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體育舞蹈也稱國際標準交誼舞,作為一種舞蹈學與體育學交叉的學科,同時具備藝術成分和體育競技成分,是一種男女配合搭伴的雙人步式舞蹈,分為拉丁舞和摩登舞兩大類,此論文主要闡述的是關于拉丁舞的相關分析。在拉丁舞中又衍生五個舞種,分別是倫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五個舞種各具特色和動作風格,拉丁舞在社會中得到廣泛傳播,它不僅能作為比賽規定項目還能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鍛煉休閑娛樂的方式。在云南省內對體育舞蹈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作為新興的運動項目,省內大學相繼設立了體育舞蹈專業,如,昆明學院、云南師范大學、曲靖師范大學等。面向全國招收藝術類考生,每年舉辦體育舞蹈藝術類統考。中國大學生體育舞蹈協會每年都將在昆明學院內舉辦裁判、教師培訓班及裁判、教師資格證書的考核。此外,云南省昆明市每年由云南省體育舞蹈協會、中國大學生體育舞蹈協會共同舉辦中國大學生體育舞蹈錦標賽,邀請全國各大體院、綜合類大學來參加。云南省的各項體育舞蹈活動也在學校范圍內普及,許多中小學的大課間活動采用的是校園體育舞蹈活動,還會舉辦學校之間的友誼賽。一年一度舉辦的學校體育舞蹈錦標賽,省內各個中小學積極參加。在四年一屆的云南省運動會也開展了體育舞蹈的比賽項目。以上種種表明了在云南省內此項目的重要性及人們對它的高度重視。
體育舞蹈是一項競技性很強的項目,同時需要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運動智能。并綜合表現于專項之中。對于專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頗高。在少兒的訓練之中,應遵循少兒身體素質發展原則,循序漸進的提高技術動作,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總的來說共有三個方面的功能:
由于體育舞蹈的運動量較大,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需要體能訓練,使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促進脊柱及身體肌肉、韌帶的均衡發展,形成健康的身體姿態,增強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
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通過趣味性的動作和同學之間的配合塑造一個健全的心理環境。經過一遍又一遍基本步的重復訓練使其明白細節的重要性。體育舞蹈集音樂、體育、舞蹈為一體,引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與人交流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征。另外,參加比賽和表演活動還能培養少兒的心里穩定性與自信心。
體育舞蹈的舞種繁多、各具特色、音樂優美、服飾多樣,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對于舞蹈內的造型、情感表達、節奏切換等都是美的體現,同時從小培養舞蹈功底對身體形態的均衡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避免身形困擾,展現由內而外的氣質,塑造正確的審美觀。
在強調全民健身和少兒藝術培養的今天,兩種功能兼具的體育舞蹈項目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將體育舞蹈這項競技運動轉化為小學體育教材中的一個板塊,使之適用于所有少兒的身體發展要求,作為體育課堂中的內容,這種可行性的研究目前尚未有人做出詳細的分析,雖然此項目在培訓班中開展的非常多,但在小學課堂上開展的狀況尚不明確。在調查中了解學校政策及學校體育教材的內容和體育課密度及訓練內容,找出阻礙其在課堂開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議與對策。
傳統體育課中只注重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技能等,卻忽視了學生的柔韌性、靈敏度、平衡力的學習,體育舞蹈可以在發展原有課程內容的同時發展其他身體素質,還包括對音樂節奏的理解、樂感、反應力等,避免體能訓練的內容過于單一,同時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用音樂調動課堂氛圍。使得不會出現技能學不會而產生的厭學情緒,能夠有效的提高運動多元化。
學校作為學生學知識、長身體的主要場所,在學生的成長生涯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終身體育的意識應該從小培養,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運動。據相關研究表明,學習體育舞蹈有助于全面發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大,不適合大量的耐力性運動,力量訓練也不宜過早,而體育舞蹈可以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多次重復訓練達到一定的運動負荷量。根據運動解剖學原理,可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促使肌纖維變得緊湊結實。
