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風 花容靜 杜星鋮
摘要: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踐界和學術界對環境保護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環境保護行為高度依賴他們的參與,環保組織公民行為是對企業環保行為的重要補充。本文回顧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對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歸納;總結了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前因變量;梳理了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測量量表,并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以期對今后有關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提供啟示。
關鍵詞: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生態環境;環保績效
一、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及內涵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乃至全世界普遍關注的核心話題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1][4],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全局性的變化。在改革和發展的進程中,企業的行為給環境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2]。眾多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已經從組織規章制度層面采取了提高環境保護績效的措施,卻忽視了員工個體的主動參與。馬克思的生態哲學理念強調人和自然在生產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賴,不可分離的辯證統一體,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3]。可見,環保領域的員工自愿行為更加重要,環保績效的提高更需要積極主動的員工參與,探討員工層面的環保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組織中的員工是否愿意主動做出超越角色規范的行為是衡量一個組織是否有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提高組織正式系統的管理效能,促進組織設計中非正式的角色外行為,理論界提出了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的思想和概念,其受到了業界的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由于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消費者、社會公眾、供應商以及政府對企業承擔環境保護的要求,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應運而生。
環境保護問題與企業、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5],鑒于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環境保護績效提高的需要,在面對一些企業正式管理系統未能很好解決的復雜環境問題時,員工對環境保護的主動參與成為企業環境戰略的關鍵因素之一[6]。Daily(2009)最早提出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他認為環保組織公民行為是一種員工在組織中主動做出的,在正式薪酬體系中未得到確認,未得到組織正式系統的要求,但提高了組織以及社會環境保護有效性的一種環境實踐行為[7]。該定義強調了員工的自主權,員工可以通過自主的行為和措施來促進組織環境保護績效的提高,這種認知理念更多的是一種人文價值取向,體現了儒家傳統理念中人的積極參與,與自然和諧相處[8]。Han等(2019)從心理認知的角度將其與領導力聯系起來,認為環保組織公民行為反映了個體的道德信仰以及個體在平衡人類社會和自然之間所做出的努力,這種信仰與負責任型領導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
二、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因素
目前,學術界的研究表明,環保組織公民行為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1.個體價值判斷的影響
Newman等(2015)實證研究發現,員工感知的對社會和非社會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顯著正向影響組織公民行為。Kenneth De Roeck和Omer Farooq(2018)認為員工感知的企業社會責任顯著正向影響員工綠色行為。同樣,個體對環境的認知與判斷也會影響員工行為。個體認為環保重要,就會主動進行環保行為。生態價值觀(Ecological Value)是個體對環境保護的基本價值判斷,田青等(2019)的研究結果顯示生態價值觀顯著影響環保組織公民行為。
2.領導方式的影響
個體行為不僅受到自身特征的影響,還受周圍人行為的影響。Temminck等(2015)提出,領導者與員工的交互行為有可能對員工的親環境行為帶來直接影響。基于社會學習理論,個體會通過對周圍人行為的學習與觀察,內化并調整自身行為。領導者基于他們在組織中的地位與權力,更易成為被學習的對象,近幾年研究表明,如果領導者具有環保傾向,員工就會通過模仿而主動采取環保行為。如張佳良等(2018)認為倫理型領導可以提升員工的環保組織公民行為,Tuan TrongLuu(2019)證實環境特定的仆人領導正向影響環保組織公民行為[9]。
3.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影響
組織因素也是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其中綠色人力資源管理(GHRM)對環保組織公民行為做出重大貢獻。一套正式且公開傳達的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和政策向員工傳達了組織對綠色的承諾,并導致員工遵循組織的綠色政策或自發產生綠色行為,Jenny dumont等(2017)實證研究發現,角色內和角色外的綠色行為都與組織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相關。Hongdan Zhao等(2019)證實了社會責任的人力資源管理對員工環保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10]。Yang Chen、Nhat Tan Pham等(2019)等也證實了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積極影響環保組織公民行為。
