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度學習已經成為發展學生英語素養的重要方法。將高中閱讀教學中滲透深度學習是落實核心素養發展要求的應有之義。本文將簡述深度學習理論的內涵,并提出在高中閱讀教學應用深度學習模式,發展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于秋云(1985.06-),女,侗族,湖南會同縣人,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中學,高中英語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
深度學習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家 Marton和Saj提出的,他們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關注內容之間的聯系,注重理解,強調意義。何玲、黎家厚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知識,并將它們融入原來的認知結構中,由此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深度學習包含五大特征,分別是聯想與結構、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以及價值與評價,借助上述學習活動可以科學開展核心素養培養活動,促進學生深度思維的生成。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
基于深度學習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先研讀文本,把握并梳理文章的基礎信息后,再對作者觀點態度,寫作意圖以及文章的邏輯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分析。教師基于閱讀四個層次,對閱讀教學進行設計。下面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Reading I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為例,對深度學習實踐于高中英語閱讀課堂進行探討。
1. 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1)教材分析。這篇文章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各種節日以及慶祝方式。從語言上看,它比較簡單,沒有較多的復雜句;從話題上看,它講的是節日和慶祝,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且容易讀懂;從文章的結構來看,屬于總分總結構,中間部分由四個小標題串聯而成。
(2)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充分體現素養要求。首先,在語言能力方面,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并用英文介紹世界不同節日起源和意義以及它的慶祝方式,并能理解文化差異,包容文化差異。
其次,在思維品質方面,學生能用對比的思維方式快速獲取細節信息,能利用標題和小標題的方式習得概括文章中心的思維能力。最后,在文化方面,通過課程的學習及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通過討論分享,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理解、尊重、包容文化差異的能力,以及對中外文化有辯證的思考和理解。
2.教學過程。第一層次:基礎閱讀階段,關注銜接,關聯知識。
Step 1:lead-in
通過簡短的英文視頻引入“世界各地節日”這一話題。視頻中提到東盟各國節日有哪些重要節日,并提出各國節日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以英文小視頻引出世界節日這一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已經具有的背景知識,減少學生閱讀焦慮,為之后的閱讀做準備;同時,讓同學們了解世界節日的不同,從看和聽的角度感受文化的差異和多樣性。
第二層次:檢視閱讀階段,也叫系統化略讀或者預讀。
Step 1: Pre-Reading
(1)標題閱讀(Tittle (subtitle)-reading)
Q:Let students scan the titles and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Festivals of the Dead
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
Harvest Festivals
Spring Festivals
questions: How many subtitles are there in all? What are they?
設計意圖:標題是文章的文眼, 教師根據標題設計引入性問題, 并以此為支架,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和大意,鍛煉其獲取和提煉信息的能力,總體把握語篇的能力。通過標題,文中圖片信息,預測文章中心,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部分,有了這樣的閱讀思維和意識,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的閱讀能力,以及幫助學生領悟主題意義以及作者意圖。
(2)朗讀第一段:
Read out paragraph 1 together and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Questions: Which sentence is the topic sentence?
設計意圖:在分析文本后,老師發現第一段可以通過任務設計讓學生清晰地感知如何去找中心句,鍛煉英語學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通過運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獨立獲取中心句的方法和能力。另外,段落不長,大聲朗讀可以鍛煉學生的讀的能力,增強其語言能力,實現語言的作為一種工具的功能,讓學生在朗讀體驗中感受語言的美和價值。
(3)概括歸納: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 and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and also the reasons why people celebrate them all over the world.
設計意圖:從標題閱讀到段落中心句的定位,再到篇章大意的概括,通過設置問題,深度閱讀材料的核心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縝密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體現深度學習在閱讀理解中的運用。
第三層次:分析閱讀,又被稱作全盤閱讀,需要對文本加以系統分析
Step 1: careful reading 深度閱讀,細化內容
文本主線是使課文達到連貫的方式之一,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主線意識,主要是指分析閱讀框架與結構線索。案例中的閱讀以介紹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節日的慶祝方式為主線,所以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思路去找出關鍵信息,達到理解文章細節的目標,同時也從整體上把握篇章。
活動一: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the following blank .
以“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為例,包括“Names of festivals”“countries”“Origins of Festivals”以及“Ways of celebration”,并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其他節日的信息。
設計意圖:用對比的思維,線性的方式串聯關鍵點信息,在這過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都得到鍛煉,也是深度學習。
活動二:我們是魔術師(連詞成句)。
小組合作(group cooperation),每一個小組負責一種節日類型的整合,整合碎片信息成完整句子。
參考框架:In order to ..., China hold... during which people....
以“Festivals to honor people”為例,包括“Names of festivals”“Countries”“Origins of Festivals”以及“Ways of celebration”,并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其他節日的信息的填充。
設計意圖:活動一讓學生定位重要信息,但是它還是零碎的,還沒有形成完成的語言,所以為了讓零碎的信息成為有完成語義的句子,就設計了活動二,經過活動二的魔術師整合過程,學生小組就形成了自己小組特有的句子,有助于增強學生深度學習與思維能力。
活動三:小組展示(group presentation )——展示小組的連詞成句的成果。
設計意圖:每個小組展示討論成果,提供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對培養語言能力的具體的實踐和落實,讓學生思維品質邁上更高層次。
第四層次:主題閱讀,強調主題探究,遷移運用。
活動一:Summary 獲取文章中心思想
設計意圖: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整篇上歸納文章,鍛煉學生歸納和思考的能力。
活動二: after-reading——情景討論
讀后階段屬于加深鞏固板塊,閱讀教學要注重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步提升,所以要聚焦對核心文本內容與主旨含義的提煉,使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真正加以落實。
情景創設:小明剛從英國留學回國,在12月24日的時候,他去找他的朋友小勇,他想找小勇一起過圣誕節,可是小勇說自己不過圣誕節,應該過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接著他們就這個問題進行爭論起來。
討論(discussion):你對此問題持怎樣的態度(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question?)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注重將課堂內的閱讀和學習延伸到課堂外,將理論學習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這個討論也能開拓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在具體情景引發學生新思考,實現英語學習思維的提升。
三、結語
在深度學習框架下,高中英語閱讀必須要從零散向關聯轉變,由理論向語言應用轉變,由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持續挖掘文本的內涵,通過檢視閱讀把握語篇內容;以分析閱讀設計,促進思維可視化,閱讀內容具體化,助力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借助主體閱讀促進語言知識遷移應用,實現語言思維的升級。
參考文獻:
[1]徐林惠,南潮.高中英語新編教材文化意識教學探微——以人教版最新必修教材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4):136-141.
[2]鄭雪金.例談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語言能力素養的培養[J].文理導航(上旬),2021(7):44-45.
[3]付繪,王曉靜.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英語單元讀寫教學改進策略[J].基礎外語教育,2021(3):90-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