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 安徽 安慶 246001)
太極拳結合了中國儒、道學說中的陰陽辯證理念,摒棄雜念、強健身體等多種功能于一身,融合陰陽五行的變化,中醫的經絡學說,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剛柔并濟的拳術。它是一項傳統的項目,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的項目之一,對于高校學生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備受關注。
“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除關系到自身健康以外,也影響著我國的未來和發展。當代學生體質現狀呈下降趨勢的報道已屢見不鮮,然而大學生的體質問題尤為突出,我國大學生群體體質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大學生正在步入亞健康的狀態,學生肥胖增加,大學生身心素質正在受到影響,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質健康狀況受到高度關注。
身體形態是由長度、寬度、重量等表現出來,反映了一個學生的生長發育水平的外顯指標。通過研究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等在老年人身上發生的疾病,在大學生身上時有發生。近視群體呈上升趨勢,學習和就業的壓力,致使大學生精神緊張,休息不足。大學生體態、肺活量、耐力、速度等指標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耐力項目,隨著年級的增長呈上升趨勢。生活條件的改善,提升了生活水平,大學生也形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飲食不規律且不均衡、運動量不足、作息沒有固定的規律、造成大學生飲食方面的不合理,出現營養過?,F象,脂肪攝入過多,導致肥胖。
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只是重視升學率,輕視了體育鍛煉,致使學生在大學以前,只知埋頭苦讀,對體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步入大學以后,不能正確的對待體育項目,鍛煉不積極,造成體質健康下降。
亞健康形成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主要是心理原因占據主導地位,生活節奏的加快,學校關系復雜,引起心理失衡所致;其次是與飲食層次有關,過多的攝入營養,導致營養過剩,然后,個體的體質狀態也有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亞健康狀態。體育活動能夠改善大學生的生理機制,調節心肺功能,促進血液的循環,使大腦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增強神經遞質的分泌,促使大腦思維更為迅速,促使身體免疫能力的提升,避免亞健康狀態的形成,增加機體的免疫能力,通過神經傳遞增強神經系統的靈活性,改善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提升機體的抵抗能力和適應性。調查表明,太極拳運動量適宜,能夠改善亞健康患者的體質,促進代謝功能的提升,增強抵抗亞健康的能力。
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各器官的活動,維持人體的穩定性,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人體的活動都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動作的變化也需要神經系統的指揮。神經系統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會產生神經類緊張,造成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抑郁等疾病,太極拳的動作需要前后連貫,上肢、下肢連綿不斷,還需要良好的平衡能力,需要大腦保持緊張狀態,能夠提升神經系統的功能,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從而使固定區域產生興奮,促使其它的區域得到保護,從而進行休息,減少疾病機制的形成,提升神經系統的功能,調節大腦機能,摒除不良的情緒,促使從亞健康狀態轉換成健康狀態。研究證實,太極拳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代謝能力基于正常人水平,提高大腦抵御不良物質的干擾,緩和神經緊張和憂郁,促使神經狀態處于放松狀態,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
許芳、許愛萍在《大學生亞健康與體育鍛煉》一文中提出,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對提升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有一定影響,能夠促使心臟冠狀動脈血液充足,心臟供血收縮有利,血液流動能力得到提高,太極拳對調節心血管系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練習太極拳主要在于其特別的呼吸形式,太極拳在呼吸方式上主要特征是,采用深沉的腹式呼吸,增大了隔膜的上下活動幅度,動作速度與呼吸頻率相互配合,造成胸內負壓增強,促使血液回流心臟能力增大。在活動的過程中主要依靠下肢的支撐能力,運動過程中下肢肌肉反復進行舒張和收緊,致使下肢血液流速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保證心臟收放交替進行,有利于休息。通過一段時間的太極拳練習,促使心臟收縮有力,提升了心血管系統的供血能力。太極拳練習時要求,氣沉丹田,意念集中,上肢及胸腔得以舒展放松,血液流速通暢,有利于心肺部位疾病的治愈。夏振華在《我的健康與太極拳》一文中提到,腹式呼吸提升了腹腔的壓力,增加了腹腔的血液流速,提高了胃液的分泌,促進了胃腸道的消化、吸收,由于腹壓提高,也加速了肝臟血液的循環速度,促使血液通暢,對于肝臟疾病的預防也有一定作用。
