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平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第三中學 浙江金華 321200)
高中化學是一門俗稱“理科中的文科”的科目,在學習過程中,內容多而繁瑣,因而在教學中不易把握重點。學生在傳統的學習中,很難對知識點形成具體的應用能力,導致化學科目對許多學生而言學習起來十分困難。新興的“微課”式教學能把某一道具體的題目和具體的知識點拿出來講,讓學生定點去接受,而不是貫穿整堂課去聽,微課時間短、內容精悍的優點,在教學中的應用場景更加寬泛和適用了。采用微課教學方法,基于合作形式的學習狀態,能更容易地把學生帶入到教學過程中,幫助教師把握重點,幫助學生細化學習。
微課堂的適用范圍很廣泛,想要將之與合作學習形式相融合,首先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應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前的獨立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它關系到交流與交往的質量,因為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能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其次,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要學會交流和傾聽,交流與傾聽的能力關系到合作學習能否順利進行。在交流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層次清晰、聲音適當、自信心足。在傾聽方面,一個學生在說,其他人必須認真傾聽,要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內在思維邏輯、表達的重點、要闡明的問題以及表達過程中的錯誤。
以核素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堂呈現核素、同位素、同素異形體等相似概念。先讓學生獨立思考5分鐘后,認真對比這些概念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先讓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先傾聽,再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概念的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將概念混淆,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微課教學的好處是能把課堂上無法細化的重難點分成板塊切割出來,通過線上教學的方法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實際上是幫助學生整理的一個過程。但是在整理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直接把重點提出來告訴學生這就是重點,要去記憶背誦,而是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具體的體會過程。因此,細化微課內容,能夠保證學生的合作學習質量。筆者認為,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首先要從學習內容上下功夫,再基于合作背景,促進課堂效率的穩步提升。
以氯氣的教學為例,課本中把氯氣直接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進行尾氣處理,教師以微課的形式提出以下問題:1.該尾氣處理的原理是什么?2.這樣進行尾氣處理可能存在什么問題?3.裝置發生倒吸的原理是什么?4.如何對該裝置進行改進?通過層層遞進式的細化設置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最后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整合,從而達到對實驗中防倒吸裝置的應用深化記憶及理解的目的。
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2],采用的合作方法也要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以不變應萬變,同時要在不變中尋求改變。具體來說,合作學習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在合作過程中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可能會劃分不同的合作群體,或者改變合作的人數,雖然沒有改變合作的教學方式,但是可以在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整至最高。一個小的知識點,如果采用7-8人的小組討論,可能有一半的人參與度不高,一個較難的研究性題目,采用2-3人的小組合作,可能無法得到有效的結論。基于此類效果最大化的理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調整合適的合作方式,力求最大化地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果。
以制備二氧化硫實驗裝置圖為例,在實驗裝置中我們需要注意一些怎樣的細節,都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討論的問題。此類問題就可以采用讓學生7-8人一組的合作形式,因為實驗本身涵蓋了很多知識點,如反應類型,注意事項,如何在裝置后加入檢驗二氧化硫純度的裝置,如何除掉雜質等,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層次性也很豐富,從認識儀器如分液漏斗,再去探究其作用,然后到書寫主要的反應方程式,再到應用制備物質的性質解決問題,需要采用更多人的小組合作形式。教師也可以把某一個具體的問題拆分開來,如分液漏斗有哪些作用,采用二人一組的方式將其列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目的都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基于合作學習的微課教學的可行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從上述三點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入手,闡述基于合作形式的微課教學的可行性和具體辦法。此處從小的方面繼續探討其可行性策略。從開展方式入手,顧名思義,教師在教學時要在合適的時機插入某一相關內容的合作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也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的辦法。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基礎可能參差不齊[3],教師要從“小”入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合作學習為主,互動教學也包含在合作教學之中,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參與到問題討論中,起到引導的作用,討論時間也可以放得更寬泛一些,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但教學中合作討論的規模依舊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太多則有的學生參與不到討論中,太少則會降低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對于不同問題,教師要把握不同的合作規模。我們調整規模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參與性,最后得出結論的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客觀的講解,有優有劣地去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期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類似于互動探究的作業形式,通過微課的形式發布一些有關的知識碎片,讓學生自發形成小組討論,把碎片化的知識點整合并加以應用,形成一個課題,在期末時,教師可以單獨將該作業的成績列出,進行點評。教師也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的考查體系和方式,不拘泥于答題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讓學生對某一具體知識點在講臺上講解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依舊以二氧化硫制備裝置為例,平時的練習大多以填空題為主,在考查時學生難以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甚至有學生可能寫不出正確的主要反應方程式,但是能寫出后面關于物理性質及其化學性質的考查內容填空,依舊能夠拿到一定的分數,在沒有完全掌握的同時,就能拿到一定的分數,學生的學科能力無法體現出來。如果采用讓學生講解的形式,教師就會有更多的空間去了解、觀察學生對裝置體系、尾氣回收原理、制備物質的具體性質等內容的掌握情況。結合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有效了解教學效果,再去調整教學方式,此舉能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能給予老師調整教學方法的空間。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通過以上幾大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高中化學學習升華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