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靜
摘 要:本文聚焦于合作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合作教學使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內心情感的誘導,滿足學生個體內部的需要。
關鍵詞:合作教學;小組活動;應用
一、合作教學的背景
隨著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交際能力”已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口語和書面表達就是人們利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兩大方式。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圖文并茂的教材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動靜皆宜,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較大地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但是,我們面臨的現狀是:很多學生在各類考試中能考出高分,可真正在交際實踐中要使用英語時,卻往往開不了口。基礎知識可以算是扎實,但在交際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卻未真正得到培養。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束縛著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那么,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在實踐中運用?實踐證明,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引進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利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二、合作教學的意義
“合作教學”(cooperative instruction)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合作教學”活動大致可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三種形式。在教學形式上,“合作教學”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為主體。在教學評價上,“合作教學”將常模參照評價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記分改成小組的記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根據語言的本質及英語教學的特點,合作教學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目標性 2、合理性 3、趣味性 4、全面性。合作的方式可根據需要分為2人小組、4人小組、6人小組等。合作的時間既可以是課堂教學時間,也可以是課外時間。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相互討論、評價、反饋、傾聽激勵和互為師生等。
三、合作教學遵循的原則
皮亞杰(Piaget)認為教師不應是一個傳遞信息的人,而應是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促進者,所以教師在一切活動中就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目標性——合作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課堂中每項互動活動都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設計。合作教學的目標必須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內心情感的誘導,滿足學生個體內部的需要。教學目標不僅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等語言知識目標,而且還包含情感目標和學習策略目標等。目標呈現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師向學生呈現,也可以是學生向學生呈現,此舉旨在讓學生胸中裝有目標,以便增強目標意識。
(二)合理性——“合作教學”要求創設一個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差異參與的氛圍,實行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交替融合。因此在安排學習小組時,應充分考慮到成員的性別、能力、原有成績、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等因素,合理地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
(三)趣味性——英國語言學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頭等重要的問題,它是英語學習變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互動活動能使英語課生動、活潑、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愿望。教師要盡量創設有意義的、與學生生活較為貼近的、能引起學生學習與合作興趣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發展思維,活學活用。
(四)全面性——在合作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面向全體學生,既要考慮讓尖子生更尖,也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困難學生。教師要注意多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維的、能激發學生探究愿望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做到難易結合、是人人都有參與機會。
四、合作教學的實踐和應用
小組活動是“合作教學”的重頭戲,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堅持“精講精練”和“少講多練”,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一般可采用下列合作方式:
(一)詞匯教學中的小組交際行游戲
教師可利用或設計 一些游戲進行詞匯教學,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和掌握單詞。例如,根據學生的好奇心設計一些猜畫、猜物、找物、拼字、拼圖的游戲。如在學習人物個性及人物長相等詞匯時,教師先讓每一組學生用一般疑問句提問,教師用“Yes”或“No”回答,讓學生猜出這一位著名人物是誰。
“Is he a man?” “Is he from China?” “Is he a singer?”
“Does he have long hair?” “Does he have big nose?” “Does he have oval face?”
(二)對話課文教學中的情景對話、角色表演、記者采訪活動。
角色表演的目的旨在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使用恰當、得體的英語。例如:在學習未來的家這一課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情景:假設Bill Gates來到我們學校訪問,我們對他進行采訪,每一小組圍繞未來的家這一主題對Bill Gates提問。
(三)閱讀課文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列圖標、角色表演活動
小組通過填圖表的形式,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例如,學習A great inventor時,教師要求各小組以時間發展的順序為線索,用圖表的形式對所學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四)書面表達課教學中的小組討論作文活動。
教師事先確定好寫作內容,全班就寫作主題進行討論。教師的任務就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暢所欲言,并通過相互啟發,說出與主題相關的一切要點。教師則將有關要點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重新審視哪些關鍵詞最能說明主題,它們以怎樣的順序排列最佳,根據現有的詞匯能將主題表達清楚。在此基礎上,經過小組進一步討論和修改,再讓學生動筆寫作。
五、結束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既要注重傳授語言知識,又要訓練語言技能。只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實踐使筆者認識到,在課堂上活化教材,創造愉快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這是外語教學的生命。“合作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它還有待于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0.
[2]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