人體的健康需要免疫力的維持。人在自然界的生存必然會受到各種不利于因素的影響,例如:流感、中暑等。如果能堅持練習太極拳,能夠促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實驗證明,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血管彈性高,神經系統穩定,更能適應外界的變化。通過太極拳的練習可以促進細胞的分泌,改善血液循環系統,提升機體的免疫功能,通過檢查發現,鍛煉者免疫細胞數量明顯提高,提升了免疫系統的能力,免疫能力提升以后,抵抗能力增強,可以有效地防御外來有害物質的進入,保持人體免疫系統的持久性,維護好內部免疫系統的穩定能力。堅持練習太極拳還可以調節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這主要是中醫的陰陽平衡學說,人體所處的環境充滿著致病因素,人體為適應環境而調節陰陽狀態;這表明體內陰陽失去平衡,使致病因素侵入體內,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補人體正氣,增強陰陽調和的能力,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
心理學是一種內心的活動,是大腦對現實事物的反應。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狀態與健康有關,心理問題已成為嚴重問題,影響著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在太極拳練習時,要求心神凝聚,講究用意不用力,要求動作緩慢、前后連貫,注意力集中。所以,對治療心理因素引發的疾病有一定作用,能夠促使練習者身心得到放松,緩解心理的緊張情緒。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強自信心、調解人際關系,疏導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壓抑情感,促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健康的身體,穩定的情緒是大學生進行學習、生活的前提。經常參加太極拳運動可以發泄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受到挫折后產生的沖動,還能夠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耐心,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機智靈敏的意志,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太極”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陰陽八卦,太極融合了古人行為規范,人際交往,價值觀塑造。太極拳具有健身和養生雙重功效,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伴隨國家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練習太極拳已成為一種時尚,學習人數逐漸增多,年齡段也在逐漸年輕化。太極拳運動強度較低,符合有氧活動的范疇,有利于提升有氧心肺功能,增強心肺耐力。太極中的一些思想會影響到學生日常生活的處事待物,例如,和諧的思想有利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從而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塑造強健的體魄,提升承受壓力的能力,塑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促進全民健身的發展。
練習太極拳,要對學生進行品質方面的教育,“練武先學德”是人們首先認可的條例,假如練習者品德達不到要求,他的技術能力再高超,也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太極拳的學習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情,必須經過不斷地努力付出,反復的練習基本招式,與此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磨練學生的性情,鍛煉他們的思想品質,為以后走向社會奠定吃苦耐勞的基礎,為社會的發展培養一批勇于奉獻,無私付出的可用之才。
練習太極拳不僅具有強身健體,增強抵抗能力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某些醫療方面的功效。大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平時的體育課時間,其他時間段很少進行體育鍛煉,加上外賣的普及,甚至有的學生實現了“足不出戶”,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素質逐漸下降,養成這種習慣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為以后走向社會埋下了伏筆,影響以后的社會生活。進行太極拳的練習能夠調節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增強學生肌肉、平衡能力的提高,并且太極拳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可以無條件、無固定時間、無固定場地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承受壓力的能力有所提升,增強了學生敢于面對困難的品質,提升了自信心。
太極拳講究意念的控制,主張“用意不用力”,放松身體,意念控制;學生經過太極拳的練習,提高了身體的體質,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增強了充滿自信陽光的活力,增強了為目標不懈奮斗的動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不斷進行交流學習,不斷進行學習經驗的闡述互動,既鍛煉了自己的技術能力,又提升了當“小老師”的能力,促使學生人際交往的氛圍融洽,形成積極向上融洽和諧的校園學習氛圍。
經過在校園太極拳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太極拳的要領,伴隨著走向社會,受到太極拳文化的熏陶,把太極拳強身健體、舒緩精神壓力、營造良好氛圍的功效,帶給身邊的人,讓太極拳伴隨著學生走向社會,改變了人們的鍛煉方式,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
學生通過太極拳的訓練,明顯提升身體素質、改善精神面貌,緩解心理壓力,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產生,不僅間接促進太極拳活動的發展,而且帶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因此,開設太極拳課程有顯著的作用。為增強太極拳的推廣,擴大影響范圍,對此,提出以下建議:(1)對太極拳進行宣傳,增強影響力,引起學校領導的關注,從而得到相關支持,促進太極拳的長遠發展;(2)提升太極拳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專業性;(3)推廣太極拳的相關比賽,促進參與人數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