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 要:為了教育出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扎實的學生,初中數學教師就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生主動提問能力,這樣才能提升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順利地進行之后階段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
一、學生不主動提問的原因
第一是提問氛圍沒能在數學課堂上得到很好的營造,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未能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方式,學生要進行數學學習只能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這也使得他們不知道如何在經過自己的思考后進行提問。第二是在初中學生群體中尚未養成主動提問的良好習慣,有的是因為學生性格較為內向,有的則是因為不會把握正確的提問方法。
二、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方法
(一)鼓勵多提問
第一是要擺正地位,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互動,過于嚴肅的形象智慧讓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更遠,所以教師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從而樹立起學生與教師一起主動投入課堂的信心,并且能夠在讓學生可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除此之外,對于學生在課堂學習方面進行積極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學生提問的機會也是需要在數學課堂上由教師來營造的。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活中是需要教師這樣的引路人角色的,這樣才能讓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有路可循,然而教師也應當注意被動地灌輸知識對學生而言也是不利的。所以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提問仍舊需要應用一定的技巧,例如由教師進行自然的引入,可以將某個教學的知識點設置成課堂上的引入部分,并給與學生對此進行思考的時間,于此同時也要給學生有問題可問的機會。例如在傳授“勾股定理”這一內容時,應當首先講述在歷史上很多觀點認為古希臘是勾股定理的發源地,然而在更早時間的我國便有人先發現了勾股定理。學生聽到這里就會很好奇:那么到底是誰這么厲害呢?在此過程中學生就得到了充分的引導,由此可見適當地加入引入部分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提問的興趣。
第三是應當以更耐心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要在對學生提出問題這一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表揚,并耐心地進行講解,從而讓主動思考的意識扎根于學生心中。即使問題是錯誤的,也依舊要肯定學生的努力,從而讓學生在下一次數學學習中依舊能維持提問的積極性。
(二)活躍課堂氣氛
接受必要的數學知識,才能讓初中學生為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而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則能給學生帶來更多進行數學學習的熱情,并且能夠愿意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探索,并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應該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傾向,創設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并利用教學媒體的優勢實現這點,除此之外要激發提問興趣,讓教學活動更加游戲化也是必要的,并且應當在此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動手動腦,從而讓活躍課堂氣氛,也使其趣味性得到了提升,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提問的熱情自然也會提升。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中,設置相關的教學游戲活動便是一種很好的活躍課堂的方式,教師可以指定這樣的激勵規則:只要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提到數學相關并先舉手提問,他就能夠得到一定的積分,一旦能夠積累到一定標準的積分,學生就可以得到獎勵,而他們提問熱情在這樣的獎勵機制下便可以得到有效激發。等游戲結束后便能引入到正式的學習部分,這樣就能讓課堂學習發揮更好的效果,為了讓本課的一些抽象知識具體化,例如有理數乘方,就可以利用紙張,并假設其厚度為 0.1 mm,并讓學生認識到在不斷折疊的過程中,紙會越折越厚,在折了二十幾 次后甚至會超過 三十層的樓房,再多折幾回還會高過珠穆朗瑪峰,這點會讓很多學生產生質疑,因此此時累積積分方法就能排上用場,在正式解題前要讓學生進行提問:一張紙厚度怎么會高過幾千米高的珠穆朗瑪峰?此時可能會有其他學生反駁這個問題,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問題的熱情便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有效激發。
(三)聯系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自己的一些特點,意識到他們的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因此這些初中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被針對性地開發,因此數學教師就應當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引起他們思考的興趣。因此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便是必須要做的事兒,以此來來拓展理解問題的角度,這樣教師才能夠創設更適合于初中學生提問情境。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對于初中生而言就是有趣且充滿親切感的,因此生活中的案例便很適合拿創設提問情境,學生也會對這些案例更有進行發言的想法,而生活化的案例在得到應用的過程中,對學生而言亞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也是非常容易的。例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就應當設定問題,由此便可以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教師可以問:有一人感染了禽流感,由他開始兩輪傳染后總共有121人得病,由此提出問題:兩輪感染后有121人得病,那么平均而言每輪一個人能傳染多少人。在進行這番提問后,教師便能導入———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有哪些?在列方程式應當如何利用已知的數量關系?在這個問題中如何列出最簡便的方程?此時便應當把主動權交給提問的學生,并需要這些學生自行解決后獲得答案,而提出問題并認真思考過的學生還可能會產生這些困惑:流感的傳播方式是什么?哪些解決方法能夠用于這個問題?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還能用到什么方程?”由此初中數學教學便能得到很好的優化。在充分地引領學生進行提問和思考后,數學教師還可以對比幾種方法,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為了幫助學生加深思考,就應當清楚地闡釋各種方法的含義。
三、結束語
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除了能豐富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很好的增長,這樣他們便能更好吸收課堂知識,與此同時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以此來奠定思考的習慣,從而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只有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數學教師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以此才能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從而增強教學的整體水平,學生的各項素質也能得到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原秀蓮.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704-709.
[2]農瓊.簡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N].云南經濟日報,2018-05-2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