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養(yǎng)
(廣東省南雄市湖口中學 廣東韶關 512400)
初中物理在初中教育中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位置,它是高中物理的起點,也決定了學生文理分科的意向,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物理學習,這也增加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負擔,利用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成了教師不斷探討、研究的重任。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引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清晰地掌握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1]。所謂高效的物理課堂,是指在一堂物理課結束后,學生既能掌握本課堂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同時能將所學到的物理知識熟練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更高效地完成原本預定的教學任務,同時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情感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
創(chuàng)建基于興趣的高效初中物理課堂對引導學生基于興趣學習初中物理有很大的幫助,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既能夠掌握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同時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學習磁力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提問:磁鐵的周圍是不是能夠吸引含鐵的東西?再引入相關知識,兩塊磁鐵既可以相互吸引也可以相互排斥[2]。在學習電路這個章節(jié)時,可以提出生活中每天運用的燈的線路來引起學生的討論,從而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思考,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又能在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中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這便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到所有問題,備課時對課堂上需要的問題進行認真設計。運用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搭配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因材施教,豐富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引起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習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赫爾巴特說過,興趣教學指教師針對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教學。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灌輸式教育,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教師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備課,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還沒來得及消化課堂中所學習的內(nèi)容就要接受新的東西,這樣會極大地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對此,教師可創(chuàng)立小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重力這個章節(jié)時,讓學生組成探討小組,探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我們會感受到重力,讓他們積極地表達出來。在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的同時,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教師需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在熟悉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后,根據(jù)學生所感興趣的知識內(nèi)容,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這個問題。對學生采取鼓勵式的教學(如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答對了超乎水平的問題時獎勵一朵小紅花等),對答題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脑u價,做到中肯、適中、有效。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學習物理,又能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
目前,社會對興趣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們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中,同時不斷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教師可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實際操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如通過實驗操作,思考裝有水和裝有鐵塊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同一個高度下落,誰先到達地面。用兩個相同的水瓶,一個裝水,一個裝鐵塊,同時從講臺上扔下去,觀察哪一個瓶子先掉落到地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讓每一位學生都接觸到物理學科的神奇,讓學生覺得神、好玩,吸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物理。這樣既能讓所學習的知識點在學生心中加深印象,讓學生更加熟悉地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也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3]。同時,在實驗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知識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并能夠理解和掌握。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也能推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存在物理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卻不善于發(fā)現(xiàn)它們,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常識,同時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加強學生的思維。例如:每天乘坐的校車是前向運動的嗎?每天運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其更細心地觀察身邊出現(xiàn)的物理知識,并靈活運用。適當?shù)匾雽W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既能吸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自己的獨角戲,讓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比較無趣,甚至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討論是一種讓學生自主深入研究問題的辦法,在討論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例如,組織學生成立討論小組,在每一堂課開始前提出一個關于本堂課內(nèi)容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討論、相互學習,然后提出自己小組所討論出來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問題會有不同層面的看法。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教師要給予精神或物質(zhì)獎勵,在這樣的小組討論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能促進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初步學習中了解本堂課所要講解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提高課堂效率,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講解課堂中的疑點、難點。
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越來越重要的是構建讓學生感興趣的高效初中物理課堂。同時,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驗為中心,活動為重點”的教學思想,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就表示成功了一半,可營造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更感興趣,并創(chuàng)建高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