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摘要:根據財政部門的相關要求,從今年起新的會計標準將在全國范圍內各級單位中全方位展開,從此以后所有的中小學校將不再執行以前的規定,標志著中小學校會計核算掀起了新篇章。本文就其發布內容與相關規定制度進行一些淺層的分析研究,簡述其中折舊的會計核算模式,并結合現實工作中的真實情況,分析其實現的困難,并對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希望對此項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政府會計準則;中小學;固定資產折舊
貫徹落實政府剛剛出臺的會計制度,這是為了積極響應黨在報告講會中的重要指示。此次制度革新能夠合理、全方位、準確反映出資產欠債和成本的實際狀況,夯實報告工作的基礎理論。針對如何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深化財務及其預算水平、全方位實行績效管理模式、創建現代化財務制度,這具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作用,在我國會計未來發展道路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
一、新規與舊制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的具體分析比較
新準則最大的亮點在于,會計部門應該對固定性資產,當然那些比較獨特的資產應該格外計算折舊。新的規則中明確指出固定性資產應該按照月度進行計算折舊,這個月增長的固定性資產,那么從這個月起就要開始計算折舊;而該月減少的資產,該月就不再重復計算折舊。同時并不是所有的固定性資產都需要計算折舊,比如,(文物古玩和陳列擺設品)動植物;各種類型的圖書、各種記事檔案;單獨核定價格寫入賬的土地;以名義性計算的金額總量的固定性資產是不需要計算折舊。
以前,原制度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學校會計要把固定資產折舊的情況登記入賬,而是站在一個管理的角度只要求有條件,有能力的學校為固定資產折舊情況設計一個輔助性的賬冊,并將其信息記入該賬冊,這對實行收付實現制的中小學校預算會計核算有一定的意義,擁有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兩方面的功能,但是也有其缺點,原制度中的折舊只在輔助賬上反映,無法反映在預算報表中,其對成本費用的影響沒有體現。新準則實行權責發生制,明確了國有資產折舊基于固定資產的用途,將折舊費計入當期費用,最終反映到財務報表中,有利于客觀真實地反映單位的實際運行成本,從而彌補原制度中里面關于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化的不足之處。
二、新的會計規章下中小學校固定性資產計算折舊的珍貴價值
新政府會計準則下中小學校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模式,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客觀反映中小學校運行成本,會計信息更加可靠
新準則中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用計入當期費用,使學校的運行成本的計量更為全面,能夠比較客觀直白的反映學校的經營費用。根據相關規定,按月計劃提算國家所有資產折舊的時候固定性資產應該計算的折舊額作為它的成本價值,計劃提算固定性資產折舊時不用照顧預算剩余值。政府會計制度這一改革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實現了政府會計主體折舊費用化的計量。
(二)掌控固定資產的真實情況,提高購置固定資產的決策能力
實行政府會計制度前,在新購買固定性資產的時候工作人員一定要根據管理員提供的固定性資產檢驗收貨過程中產生的票據進行賬務登記處理。相關計核算模式能夠做到財務部門的數據與資產管理系統中的數據相符,但不能真實反映資產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許多學校存在建校時間早,資產數量大,報廢不及時等情況。實行政府會計制度后,每個月都要對其進行折舊分析,可以讓會計主體清楚的了解各種設施的真實情況。這樣不僅可以對之前的固定資產損耗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還能為今后固定資產投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三)與核算規則相匹配,直觀可信的反映出價值與成本之間的聯系
學校在執行該會計準則以后,財務人員在財務處理過程時,已經發現了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服務隱藏的優勢已經在折舊年限里充分無余的顯現出來,它的經濟效益也在折舊年限里逐漸的體現出來。按照每個月都要計劃性的折舊費用情況與有關資產成本狀況,這種工作方式與會計專業中所講的可比性原則是互相匹配的。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校快速創建出符合科學性的補償機制,從而把學校的資產情況清晰而直白的展示了出來,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養成一個學生平均花費多少價值的成本以及學校辦學成本等方面的真實可靠信息。
三、中小學校固定性資產計提折舊的困難點
(一)存量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學校雖然有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但是固定資產預算安排金額和固定資產配置計劃還是與財務會計的固定資產折舊表所影響,與學校固定資產存量有關,不得不說其工作的內容還需要重新的安排,理清學校現有的固定資產存量與折舊情況,這對學校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二)折舊期限的確認
雖然新出臺的規章里提到了一些房屋住宅以及構筑物、專用設備等方面的固定性資產折舊年限的參考數據,但中小學校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它們的行業特點也不相同,因此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本學校的固定資產的具體折舊年限。
四、完善中小學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的方法
(一)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確定
學校應該適時的考慮到中小學固定資產分類管理的訴求,遵循固定性資產的具體規則,結合《關于中小學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 >的補充規定》(財會[2018]20號)中發布的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清單,依靠固定資產的性質與實際使用情況為類別,由財務部門提出建議,經學校研究批準以此來確定中小學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在需要明確指出固定性資產的折換年限的時候,應該充分的把握住固定性資產可能實現的服務能力或者是為其提供經濟效益的時間;固定性資產預測計算看得見的損耗和看不見的損耗;法律或者是同一類的規定對固定性資產使用約束等相關因素。
(二)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方法
1.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確定
《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的規定,政府會計主體一般應當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對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折舊。
對于年限比較長、無形損耗比較少且耐用性的固定資產,像學校教學樓,學生宿舍樓,一些學生的課桌等都可能選擇直線法。對與使用的工作量有關的固定資產,像學校的教學工具,打印機等可以采取工作量法。目前準則只建議選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政府會計主體計提折舊主要是為了滿足“客觀反映政府運行成本”的需要,實際是固定資產歷史成本的簡單分攤。選擇折舊政策時不用考慮對利潤、稅收、現金流量、企業價值等方面的影響。
2.補提折舊
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后,在新規取代舊制之際,需要將2019年以前還沒有寫進賬目的盤活盈利資產按照新的規章制度寫進新的賬借記載著相關資產類型科目,再根據盤活盈利的資產成本的總金額,寫入貸記“累計盈余”的科目里。按照新的固定資產類別將現有資產進行重新調整如:如將“學生用家具(教學用)”設置明細分類科目核算。經過全面核查調整后,對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國有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對尚未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進行補提折舊,按照應計提的折舊金額借記“累計盈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
3.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
根據《應用指南》的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每月一計算折舊,該月增長的固定性資產,這個月就要開始計算折舊;該月減少了多少固定性資產,當月不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無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可以繼續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規范實物管理。
按月計提折舊時,按照應計提的折舊金額及資產用途記入費用借記一類里面。比如,“業務活動產生的花費”“單位管理產生的費用”“在建工程的花費”等科目,都先算在“固定性資產多次累計折舊”。
學校要充分利用好中小學校資產管理系統,及時登記資產的變動情況,為計提折舊提供基礎信息。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后續計量的處理作出了詳細而又具體的規定,對于學校來說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好基礎性工作即固定資產信息準確登記入賬及錄入學校的資產管理平臺。中小學校無論是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還是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確保資產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才能保證客觀反映學校的運行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財
參考文獻:
[1]應唯,張娟,楊海峰.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中的相關問題及研究視角[J].會計研究,2016 (06).
[2]金永利,彭詠梅,楚京京.新政府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探析[J].商業會計,2006 (06).
[3]張曾蓮,傅穎詩,馬浚洋.《政府會計準則-無形資產(征求意見稿)》探微[J].財務與會計導刊,201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