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峻峰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職業學校學生基礎差,能否學好解剖學這門基礎課,關系到后續學習效果。筆者根據多年體會,談談對提高職業學校解剖學教學效果的粗淺認識。
教師要善于“趕潮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即摒棄頭腦中固有的僵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如滿堂灌、純理論式講解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現代教學方法,如慕課、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不至于落后于時代。同時,糾正學生在學習解剖學時常犯的錯誤,如死記硬背、熱衷于押重點、找老師套題等。
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提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效率,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挖掘[1]。教師善教,學生樂學,那么課堂氣氛就能夠變得融洽、活躍。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師巧妙地拋出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拋磚引玉式、穿針引線式、趣味引導式、逐步遞進式、情景展現式等。
(2)教學人性化。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只有讓學生有被重視、被關愛的感覺,才能樂于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潛能,大膽交流與溝通。
(3)有針對性的互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甚至換位思考讓學生考教師,當然前提是學生需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這也變相地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另外,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你考我、我考你進行互查、互評,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又鍛煉了組織能力,還可以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4)對于個別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調查原因,做好協調工作[2]。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應該找出原因,思考對策,循循善誘,而不是嫌棄、厭惡、呵斥。如此一來課堂氣氛融洽,既維護了課堂紀律,落實了教學進度,又融洽了師生關系。
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直觀教學法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鍛煉思維和語言能力;PBL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解心理;聯系法讓學生學會關聯事物,增強記憶;多媒體教學能夠演示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微課時間短、容量小、內容凝練且重點突出、實施靈活,符合學生學習規律[4];比較法能夠區分近似的概念、結構、功能,利于學生精準記憶;角色扮演法使學生既成為踐行者也成為觀察者,在仿真的情景中扮演相關角色,將經驗學習和團隊精神結合在一起[5];案例教學法貼近實際,也更吸引人。總之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尋求一套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6]。
我們發現雖然職校生理論知識沒有本科院校學生豐富,但動手能力并不差,能夠較快適應實際操作,這與職業學校教學更注重實用性、針對用人單位需求開展教學有很大關系。加之職校生沒有“天之驕子”的嬌氣,教師能夠對他們進行更好地引導和培養。解剖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實驗室建設,重視規范化操作,強化重點內容考核等。除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外,還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向更高標準看齊,使學生獲得認同感、價值感。
競賽活動可以讓學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方式[7]。我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班級或年級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競賽、標本辨認比賽、標本制作比賽、知識搶答賽甚至組織學生參加國內一些大型比賽。比如2019年我校就有幾名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參與全國性解剖繪圖比賽并取得了佳績,這鼓舞了學生的士氣,掀起了學習熱潮。此外比賽無形中也加強了教師之間的競爭,推動了教學改革和教研室建設,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良好效果。
作為解剖學教師,無論是從學校的要求還是自身的成長和學生的發展角度講,“雙師型”教師顯然更受歡迎。不少學生在解剖學課堂尤其是實訓課堂上常常極其興奮,躍躍欲試。如果授課教師能夠結合臨床講解,學生別提有多認真了,要是能實際操作更是激動不已,而這也正好達到了“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目的。所以解剖學教師要具備綜合素質,要能把專業知識內化于心,提煉總結后教給學生,并能在本專業領域引領學生自主學習[8]。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曾說“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既是態度,也是學問。教師的教學理念、態度、教法是否妥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教學效果是否理想,學生的學習潛能是否得到發揮,我們今后該如何改進,這些問題都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