學校教育改革給當代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從現狀看來,在小學推廣藝術項目是最合適不過的。有政策的支持,合適的發展環境,而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處在上升階段,能較好的接受新事物,也給了課程改革一個明確的實行方向。
目前,體育舞蹈教育在昆明市小學內開展并不常見,尚屬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昆明市絕大多數地區的體育舞蹈開展在課外培訓班中,以學校為主體的體育舞蹈教學出現雙軌模式,分為以學校安排的興趣課和以培訓班招生進行的校內班,前者屬于由學校統一,班級集體參加,不收取費用,教學內容為學校大課間、課外活動、學校表演內容等,教師外聘。后者屬于培訓班在學校內進行招生,學生自愿參加,以學期為單位進行收費,教師由培訓班分配,教學內容以考級組合、比賽套路等長期或短期的輔導班形式進行。兩者都是在校內進行,利用學校提供的場地、器材,教師都屬于外來人員,目前學校內還沒有全職體育舞蹈的專業教師。據調查來看體育舞蹈在各小學并未在體育課堂開展,都屬于課外培訓。
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有:隊列隊形、走與跑、技巧(前后滾翻)、小籃球、足球、體能訓練、田徑、廣播體操的學習等。大部分偏向于身體的鍛煉而缺少心理建設及柔韌平衡的訓練,注重個人學習,缺乏團隊合作。一節體育課的密度緊湊,負荷相對較大,體能運用得較多。體育舞蹈課的教學內容有:基本步教學、跟隨音樂的體能跑跳、靜力/動力性拉伸、身體核心素質的練習、組合教學、手位訓練等。既有體能身體素質的訓練又有樂感、柔韌、靈敏度的訓練,同時改善身體形態。作為雙人舞,還能增強合作能力與社交能力。一節體育舞蹈課的密度相對松散,身體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松。
體育課的服裝要求只需要大體的統一,運動服與運動鞋,寬松舒適為主,要適合運動、不是貼身的即可。體育舞蹈的服裝嚴格要求統一,必須穿特定的舞蹈練習服和專業舞鞋,頭發需要盤好,身上不能有其他配飾。上課的場地差異較大,體育課的性質較隨意,操場、籃球場、空地,都可以進行教學,不需要電子設施,只需要操墊、球類、跳繩等物品,環境可控制,能自由支配。體育舞蹈的教學環境固定,不可隨意更改。需要專業的舞蹈教室,有鏡子、把桿、音響、木質地板、燈光等,在室外的幾率較小,需將體育舞蹈教材化,給予學生低難度、高效率的動作學習,使此項目在室外也能充分發展。
就現在的社會發展形式看,擁有特長的人數逐年增加,據資料顯示,會一門特長的人比不會特長的人較容易找到工作,并且生活質量及情趣得到提高,業余生活豐富,有益于心理健康,體育舞蹈進入小學課堂不僅鍛煉的身體素質同時學會了一門技術。以家長的角度來看,體育舞蹈屬于藝術類特長范圍,根據政策,擁有特長考級證書及比賽證書可以適當減輕孩子升學的高分壓力,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三個重要的考試階段,特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給了很多學習成績上下起伏大,難以突破高分的學生一條捷徑。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安全隱患存在小,組織學生學習合理有序,不會出現重大事故。而校外的培訓班規模小、人員錯雜、管理機制不都完善,無暇顧及每一個孩子的安全問題,同時,很多家長送孩子去校外培訓班上課,不能固定接送時間,常常讓孩子一個人或者結伴回家,這也為學生的人身安全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其次,校內的教師由學校進行篩選和考察,將選出人品、性格、教學能力強的人進入課堂,校外培訓班的老師有些年齡尚小,不懂做老師的責任與義務,教學模式也不夠完善。這也大大增加了將體育舞蹈課安排在校內體育課上的必要性
(1)體育舞蹈進入體育課堂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學校的升學率都是非常有利的。但體育舞蹈歸為教材還需要改變動作原理和競技模式,將競技項目“教材化”使之適應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簡化、變換動作,整理和分析學校體育的各種不可控因素,編制適應體育課本的體育舞蹈教材,經過多次實驗與應用,才能在學校里得以發展;
(2)體育舞蹈項目的影響力尚小,在小學內發展還需經過學生家長的考量,很多家長對該項目不熟悉,產生很多誤解,不愿嘗試新的改變,課程改革的前提是要適應學生成長發育,以學生為主體,缺乏宣傳只會阻礙該項目的發展;
(3)加大力度宣傳,嘗試新的體育舞蹈開展形式,采用多方位的宣傳政策,強調體育舞蹈項目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增加教學方式,采用藝術與體能相結合,使學生充分感受該項目的樂趣所在,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
(4)加強學校課程管理,嚴格篩選進校教師的各方面資質,按時按質的進行體育舞蹈老師外出培訓,增強其專業技能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教師建設和理論學習,同時不斷引進昆明市內專業的體育舞蹈教師;
(5)重視校園體育舞蹈教材的編寫,使其更加親密的與學生生理、心理融合,利用體育課的密度和教學計劃,使體育舞蹈不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注重場地、服裝、人員、器材的適當改變;
(6)多開展家長開放日或采用親子合作的方式進行游戲或表演,讓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該項目并找到樂趣,同時學校加大力度宣傳體育舞蹈對于升學、孩子的自我發展的好處,讓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