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力
摘 要:所謂情感教育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合情合理的教學情景,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與認知關系,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從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特征的教育教學方法。踐行情感教育不但要激發興趣、因材施教,更要熱愛學生、注重交流。
關鍵詞:興趣;交流;愛心;因材施教
所謂情感教育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合情合理的教學情景,選擇科學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與認知關系,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從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特征的教育教學方法。情感教育不僅僅只是一種教學模式,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教學策略和手段。情感教育的目標包含三個層面:第一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社會情感;第二是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控能力;第三是幫助學生對環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的合理的判斷。這三個方面都旨在形成健康和健全人格,這也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標。那么怎樣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踐行情感教育呢?
一、激發興趣,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
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孩子們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長年累月的學習過程中更進一步地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望,使得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能持久保持。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創設教學情景,有效處理好教與學過程中情感和認知的關系,讓情感因素發揮積極作用,讓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特征。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情感教育中并不是說教師要對學生各個方面興趣無原則地進行迎合甚至縱容,而是只對那些有利于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及能推動社會進步的興趣進行鼓勵、培養和發展。
二、因材施教,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任何一個班級里,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及家庭情況總是各不相同,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身特點的個體,因此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措施,即因材施教,最大化程度地挖掘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視、曲解和甚至阻礙學生的情感發展,抑或出于維護教師本人的權威為目的,肆意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的行為舉止,在教育教學中,都是應該改進改善和制止,亦可受到相應的制裁。教育教學過程中務必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在此過程中形成的認識事物的態度、方式方法、情感傾向以及理想信念,選擇相應的教育方法以確保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即情感教育是關注和重視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征,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只要傳授文化知識,更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感到身心輕松愉快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和培養學生健全的社會情感品質,發展孩子們在情緒、情感上的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世界觀。
三、熱愛學生,讓愛貫穿教學始終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熱愛學生,教師要以愛子之心去愛自己的學生,教育所追求的真善美才有能得以實現。教師對學生的愛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效果以及智力的發展。因此實施情感教育的首要因素是教師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學生,把自己的愛播撒在教學過程的前前后后。教師對學生的感情出發于愛,愛莫大于理解,即愛學生就是要懂得學生的心理。任何一所學校的任何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組成總是參差不齊,大多可以分為優、中、差三等,無論如何,是學生總有追求上進的渴望,不管明暗強弱,都需要老師仔細用心去才能發現,才有可能得到鼓勵、培養和進一步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效果。尤其是當眾表揚,更能讓學生不僅產生愉快溫暖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當孩子感到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時,自尊心和成就感也能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上有了進步的階梯,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動力。
人們常說:“愛生如子”,孩子在自己的媽媽跟前從來都是無拘無束,每個媽媽嗎對自己娃的個性也都是了如指掌。而作為老師如果都能像媽媽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了解學生、關愛學生,那學生就能把老師當成自己的親人。也就會對老師敞開心扉,無話不說,老師和學生之間就會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老師熱愛自己的學生,就要學會去感知,用將心比心、心靈位移的方法,去觀察,用時刻關注、心靈視線的方法,就像涓涓的流水一樣,讓老師的愛在孩子們的心里緩緩流淌,也像清晨和煦朝陽,把孩子們心中的希望點亮,照耀著孩子嗎健康茁壯地成長。
四、注重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有些老師認為,懶惰和不思進取是人的本性,因此他們認為最有效的師生關系是權威性的。而現代教育者認為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應該是好奇心和進取心是,而非惰性。每個人生來都具有無窮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絕不能用教師的權威性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增強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是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想得到學生多少“情”,自己首先付出相應甚至更多的愛。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要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可偏向成績優異的學生。厚此薄彼不但不能讓學生信服,還會引起讓學生的極度反感,常言道:不患貧,患不公,唯有公平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
健康而豐富的情感體驗能讓使學生學習生活過得充實快樂,能讓學生的性格變得陽光、自信和充滿活力。巨大的熱情和激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驅動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從而產生給出人意料的學習效果。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情感教育會形成很強的感染力,這股力量會導致巨大的和有形的好結果。它能使悲觀者倍增信心,失意者點燃希望,冷漠者生發熱情。敵對者心生友情,后進者追求進取,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重視和學生的溝通交流,踐行情感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并健康成長,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