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華 崔國軍
(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濟南 250355)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觀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源于實踐,又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印證和發展。概論課作為一門重點講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理論成果的課程,既是一門學術性很強的科學,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雖然課堂理論教學是概論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但實踐教學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方式,因為課程中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許多內容,僅靠課堂講授會比較生硬,也難以讓學生產生共鳴,而實踐教學卻可以有效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從而有效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于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思政課學習興趣、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這個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著育人效果。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大歷史事件、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等講清楚、講明白,而且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等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增強認同感和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學生通過概論課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深刻認識,從而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志當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某種程度上作為高校思政課核心課程的概論課實踐教學開展情況,直接影響著高校實踐育人的工作成效。
實踐教學是概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并不是可有可無,可輕可重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來發展春天,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的當下,認真查找梳理概論課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于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重視不足,投入不夠。長期以來,在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高校、任課教師和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這種主要教學方式普遍予以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對實踐教學關注不足,研究不夠。雖然大部分高校已經把實踐教學納入到了概論課的教學計劃中,并對學時、學分等做出了要求,但無論在學校層面還是教師層面、學生層面,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和投入都不足。高校層面對概論課實踐教學相關制度及專項經費支持等方面,均存在明顯短板,許多高校沒有出臺思政課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也沒有設立專項經費。思政課教師對實踐教學投入的熱情和精力也明顯不足,因為很多高校在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中,實踐教學環節涉及很少或根本就不涉及,教師是否開展實踐教學以及開展了實踐教學效果好與壞都沒有多大影響,因此部分教師就會因經費限制或怕麻煩等原因,對開展實踐教學動力不足。教師尚且如此,部分學生也很容易把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當成額外負擔,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參與課程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降低。
(2)內容僵化,形式單一。思政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思政課教學不斷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一個熱點和難點。當前,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比較空洞僵化,開展形式也相對單調,基本以觀看視頻、課堂討論、撰寫社會實踐報告等為主,而播放的視頻沒有統一的視頻資源庫,大多為任課教師從網上自己下載,視頻內容和質量也參差不齊;課堂討論也基本以小組為單位,一般以每個小組推薦的代表在課堂上發言,不需發言的同學中有些就放任自流了。任課教師對演講比賽、辯論賽、征文比賽等組織起來更為復雜、相對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方式使用不多,至于組織學生實地外出考察等方式,限于經費及學生安全、基地接納能力等考慮和限制,幾乎很少涉及。許多時候,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被動參與的過程中,把實踐教學很容易當成一種負擔,內心深處就存在抵觸。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尚不能有效調動,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更無從保障。
(3)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概論課實踐教學需要充分調動校內外思政資源。但在具體實踐中,很多高校存在校內資源利用不足、校外資源開發不夠的問題。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史館,也基本都有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大型學生活動場所,并經常組織思政類專題報告或先進典型事跡報告等。但概論課實踐教學對這些校內資源的利用卻普遍不足,既沒有充分利用校內這些可以有效開展思政教育的場所和資源有效開展實踐教學,也沒有與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處、團委、工會等部門形成聯動合作機制,許多可以很好承載思政實踐教學功能的文體活動沒能納入概論課的實踐教學中。另外,校外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如革命烈士紀念館、黨史館等。但各高校對思政類社會實踐基地的開發重視不足,熱情不夠,導致校外思政類社會實踐基地數量和質量明顯不能適應概論課實踐教學需求。
(4)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己耸侵笓]棒也是風向標,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至關重要。很多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考核沒有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對其監督也缺乏相應的手段和措施,基本的考核評價標準都沒有,更遑論科學合理了。這就導致概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標準缺失或不清晰,任課教師是否開展實踐教學或開展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課程考核時可能結果都差不多。這種無章可循的結果,最終必然導致任課教師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比較主觀或隨意。而在評定學生的社會實踐成績時,任課教師也難以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定,往往根據學生所提交的調研報告、心得體會等給出分數,而對社會實踐的組織過程、實際效果等難以有效評價,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出現認真參加實踐教學的學生分數未必高,而未認真參與的學生成績反而高的現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受到打擊,課程實踐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概論課在這種大背景下大有可為,其實踐教學有效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1)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和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皩嵺`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環節,必須將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全過程?!备咝?、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改變過去思政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傾向,從思想和行動上對概論課實踐教學予以高度重視。高校還應加大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投入,在人員、經費、實踐教學基地開拓等方面予以加強,對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開展專題培訓。概論課實踐教學的效果與任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密切相關。任課教師也應該進一步增強對開展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實踐教學開展和研究的力度。高校相關部門應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意識,努力為概論課實踐教學提供有效保障。高校全校上下對思政課實踐教學予以重視,任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效提升了,概論課實踐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證。
(2)豐富實踐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白鳛閷嵺`教學的設計者和指導者,要了解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呈現出思想活躍、價值多元、動手實踐能力弱等特點。概論課任課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努力豐富實踐教學模式,廣泛開展討論類、觀感類、研讀類、競賽類、實踐類、展演類、反思類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撰寫觀后感、讀后感、參加知識競賽、專題調研、實踐成果展示、熱點分析等,提升對課程學習興趣,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對相關理論的認同,進而升華情感,堅定信念。
(3)建章立制,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如何開展在規章制度建設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概論課實踐教學具體如何組織也沒有標準規范。很多高校對概論課實踐教學具體由任課教師組織還是由學校相關部門的指導教師指導開展也沒有明確界定。因此,高校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理順思政課實踐教學管理運行體制和機制,不僅要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專門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校內相關部門學院,而且要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相關規章制度建設。思政課實踐教學相關規章制度建立起來,概論課的實踐教學就有章可循,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就能得到有效監督,教師開展實踐教學也就有了規范和依據,對學生實踐成績的評定也就能更加科學公正。
(4)充分發掘利用各種資源,做好結合文章。概論課實踐教學在開展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結合高校實際做好結合文章。一是要與高校優勢與特色結合,綜合類、師范類、醫學類、農學類等高校均有各自的優勢與特色,概論課開展實踐教學應充分考慮并加以結合利用。二是要與學生活動充分結合,要加強部門、學院間的協調聯動,把概論課實踐教學與暑期“三下鄉”、回鄉調研、志愿服務活動等學生活動有機結合,在學時安排、學生綜合測評等方面統籌考慮。三是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結合。概論課的實踐教學不能僅局限于學校內的小課堂,應鼓勵學生積極投入社會大課堂,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認識。
概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高校立德樹人工作大局,需要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導下統籌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環節強起來,概論課教學才能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有效發揮好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