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楦淇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存在的競爭力不足、產業結構矛盾等問題也日益凸顯,想要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就需要當地高校為其培養和輸送一批應用型人才,為其振興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實踐中,高校也要堅持與時俱進,依托產教融合,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構建,在實現育人供需無縫對接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促進其綜合技能水平的提升,進而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1]。
當前,東北地區高校開展教育教學,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還存在以下問題急需解決:1.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不科學,企業、行業參與程度比較低,導致所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職業群聯系不夠緊密,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多由學校需求為準,校企相互交融嚴重不夠,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與發展;2.課程體系千篇一律,現階段,東北地區高校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多表現為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課內課外實踐課等,在特色課程、實踐課程、創業孵化課程、在線課程資源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不僅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還極大地降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3.平臺資源嚴重不足,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需要將企業與學校有效結合起來,并在深入開展合作下,統籌協調人才培養教育教學資源,并依托企業為學生創造實踐體驗平臺,對學生專業能力、職業技能、工作素養等進行培養和鍛煉,使培養人才更加適應崗位工作需要,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需要深耕校企合作,對各自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并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支持[2]。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目標導向,實踐中可以由政府牽頭引導高校深入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各企業實際人才需求進行了解和分析,并根據所掌握的數據資料,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同時結合現有條件和學生實際,設計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在精準把握人才培養數量、質量及方向的基礎上,貫徹落實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依托產教融合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培養和鍛煉學生學習、實踐、創新、合作、交際等職業發展所需能力,在為振興東北老工業輸送更多針對性應用型人才的同時,促進東北地區高校教育事業獲得進一步發展,并形成學校、企業共贏發展良好局面。
培養應用型人才還需要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發揮積極作用。然而,教師更側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在職業素養、工作技能方面稍顯欠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學校可以通過產教融合,從企業中挖掘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在校老師和企業老師共同發揮作用,學生也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更貼合企業發展實際需要。高校還可以通過構建“雙師型”隊伍的方式,分工負責學生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兩大模塊,并在積極展開教學、實踐、研究等溝通交流中,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實現質的飛躍,相應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會順利完成[3]。
課程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直接關系到最終人才培養實效。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東北地區高校要主動對接產業鏈需求,對專業、課程進行重新規劃和設置,在有效滿足東北老工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等人才需求的同時,堅持與時俱進,積極建設熱門專業,同時適當減少市場需求小、發展前景淡等專業招生人數,達到高等教育特色、錯位發展目的。同時,積極整合學校和企業資源優勢,并在密切交流溝通后打造專業核心課程,在突出課程設置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割裂狀態,通過綜合課程體系建立,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
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與學校展開密切協作,可以構建互利共生局面,并以人才供需作為合作基點,明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具體實施時也要政府提供支持和有力引導,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鼓勵東北地區高校與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和職業教育,并對校企合作實踐行為進行規范指導,在明確各自權責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同時,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所需實踐操作平臺、創新創業基地、科研創新平臺等,以培養出更多滿足產業結構需求的復合型、綜合型、創新型應用人才[4]。
本文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東北地區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進行探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東北地區老工地振興十分渴求應用型人才,當地高校在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時,將產教融合滲透其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會事半功倍。實踐中也要求東北地區高校立足實際,結合企業、產業等發展要求,優化設計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等,并與企業密切合作,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工作技能、職業能力等,為老工業基地振興輸送更多復合、綜合、創新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