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制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下發生的經濟關系,深入了解所有制結構對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所有制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這一所有制結構也將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本文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演變和發展趨勢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演變;發展趨勢
引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因此,深入了解公有制經濟體制對促進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的概述
所有制結構是指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形態中所占的比重、所處的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所有制結構中,居于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成分的性質決定了該社會基本制度的性質。面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只有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F階段,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但是各地區發展水平不一,單一的公有制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調整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演變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是在社會主義社會背景下形成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所有制結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的,生產力及其內部層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市場經濟競爭體制作用下,不同所有制經濟結構必然會發生變動。
1.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階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全會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和所有制結構改革,這種改革是從體制外向體制內轉變,從局部向整體轉變。雖然這一經濟體制改革有助于當時經濟的發展,符合了當時經濟發展形勢,但是時代是進步與發展的,這種經濟體制已經不合時宜,迫切需要對所有制進行調整。為了確保所有制結構與時代相適應,我國也頒布了一系列指令,在原有公有制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由于所有制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這也要求我們在經濟每發展到一個階段,都需要根據實際形勢對所有制結構進行調整,確保經濟體制與時代經濟發展相適應。隨著個體經濟的不斷壯大,公有制結構開始對一定范圍的勞動者個體經濟進行了相應的補充,并從法律上確定了其合法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活躍起來,其比重不斷擴大。
2.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比重處于相持階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也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我國各大企業也迎來了新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并與非公有制經濟處于相持階段,公有制經濟比重不再下降,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不再上升。由于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呈現相持趨勢,這也使得我國開始看重所有制經濟公共發展。從經濟結構來看,如果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出現明顯的升降趨勢,所有制主體必然會發生變動,進而會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性質,向資本主義邁進,這種變動與我國國情不相符。因此,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史這個階段的關鍵。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地位,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監管制度,強化宏觀調控,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
3.公有制經濟比重開始穩定上升,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階段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應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趨于完善和成熟,公有制經濟比重開始穩定上升,非公有制經濟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尤其是私有制經濟。之所以會出現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下降,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必將促進國有企業的規范化經營,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目前來看,我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國有大集團公司數量比較多,已經逐漸形成規模效益,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公有制經濟比重自然也隨之上升[2]。另外,我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對市場的約束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市場環境更加趨于穩定,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更加有利,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發展勢頭越來越猛。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發展趨勢
1.以生產力水平為基礎
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歷史是通過商品經濟的發展來實現的。因此,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了解當下生產力發展狀況,進而更好地變更企業所有制結構。同時,在改革所有制結構中,要尊重市場規律,建立起同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相適應的企業所有制結構形式[3]。
2.擴大公有制支配生產經營范圍
長期以來,企業深受政府行政干預,這也造成了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受政府主觀意愿的影響較大,使得許多企業沒有自主經營權,淪為政府的附屬物,進而不利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了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我們就必須打破現狀,適當給予企業應有的自主經營權,從而激發企業的創造性。同時,政府要科學宏觀調控,讓全民所有制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以平等的地位同其他經濟成本的企業展開競爭,從而壯大公有制經濟實力[4]。另外,要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集團企業,擴大公有制經濟支配范圍,進而促進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壯大。
3.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使得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而要想維護市場競爭的公平、公正,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十分必要。市場經濟下,市場競爭的加劇必然會引起資源分配矛盾,就會引發社會矛盾,進而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而發展所有制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需要。堅持發展所有制經濟,可以協調市場各大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形成良性競爭。所有制經濟體制下,各市場主體需要自負盈虧,其為了減少經營風險,獲得更好效益,必然會自覺調整經濟行為和經營方向,進而推動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4.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實現形式
所有制機構的發展與生產力發展密切相關,結合這一點,我們需要深入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研究。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結合這一報告內容,我們不僅要深入理論研究,更要從不斷的實踐中完善所有制結構,確保所有制結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匹配。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下,個體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比重也不斷擴大,這也要求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必須多樣。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尋找同一所有制的不同實現形式,更要尋找不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進而更好地迎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四、結語
所有制結構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反映了社會經濟關系。社會主義社會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相符的所有制結構,可以緩解兩級分化程度,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所有制結構的變更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有關,我們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要積極調整所有制結構,確保所有制結構與社會發展相符,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7.
[2]范夢佳.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3]李書麗.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D].杭州:浙江大學,2017.
[4]喬惠波.所有制結構演變與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5.
作者簡介:劉迎輝(1964—),男,漢族,黑龍江北安人,本科,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