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制約著大學生的后期發展,因此設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利用構詞法引導學生追根溯源,進而快速、準確地記憶單詞,形成詞匯網絡體系,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詞匯;構詞法;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戴紅燕(1989.09-),女,漢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工學院,中級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一、引言
不管學習哪門語言,詞匯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語言學家D.A.Wilkins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韓寧認為,“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重點已從語法分析轉到了語篇理解和信息獲取,而這些目標主要是以詞匯為依托來實現的”。對于學生來說,詞匯習得是英語學習最重要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一項任務,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技能的提升。筆者作為一名公共英語教師,深知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教詞匯和學生在學詞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誤區。例如,在一些教育欠發達地區,有些教師并未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而是繼續運用傳統的詞匯教學法,先根據音標教學生發音,然后簡單介紹一下中文意思,最后稍微拓展一下新單詞的用法、固定搭配等。這種教學方法屬于填鴨式教學,似乎把與單詞相關的意義、用法都涉及了,講解得比較全面,但是學生并不一定學得透徹。表面上老師全方位講解,學生仔仔細細做了一大堆筆記,可是學生一到考試就詞窮或者說學過的詞匯都處在沉寂狀態。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單詞是怎么來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詞匯學習上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在準備英語四級、六級、專升本英語、考研英語等重要的考試時都是人手一本詞匯書。這些詞匯書只是簡單地羅列了單詞、相應的漢語解釋。學生通過機械重復的方式記憶單詞,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的遺忘曲線,單詞要重復出現多次才有效。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教學生認識新單詞,更重要的是采用新的詞匯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詞匯網絡,掌握更多的詞匯。
二、構詞規則運用于詞匯教學
俗話說,認字認半邊,不會錯上天。在英語學習中,這句話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英語單詞的構詞規則和漢字的組成有類似之處。比如,英語的詞綴就有點像漢字的偏旁部首。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選擇行之有效的記憶方式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構詞法,將單詞拆解、合成,講解拆解、合成的原則。構詞法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這是什么單詞,更知其所以然——這個單詞是怎么來的,有助于他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大詞匯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構詞法主要有三種:派生法、轉化法和復合法。下面將逐一論述。
1.派生法(Derivation)。派生法又稱詞綴法,包含詞根和詞綴兩部分。通過替換不同的詞綴產生新的單詞,這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對單詞進行批量生產,有效地擴大了詞匯量。據統計,英文中30%-40%的單詞是由派生法構成的。常用詞根有300個左右,常見的前綴、后綴各約100個。往往一個詞根,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后綴,變成新的單詞,這些派生而來的單詞都屬于一個大家庭,在一個意思集合里。這種構詞法不僅極大地擴充了學生的詞匯量,而且鞏固了學生的單詞記憶,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比如,單詞courage表示“勇氣”,以它為詞根,可以派生出以下詞匯:courageous(ous代表“具有……特征的”,所以“具有勇氣特征的”=“勇敢的”)、encourage(en代表“使成為,使處于”,所以“使勇敢”=“鼓勵、激勵”)、discourage(dis表示“不、分離、奪去”,所以“分離勇氣,奪去勇氣”=“使泄氣、使沮喪”)。又如詞綴-fy,加在單詞后面表示“轉為、變為”,如beautify(beauty代表“美麗、漂亮”,所以“讓……變美”=“美化”)、simplify(simple代表“簡單的”,所以“讓……變得簡單”=“簡化”)、purify(pure代表“純粹的,純潔的”,所以“使……變得純凈”=“凈化”)。
2.復合法(Compounding)。復合法是指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詞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構成新的詞,即復合詞。復合詞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復合形容詞(如hard-working、man-made、five-star、kind-hearted、Anglo-American)、復合動詞(如download、uphold、babysit)和復合名詞(rainfall、heartbeat、online、bookshelf)。復合詞的意義并不是其組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從這兩個詞的意義的綜合中引出新的意義。比如,earthquake(quake代表“發抖、顫動”,所以“地球顫動”=“地震”)、secondhand(second代表“第二”,所以“第二手的”=“舊的,二手的”)、underestimate(estimate代表“估計,估價”,所以“在……下面估計”=“低估”)。
3.轉化法(Conversion)。轉化法又稱零詞綴法,是將某些單詞由一種詞性轉化成另一種詞性的構詞方法,但是并沒有改變它的形式。例如,benefit(動詞,代表“對……有益,使受益, 得益”)、benefit(名詞,代表“益處、好處”)。這樣的詞匯雖然有多重意義和詞性,但是彼此是有一定聯系的。例如,comfort作為名詞表示“舒服”,其相應的動詞表示“使(痛苦等)緩和”;material作為形容詞表示“物質的”,其相應的名詞表示“材料,物料”。
三、教學啟示
1.了解生成規則,關注高頻詞匯。三種構詞法中,復合法和轉化法只有極少有實際價值的規則,因此教授學生派生法的生成規則是相當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師在講解單詞的派生詞時,并不是要窮盡它的所有形式。比如有些單詞的派生詞比較復雜,教師要學會評價某些派生詞是否有講解的價值。以industry為例,這個單詞的派生詞有三個:industrial(形容詞,“工業的”)、industrialist(名詞,“工業家”)、industrialize(動詞,“使工業化”),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后面兩個不常用的詞匯就沒有必要花很大精力講解。
2.預見錯誤,豐富表達。在講授構詞法的同時,教師還需要預見學生可能犯的錯誤。比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會說“an excellent graduater”(er是一個常見的前綴,表示施動者)。派生法擴大了學生的詞匯產出,增加了詞匯運用的靈活性。以graduate和able為例。
(1) a graduate(名詞,“畢業生”)
(2) graduate from(動詞,“畢業”)
(3) an undergraduate(名詞,“大學本科生”)
(4) a postgraduate(名詞,“研究生”)
(5) be able to stand(形容詞,“有能力的,能干的”)
(6) be unable to stand(形容詞,“不會的,不能勝任的”)
(7) be disabled(形容詞,“殘疾的,有缺陷的”)
(8) disable(動詞,“使失去能力,使殘廢”)
(9) inability to stand(名詞,“無能力,無才能”)
(10) enable him to stand(動詞,“使能夠,使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構詞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實用、可操作性極強的學習技巧,在學生今后的自學、深造甚至終身學習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構詞法讓學生認識到學單詞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有章可循的,由被動強塞變為主動探索。大學英語課堂應積極推廣構詞法教學,讓詞匯教學活起來,讓學生的詞匯量多起來。
參考文獻:
[1]Gairns R. Redman S.WorkingwithWords: A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2]Wilkins D. linguistics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2.
[3]韓寧.大學英語四級單詞的記憶法和教學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123-125.
[4]李天行,李明.英語詞匯教學趣在探“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7):442-444.
[5]陳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6]陳金鳳.英語詞根詞綴記憶法初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42-143,146.
[7]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