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召文 張利敏
(山東省微山縣實驗幼兒園 山東微山 277600)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自主性、開放性、豐富性以及自由性的特點,深受廣大幼兒的喜歡,而且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影響。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并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育內容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件和問題”的要求,致力為幼兒構建豐富多彩的兼具生活化和游戲化的區域活動,為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區域活動是以快樂以及滿足作為目的,以操作以及參與作為途徑的一種注重幼兒自主性學習的活動。幼兒能夠在區域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區域活動對于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區域活動有利于幫助幼兒獲得愉悅的情緒。區域活動的開展遵從自由以及開放的原則。我們要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主活動的探索空間,借助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地探索與發現,達到幼兒滿足自我、增強自信的目的。這種成功的體驗,讓幼兒在不知不覺間既收獲了知識和經驗,又收獲了快樂與滿足,能夠促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區域活動的探索之中。其次,區域活動有助于幫助幼兒樹立團結協作的意識。當前,家長的溺愛幼兒的現象非常普遍,容易造成幼兒比較自我、嚴重缺失團結協作的意識。區域活動給幼兒創造了相互協商幫助、團結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到合作帶來的成就感以及愉悅感,加強了幼兒之間的人際交流,從而為幼兒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最后,區域活動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幼兒由于年齡的原因,對于周圍的一切生活都充滿了好奇。區域游戲可以為幼兒營造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幼兒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豐富幼兒的體驗,比如超市售貨員、清潔工、爸爸媽媽、醫生護士等。幼兒在模擬的區域活動情境中,通過你來我往,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由此可見,區域游戲對于幼兒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致力打造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讓其真正成為幼兒成長的搖籃。[1]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在生活中學習?!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強調要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這樣更有利于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幼兒教師在設置區域活動內容方面,要緊緊圍繞幼兒熟悉的生活以及感興趣的事物。一方面,活動內容要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活動內容要能夠促使幼兒更加熱愛生活,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例如,在角色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娃娃家、小小超市、小小醫院、理發店、小小郵局以及菜市場等場景。在建構區域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設置兒童樂園、綠色家園以及公共汽車站等區域。在語言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小小主持人、故事大王比賽、天氣預報或是新聞播報等內容。在操作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制作蛋糕、鮮榨果汁、穿針引線、系紐扣、給娃娃穿衣服、系鞋帶等活動。在表演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小小劇場、精彩時裝秀以及跳舞毯等活動。在科學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以游戲的方式去探索精彩的動物世界和植物世界,或是去認識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春夏秋冬,或是揭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如影子的形成以及如何制造有趣的影子等。在音樂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鍋碗瓢盆協奏曲等。這些區域活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具有開放性、自由性以及游戲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熱情,引發幼兒經驗以及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在親切的生活場景中、在自主的探索中實現綜合素養以及能力的提升。[2]
游戲材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是實現幼兒學習以及創造的橋梁。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是通過與活動材料的互動來實現經驗和知識的建構。由此可見,給幼兒科學地提供操作材料,是我們高效開展區域活動最為基本的保障?!?~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中明確強調:“要為幼兒選擇一些易操作、多變化且功能多的玩具材料或是廢舊材料?!苯處熢跒橛變哼x擇活動材料時,要注重游戲化以及生活化這兩個關鍵點,一定要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以及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創造性的活動材料。例如,在開展娃娃家的區域游戲中,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小推車、碗、勺、盆、毛巾、鍋、油、鹽、蔬菜、水果等。在開展超市區域游戲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飲料瓶、牛奶盒或是包裝盒,以及一些書、本、筆等。在開展理發店的區域游戲時,教師則給幼兒提供洗發水、毛巾、理發圍布、吹風機以及安全剪刀等。在開展音樂區域游戲時,教師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奶粉桶、各種瓶子、竹筒以及筷子等。在開展角色扮演的區域游戲時,教師則準備錄音機、服裝、飾品、電話機,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道具等。總之,這些材料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甚至是隨手可得的。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還能保障游戲順利、高效地開展。[3]
一個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有助于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對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致力為幼兒創設兼具游戲化、生活化的活動環境。例如,在針對小班幼兒開展的娃娃家游戲中,我們積極創設了一個家庭場景,設置了客廳、廚房,并提供符合場景的活動材料。幼兒對于扮演爸爸媽媽都具有很大的興趣和熱情。我們可以設置“做客”的場景,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別扮演主人和客人。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小主人與小客人之間通過模仿大人的待客之道,可以習得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禮儀。此外,幼兒對于爸爸媽媽的鞋子或是服裝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經常會在家里試穿大人的鞋子或是衣服。針對這一點,我們設置了“鞋子體驗館”,鼓勵幼兒穿上自己喜歡的大鞋子隨意走動。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認真聆聽不同鞋子所發出的聲音,從而極大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欲,促使他們沉浸在這一區域游戲中,久久不能自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區域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障環境的安全性。
在區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雖然強調幼兒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性,但是教師科學地指導和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或同一年齡段的幼兒,都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以及發展水平。教師要充分地認識這一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評價,以此來發揮活動材料以及環境最大的教育價值。例如,小班幼兒在參與區域游戲活動時,往往會把活動材料丟得到處都是,在活動結束時更不懂得要將活動材料以及玩具收納整理好。為此,教師可以巧妙設置“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環節,逐步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活動材料進行分類歸納。在搭建大橋的游戲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和需求,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拓展探索思維。比如,教師可以提出 “大橋怎么搭建才不容易倒呢?”“大橋如果一邊高、一邊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等問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同時,教師對幼兒的表現要進行及時的評價,要以積極的正面評價為主,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創造,幫助幼兒增強信心。這有助于幼兒塑造積極樂觀的性格。[4]
總而言之,生活化、游戲化的區域活動對于幼兒自主性以及主動性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幼兒積累知識和經驗、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樹立團結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幼兒教師要致力于設計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讓游戲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給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努力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