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麗英
摘 要:學習護理專業的中職院校學生,由于年齡階段尚處于青少年時期,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對于社會發展環境的日認知也缺乏理性辨識的能力,極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對此,中職院校護理專業老師要不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況的了解;在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必須對溝通與交流的技巧問題格外注意,充分尊重學生,不斷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和激勵,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構建和諧的師生溝通關系。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師生交流
引言
師生關系及師生情感的拉近是需要建立在雙方良好的溝通與交流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完成的。對此,中職院校護理專業老師要想與學生群體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準確把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及心理變化,就必須要切實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才能夠進一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實現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有效提升教學管理的成效和質量。但是,就目前我國中職院校護理專業師生的關系建設問題來看,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正是我們亟需正視和解決的重要教學管理任務。
一、老師在教學管理中溝通與交流技巧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動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
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中學院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通常是由于學習成績較為落后在選擇進入中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其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等都較為欠缺,與普通中學學生相比面臨著更巨大的學習壓力,同時此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出現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專業老師在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加強雙方的相互了解,使老師更加及時和準確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進而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和疏通心理壓力及心理障礙,此外,也師生的密切溝通與交流也有利于老師將正確的學習習慣灌輸給學生,使其端正學習態度[1]。
(二)有利于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教育配合
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還處于青少年階段,對于社會的發展環境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認知,但是,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講,此階段已經開始不可避免的與社會現實進行接觸了,對此,對中職院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僅僅依靠學校或者家庭的一方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加強學校與家庭雙方在學生教育管理問題上的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專業老師通過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學生的家庭生長環境,并且能夠通過學生獲取到與家長更多的交流機會,及時掌握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所在,以便于老師在給予家長有效建議的同時,也同步加強學生的在校教育。
二、老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
(一)對師生溝通與交流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
中職院校任課老師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工作任務緊張等原因,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問題上所傾注的時間就會被壓縮和減少,專業老師更是將全部的教學管理重心都放在了對學生專業成績的提高上面,對于師生交流與溝通的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任課老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技巧和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沒有養成與學生定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工作習慣,不能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建議。
(二)缺乏與學生進行溝通與教學的技巧
造成師生之間交流與溝通障礙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師缺乏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技巧,進而導致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得師生關系無法得到緩和[2]。在很多學生看來,老師都是嚴肅且嚴厲的形象,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老師自來就有一種畏懼感,在面對老師的時候就會產生緊張、抵觸、躲避等情緒,學生無法敞開心扉與老師進行交流,進而使得師生交流工作無法進行開展;此外,部分任課老師對于優等生和后進生會有情感上的區別對待,也會逐漸喪失掉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三)對學生的個人信息及情況了解不夠全面
部分中職院校任課老師盡管對于與師生交流與溝通問題有著足夠的重視,并且也付諸了一定的行動,但是卻缺乏對學生個人信息及個人情況了解的全面性,掌握的信息較為單一和片面,舉例來講,很多任課老師在了解到學生的成績落后問題時,就會認為是其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所導致的,進而不斷的幫助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是造成學生成績落后的主要原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任課老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解認知來引導學生,只會是于事無補。
三、加強老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實施策略
(一)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和尊重學生
首先任課老師要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地位上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校內的監護人,更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對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時,老師要將自己與學生的地位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中職階段的學生,在此年齡階段對于自尊心和個人尊嚴問題十分的敏感,如果任課老師一味地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學生很難以對老師敞開心扉進行交流。其次,此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開始形成自我的價值觀體系,對于客觀事物也開始產生自身明確的理解與認知,對此,任課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價值觀,在出現分歧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而不是給予反駁學生的觀點。
(二)在溝通交流前做好相應準備,確保交談內容的針對性
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心理特點、個人情感和所面臨的問題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對此,老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談話準備,確保談話內容的合理性、有效性和針對性[3]。任課老師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就要格外重視對學生個人情況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時整理并做好相關記錄;在學生的溝通交流過程中,切忌急于求成,要逐步引導,在最初談話的時候可以只是對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簡單了解即可,然后在老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做好解決建議和解決策略之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交流,以此能夠更加輕松的獲取學生的認可和尊重。
結語
總而言之,師生之間密切的溝通與交流是不斷推動學生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講,其將來需要擔負艱巨的社會服務責任,其專業老師就更應該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以強化對其思想意識、心理建設、專業技能的培養,推動護理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連坤娜.初探中職護理專業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技巧[J].科技視界,2019(26):153-154.
[2]張燕.中職生師生關系現狀調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113-114.
[3]張琳.中職護理專業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技巧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