。熟悉常見新媒體,掌握電子政務基本操作,以做實“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新時代要求。
2.3? 努力完善學習培訓機制,建好提升“籠子”
為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廣大黨員干部的多樣化、智能化、便捷化學習需求,創新學習培訓機制。健全個人學習機制,以“矩陣方式”構建學習對象人際關系網絡。進一步建設理論學習智庫,整合專家資源,推出一批高質量、通俗化的理論成果,如要定期開發新課程等。大眾傳播是最有效的信息傳播渠道,運用好新一代互聯信息技術交互溝通很有必要;人際溝通是說服采用新觀點的最有效途徑,切實發揮“同質化交互”優勢,避免“異質化的溝通”,讓“交互雙方”在某個維度上可以做到同質化溝通,要多從“五老”人員、鄉鎮街道黨務工作者、大學生村官、創業帶頭人中擇選一批思想進步、“粉絲”眾多、善于弘揚正能量的代表,組建基層網絡媒介理論宣講隊伍,以形成多層次溝通渠道;要實現組織入網、活動在場、交流在線,建設更多協同型理論學習組織。加強和改進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在組織管理上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將理論學習情況列入領導班子年度工作和領導干部個人工作進行考核。要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學習網絡,實現有組織的學習;要發揮好基層黨政一把手的“傳、幫、帶”作用,讓其擔當起基層理論學習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責任,實現有指導的學習;要規范理論學習考試、考核、獎懲工作,確保學好學壞、學與不學“不一樣”,實現有管理的學習;要改變理論學習務虛為主的做法,推動理論學習走出會議室,走進村鎮、工地、廠礦進行實地學習交流,實現有服務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羅杰斯.創新的擴散[M].5版.唐興通,鄭常青,張廷臣,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2]劉伯賢.網絡輿論引導藝術與領導干部談識網用網[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