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東 茂名 525000)
體能指力量、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的高低,而體能訓練簡言可以提升體能的手段與方式。當前體能訓練項目眾多,涵蓋長跑、跳繩、健美操等,不同體能訓練項目對體能影響不同。體能訓練又講究科學,因此全面分析體能訓練原則,對于制定完善科學體能訓練計劃,高質量提升學生體能水平意義深遠。
通過體能訓練可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為學生生活與學習提供有力保障。首先,通過體能訓練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康體魄。身體素質是學生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通過體能訓練,可以提升學生身體各項機能,強化學生身體適應能力,為學生健康體魄塑造提供必要保障;其次,體能訓練是塑造當代綜合性學生所必需。當代學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能訓練可以提升學生“體”的水平,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高校教學不僅需要豐富學生知識儲備,鍛煉學生職業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意志。通過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意志品質提升,方便高職院校打造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首先,體能訓練中很多項目需要學生具備堅強意志。體能訓練種類眾多,其中長跑等有氧運動項目,學生在運動中途往往會感覺到身體酸累,大部分學生會在運動中途想著放棄,教師會在訓練中引導學生堅持,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堅持到底的習慣,培養了學生堅強意志;其次,在體能訓練中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實際心理變化情況。教師通過學生相應體能計劃制定,可以分析當前學生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幫助學生用疏導心理不良情緒,培養學生良好意志。
不同體能訓練項目具有不同的特征,通過專項化體能訓練,有利于塑造學生個性。首先,不同體能訓練項目對學生喜好培養不同。學生個性與學生喜好有很大關系,通過喜好強化可以塑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通過多元化體能訓練,方便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為喜歡的體能訓練形式,從而培養學生個性化運動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其次,不同體能訓練體現學生不同思維發展。體能訓練眾多,不同體能訓練可以對學生思維產生不同影響。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強化羽毛球訓練鍛煉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塑造學生個性。
體能訓練根本目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了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主要從學生心理問卷調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大學)》(以下簡稱《大學標準》)成績、運動損傷原因調查三方面進行調查與實驗,以全面分析當前大學生體能訓練原則。大學生心理調查健康問卷滿分100分,59.9分以下預警,60.0-79.9分正常,80.0-89.9分良好,90.0分以上優秀。《大學標準》按照59.9分以下不及格,60.0-79.9分及格,80.0-89.9分良好,90.0分以上優秀。運動損傷調查對象隨機30家高校,30000份電子調查問卷。
實驗對象為本校100名學生,其中男學生50名,女學生50名。實驗時間為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教師主要采用個性化體能訓練計劃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分析體能訓練計劃是否會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實驗前后根據《大學標準》與心理健康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
實驗結果從運動損傷原因調查結果與實驗結果兩方面進行報告。其中運動損傷調查結果如下,本次調查共計發放電子問卷30000份,回收問卷28965份,問卷回收率96.52%。調查中表示受過損傷的9523份,占總調查31.74%;其中表示受過一次損傷的6356份,占總調查21.19%,受過2次-3次損傷的2531份,占總調查9.44%;受過4次及以上636份,占總調查1.11%。損傷原因(可多選)調查中表示體能訓練不規范21025份,占總調查70.01%;體能訓練無計劃18563份,占總調查61.88%;按照別人體能訓練方式的13256份,占總調查44.19%;其他1238份,占總調查4.13%。
實驗前:100名學生《大學標準》成績,2名預警,占比2%;27名正常,占比27%;56良好,占比56%;15名優秀,占比15%。心理健康調查:3名不及格,占比3%;26名及格,占比26%;56良好,占比56%;15名優秀,占比15%。
