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鑫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夯實學生語文知識基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知識輸入的重要環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其合理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水平具有顯著成效。為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實現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帶來啟示。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我國實施多年,但由于應試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影響仍然較大,再加上升學壓力,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傳授,忽視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體會,導致閱讀教學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的提升。
(二)閱讀材料范圍有限
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學生閱讀量普遍不足,而這主要與學生課外閱讀匱乏有著密切關系。在閱讀課堂中,教師的閱讀教學主要圍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開展,很少會進行課外延伸和拓展,由此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量的積累。
(三)閱讀教學過于“標準化”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這也是閱讀的魅力所在。但就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并未考慮到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而是過于強調“標準答案”,要求學生按照固定的模板回答閱讀理解題,以便在考試中獲得高分。這種只有唯一標準答案的閱讀評判方式,不僅與素質教育理念相悖,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意識的發展。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對學生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這就要求教師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依據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閱讀教學中的分組依據可以是多樣化的,但無論是何種依據都必須要保證每個小組之間的均衡性,絕不能只按照成績的高低作為分組的唯一依據。按照成績高低分組,雖然成員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成員學習能力較差的小組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則會被嚴重打擊。另外,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也可以準備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游戲也可以有效增進小組成員的關系,提升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便于之后合作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對《動物王國開大會》這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班上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組織“你比我猜”的游戲,教師給出寫有動物名稱的卡片,然后讓各小組派一個成員上臺用肢體語言表演該動物,其余的成員負責猜,最后看看哪個小組猜對的多。這樣的游戲方式,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增進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動物的特征,為后續的閱讀打好基礎。
(二)創設合作學習情境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而探究學法教學研究表明,創設閱讀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閱讀課堂變得更加的活躍,閱讀過程變得更加的輕松,進而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閱讀情境的方式,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創設閱讀情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產生更多共鳴。例如,在對《聽聽,秋天的聲音》這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為了推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關于秋天的圖片或視頻資料,營造出秋天的獨特情境。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歸納總結出能夠代表秋天的元素,并從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說一說理由。接著,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論述,深化學生對秋天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文進行閱讀和分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立足于閱讀材料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小學生年齡較小,閱讀能力有限,再加上不同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點不盡相同,這也增加了合作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難度。雖然學生是合作閱讀活動的主體,但活動的開展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為了保證合作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于閱讀材料,提煉出閱讀材料中的積極元素,并將其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在對《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該課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堅守陣地,連續三天三夜冒著生命危險為傷員動手術的事跡,教育學生學習白求恩大夫的博愛精神和對工作極端負責以及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但由于文章背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深刻理解白求恩醫生這種偉大的精神,這時就需要教師立足于課文,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寓意,并慢慢傳達給學生。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白求恩醫生的偉大之處,讓學生探討“十分鎮定”“連續手術”“爭分奪秒”的含義,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引導學生在合作中自主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同樣如此,學生的自主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得。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養成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鼓勵他們在小組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例如,在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首先,在講授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并將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進行標注,以便在課堂上提出來。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合,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其中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找出問題的答案,如提出問題:“為什么對待同一件事情,父親和母親的態度截然不同呢?是不是父親不愛‘我’呢?”。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集合小組學習的優勢,對這一問題進行充分探究。最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對小組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則需要針對各個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評價,對于其中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和糾正。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逐漸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對文章形成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合作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水平,同時對于學生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閱讀需求,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實現對閱讀教學的優化和創新,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藺香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學周刊,2021(02):151-152.
[2]湯建林.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