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送橋小學 江蘇揚州 225600)
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主要是指學生掌握算理和算法,通過題目的練習,提高計算能力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不同的錯誤,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和進行講解;并且在計算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科態度,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數學精神,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傳統觀念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主要是老師灌輸式地講授算理和算法,學生進行題海式的練習,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所以,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自身能力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當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老師要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1]。
例如,學習“除加、除減混合運算”時,學生已經學習了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內容,學生可以將上節課的知識遷移運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思考當計算題目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減法時應該遵循的計算順序,這時學生就會總結出在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然后我會對學生思考得出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最后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感到計算的枯燥,所以老師要不斷豐富計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將計算題目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出來,使抽象的數字更加形象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老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將需要計算的題目放置在一個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還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計算,寓教于樂,提高計算興趣[2]。
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需要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學中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圖片,然后為學生提供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邊長為1厘米的方格紙、長方形卡紙;接著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探究來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發現過程;最后能夠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由于不同的原因出現計算錯誤,這時老師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是要正確面對這些錯誤,有效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有的學生是由于馬虎大意,有的學生是對知識不理解,針對不同的原因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強計算練習,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減少失誤,提高計算能力[3]。
例如,學習“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時,需要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在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礎上精選例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時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錯誤,然后針對不同的錯誤分析原因,再創設生活情境,通過文具店貨架上商品的購買進行計算的再次練習,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既要有教師評價,又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全面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應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評價內容要從多個角度進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總之,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精選例題,指導學生掌握算理和算法;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參與計算教學,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