實驗后:100名學生《大學標準》成績,0名預警,占比0%;18名正常,占比18%;56良好,占比56%;26名優秀,占比26%。心理健康調查:0名不及格,占比0%;16名及格,占比16%;32良好,占比32%;52名優秀,占比52%。實驗前后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從上述實驗與問卷調查中可以分析得出高校學生體能訓練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系統性原則。上述問卷調查中,因為訓練不系統導致出現損傷情況占調查六成,且實驗中教師通過計劃定制,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得到提升,體質優秀率上升一倍,心理健康率上升近三倍;第二,個性化原則。上述調查由于按照他人訓練方式導致損傷情況占四成以上,說明學生健康訓練需要根據自身特點,且實驗中教師為學生制定差異化訓練計劃,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轉,實驗后預警與不及格率降到零,表明個性化是體能訓練重要原則;第三,規范性原則。上述調查中由于體能訓練不規范導致出現損傷情況最為嚴重,占七成以上,因此教師在體能訓練計劃制定上一定要注重體能訓練規范化的設計,避免由于訓練規范不足,導致學生身體健康受損。
教師在學生體能訓練計劃制定方面要注重系統化,從訓練強度到訓練內容等,全面優化學生體能訓練計劃,促進學生體能素質全面提升。首先,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體能訓練強度的科學性。為了避免體能訓練強度過大,導致學生機體受損,教師可以采用訓練量逐漸遞增的形式,優化體能訓練計劃,確保學生安全同時確保體能訓練效果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天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年度計劃這一流程,逐漸提高學生體能訓練目標,來有效指導學生體能訓練。教師還可以在訓練時間不變情況下,適當增加學生運動量,來達到循序漸進目的;其次,訓練計劃制定注重全面性。這里所說全面性是相對的,主要指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實際情況,適當安排多種體能訓練內容,以便于提升學生綜合體能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如果學生耐力相對不足,教師可以在學生日常體能訓練計劃中增加長跑、籃球對抗等體能訓練內容,提升學生耐力。
高校教師在學生體能訓練計劃制定上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運動項目的不同制定相適宜的復合性體能訓練計劃,以滿足不同學生需要,達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教師在制定體能訓練上可以先從學生興趣與學生當前體質健康水平入手,確保學生有興趣投入到體能訓練之中。針對對學生體能結構中相對薄弱項,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出現薄弱的原因,引導學生樹立對該體育項目興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教師在學生運動計劃制定上可以參照下述案例一。體能訓練中將有氧體能訓練安排在柔韌性與力量性訓練之間,巧妙融入學生運動計劃之中,逐漸培養學生相關運動興趣。
案例一:長跑體能訓練(周)計劃。
學生調查:學生女800m跑不及格,其他項目成績比較優秀,學生對長跑有情緒。
學生分析:由于學生對長跑有抵觸心理,因此在訓練計劃安排上選擇綜合訓練計劃設計,在學生喜歡的項目中間穿插長跑訓練項目。
訓練計劃內容:(1)5min熱身運動;(2)單杠懸垂肢體拉伸柔韌性訓練;(3)15min勻速跑訓練,心率150次/min為最佳,最高不可超過170次/min;(4)俯臥撐訓練,訓練3組,每組50個。
其次,根據學生運動項目不同適當安排不同體能訓練項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體育項目的差別,適當安排不同的體能訓練內容,滿足學生需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教師可以切合體育項目特點選擇訓練方式,制定訓練計劃。如果學生喜歡羽毛球體育項目,教師可以設計羽毛球體能訓練計劃,具體如下:由于羽毛球運動力量主要集中在四肢,運動中對學生耐力耗費較大,對學生速度與靈敏性有很強的要求。因此在進行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上主要從四肢訓練、速度訓練、靈敏性訓練三方面入手。四肢訓練采用球拍擲球與負重跳訓練兩種方式,訓練時間20-40min。耐力訓練則主要采用800m長跑訓練,或者9次左右50m變速跑訓練。速度訓練則主要利用羽毛球技能訓練,10min計時訓練等。
教師要關注學生體能訓練具體情況,方便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做好糾正處理,避免錯誤訓練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首先,可以利用現代化電子手段規范學生體能訓練。在體能訓練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智能手環等,對學生運動情況進行記錄,方便教師掌握學生運動情況,一旦發現學生心率超出正常范圍及時制止學生訓練行為,確保學生安全;其次,注重學生體能訓練反饋。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定期對學生體能訓練情況進行調查,掌握學生一定時間內,體能變化情況、心理變化情況等,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采取正確方式解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再次,體能訓練方式教學中注重動作規范性。教師在就學生體能訓練具體動作講解時,動作一定要規范,從教的方面確保體能訓練規范性。另一方面要及時關注學生動作,指正學生出現錯誤,提升學生體能訓練規范性。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體能訓練十分必要,通過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提升學生意志品質需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等,對于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作用明顯。高校學生在體能訓練中需要注重體能訓練系統性、規范性、差異性等,提升整體體能訓練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從注重學生體能訓練系統化、尊重學生個性化、注重學生體能訓練規范化等方面,全面優化學生體能訓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