三、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測量
在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在學術上被清晰界定后,對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也愈演愈熱,其量表的開發也取得了較大進展。Boiral等提出的三維度量表開發過程嚴謹,該量表以Organ等人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六大分類為基礎,經過探索性研究后將收集到的13個項目整合為10個項目,再通過驗證性研究得到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三個分類,即環保主動力、環保公民參與及環保互助[5]。
在環保主動力層面,Lamm等(2013)基于可持續題項及組織公民行為題項,提出了共12個題項的量表。該量表通過“我在離開他人或我的辦公室時會隨手關燈”、“我習慣雙面打印以節省紙張”等題項詮釋了員工具體的環保主動行為。在量表開發過程上,Lamm等在提出23個初始題項后,一方面通過1 046名被試者的調查問卷測試因子結構及穩定性,另一方面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將23個初始題項整合為12個題項,再通過驗證性分析得到最終量表。
在環保公民參與層面,Temminck等(2015)開發的7題項量表及Erdogan等(2015)開發的5題項量表,皆強調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量表描述上,二者也更抽象,如Temminck等(2015)量表中“我試著去提出有助于提升組織的創新性環境策略”,Erdogan等(2015)量表中“員工協助創建保護環境的程序和政策”等。二者的不同點在于,Erdogan等開發的量表采用上級他評的方式,側重于員工的建言行為,而Temminck等開發的量表采用員工自評的方式,側重于員工的建言意愿。
四、環保組織公民行為未來研究展望
關于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還處在初期階段,與其相關的實證研究較少,比如前因變量的探討主要集中于領導類型,缺乏組織特征、個體特征的探討;針對性企業也以與環保相關的制造業為主;此外,現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個體層面,較少從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等組織層面出發探究其對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最后,測量量表的普適性不足,現有量表的維度不足,無法準確測量不同地區、不同情境下的環保組織公民行為。未來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一步探討。
首先,個體在組織特征的影響下,出于不同的動機和需求,會有不同的心理認知和情感傳遞。深受“圈子文化”影響的企業,圈內員工因其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心理安全感,可能會做出更多的環保組織公民行為。其次,多數企業開始注重企業社會責任戰略、企業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組織建設,個體層次特征之外的組織特征對員工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后續研究可以從多種視角出發,運用不同的理論解釋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產生機理,針對不同階層開展跨層研究。最后,由于中西方國家的文化、社會情境等不同,針對環保的管理措施也有較大的差異性;行業不同,其企業文化也存在差異,不同地域的員工可能在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不同維度具有不同權重,未來研究既要開發多維度的測量量表,又要基于地域、行業特征開展針對性研究。■
參考文獻:
[1]柳建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對策研究[J].理論建設,2019(2).
[2]王成吉.習近平新時代改革開放重要論述研究[J].理論建設,2019(3).
[3]桂英梅.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哲學思想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J].理論建設,2019(2).
[4]謝娟,吳雪會.論政治因素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J].理論建設,2019(4).
[5]柳建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對策研究——以宿州市為例[J].理論建設,2019(2).
[6]藺琳,金家飛,賈進.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的概念、測量及實證發現[J].學術論壇,2015,9(10).
[7] Bonnie F. Daily James W. Bishop, A Conceptual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Directed Toward the Environment[J]. Business & Society, 2009. 6. 48(2).
[8]肖紅旗,仇小敏.傳承儒家生態文明理念, 夯實美麗中國建設根基[J].理論建設,2019(1).
[9] Tuan TrongLuu. Building employee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for the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ly-specific servant leadership and a moderated mediation mechan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9, 1(31).
[10] Zhao H D, Zhou Q Y, He P X, Jiang C L. How and When Does Socially Responsible HRM Affect Employee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9(9).
基金項目: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17SKBS103)。
作者簡介:張文風(1998—),女,河南周口人,本科生,主要從事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花容靜(1999—),女,江蘇鹽城人,本科生,主要從事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杜星鋮(1996—),男,甘肅平涼人,本科生,主要從事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