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嬋霞
摘 要:為了探討行為主義治療對學生的影響,從幾個角度分析了行為主義療法,結果顯行為主義療法內容豐富,可調節學生的多個層面,可有效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和發揮行為主義療法的有效性,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行為主義療法;學生;健康
一、前言
行為主義——西方心理學的第一勢力,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對心理學起著巨大的影響。20世紀初,弗洛伊德就已經開始行為主義研究,20世紀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這一期間發展起直接植根于行為主義的行為治療。“行為治療法”一詞,是1954 年斯金納等人運用操作條件作用原理去矯治精神疾病而命名的。
行為治療的理論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經典的條件反射原理、操作條件作用原理、模仿的學習原理。行為療法的核心是學習的概念,行為主義者認為除了遺傳和成熟的有限作用外,學習是獲得行為和改變行為的主要途徑,心理治療就是消除不適應行為,獲得適應的行為。
二、行為主義的貢獻
現源自于行為主義理論的研究和技術有很多,如1.應用行為分析: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技術。2.放松訓練。3.系統脫敏法。4.暴露療法。5.眼動脫敏與再加工治療。
6.社交技能訓練。該技術有個常用的社會技能訓練——憤怒管理訓練,這項訓練針對的是那些因自己的攻擊行為而備感苦惱的個體。現在部分學生有這方面的難題,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他們。7.自我調整法及自我導向行為。8.多模式療法:臨床行為主義療法。9.正念技術以及接納性的方法。10.將行為主義療法與當代精神分析療法相結合。
三、具體操作過程
治療起初,來訪者會在治療師的幫助下為自己制定具體的治療目標。在進行干預之前,治療師會通過一個正式的評估過程來決定治療的目標行為。在治療過程中,持續的評估過程可以檢測目標的達成效度。來訪者積極應主動地到特定行為中,積極處理自身的問題,以實際行為來引發良好改變。來訪者還應在治療內外對自身的言行加以管理、學習并運用所學的具體應對策略去實踐新的目標行為。來訪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治療任務,治療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訪者應慢慢地學會新的、適應性的良好行為,從而取代其原有的、適應不良的行為。
四、與中小學心理輔導的匹配度
在當代,行為主義療法十分適合中小學生的心理治療。
一是因為傳統的心理治療對文化水平不高的學生是不易施行的,對那些不能或不愿表達其情緒和情感的學生,行為主義療法并不死板地要求其進行情緒情感的宣泄。這一點讓來心理咨詢室的學生少了份尷尬的眼水,多了份安心。
二是因為行為主義療法嚴格地遵循科學的原則,強調的是具體的制定行動,而不是僅僅談及問題或是幫助學生獲得領悟后,完全任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對在這個時代普遍缺乏獨立性、自律性和勤奮性的學生較適用。
三是因為行為主義療法有震懾力。以下小故事可以給廣大心理教師一個很好的啟發及信心。
眾心理師結伴出游,忽見前方灰塵漫漫,一群餓狗狂奔而來。行為主義治療師首發話:“拿根電棒來,誰亂咬人就電誰,讓它們在咬人時感覺難受,它們就會糾正咬人的惡習了。”眾狗惶恐,不敢向前了。認知治療師說:“你們之所以想咬人,并不是因為喜歡咬人,而是不合理的信念誤導了你們,讓你們認為人和狗是天敵,其實狗和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眾狗若有所思。精神分析治療師接著說:“其實你們并不想咬人,只是你們的口欲期沒發展好,所以才想通過咬人來釋放焦慮,說到底是因為你們童年有創傷……”眾狗潸然淚下。人本主義治療師不由眼圈一紅說:“別哭了,我能感覺到你們的難過。我不想教導你們應該怎樣做,我相信狗也有讓自己走向健康大道的能力。相信我,沒錯的。”聽完此言,眾狗狼嚎大哭。
這個有點小幽默的闡述讓人不禁思考:為什么是行為主義治療師先出來解決問題呢?如果換其它學派的治療師先出來制止這群飛奔而來的餓狗,這群餓狗會止步嗎?就算是止步,在沒有電棒的情況下,它們思路會全部一下子跟著治療師走,而忘記饑餓嗎?假如有幾條狗聽不進去治療師的開導和不屑于治療師的同理心,那這小故事的結局會如何呢?
某些情況下,行為主義療法就像保護班級紀律和正常秩序的軍隊,雖有時聽起嚴厲甚至不近人情,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現實生活中,學校有時就需要如此行雷厲風行的有效療法存在,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主動情愿去改變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如戀童癖的人就可以用行為主義療法,讓其不走錯路,別毀了自己又深深地傷害了未成年人。
不可否認,行為主義療法也有其不足之處,如有時過于關注人的行為而非人本身。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們除了學會靈活地使用它還得學會改良它,讓它適合做班級管理的先鋒和后盾,即一開始針對班級具體情況,制訂一些利于學生成長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遵守。期間不乏結合其它療法關注學生的內心,肯定學生的自由、尊嚴、價值等,重視咨詢關系。但如果其它療法無效時,最終還是會考慮行為主義療法,畢竟學生有差異性,要因材施教。
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發現引發其問題想法和行為的原因,然后再教授學生如何達成他們希望的改變。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行為排練、示范、漸進法學習過程、正念技術以及布置家庭作業等技術來幫助學生成長。我們不受具體方法的理論定向所影響,可以隨意地從眾多的行為主義技術中進行選擇。總而言之,充分發揮行為主義療法的有效性和避免其對學生的傷害性。
參考文獻
[1]昝飛.行為矯正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鄭日昌 .學校心理咨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9.
[3]呂靜.兒童行為矯正手冊[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125.
[4]鄭曉邊 .心理變態與健康[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