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培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中心小學 江蘇蘇州 215128)
分層教學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當中嘗試這一教學模式可以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微課是信息化教學引入而來的教學形式,它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形式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微課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如果教師將微課這一教學形式好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能跨過時空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使學生不僅能夠從自己班級的教師那里學習知識,而且能夠通過微課觀看名師的知識講解。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廣就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先進知識。微課教學是利用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對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進行講授。微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個知識點重點突出,表述時長把握在10分鐘以內,簡明扼要。這就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其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今,各地、各級學校都在主動地對微課這一形式進行探索,開始積極推動微課教育在各學校、年級、學科當中的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極高的提升、增強作用,同時,也使課堂的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借助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英語思維。
分層教學就是指將基礎水平、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層次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實施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實際上就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衍生與發展。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學效率最大化地發展。分層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為了學生個體的發展制定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很難在教學當中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只有進行分層教學,并且根據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才可以有效將學習能力相似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教學質量[1]。教師將微課和分層教學相結合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如果不將微課與分層教學相結合,那么,教師很難在課堂上顧及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微課教學下學生可以從自己的需求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進行學習。
首先,教師要想借助微課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就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這是最基礎的準備環節。只有將學生合理分層,教師在后續課堂上的分層教學才可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平時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和觀察,與班干部團隊進行及時地溝通和商量。因為僅僅依靠教師一人的評判肯定是片面、不客觀的,學生之間一起學習相處的時間更長,所以,他們的評價十分具有借鑒意義[2]。教師與班干部討論時采取保密原則,兩者一定要細致地對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探討。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的標準一定要有依據,可以通過教師學生評價與單元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對班級學生才是公平的,劃分的小組才更加有效。最后,教師將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分為A組;英語基礎水平掌握一般,接受能力普通的學生分為B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較差,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分為C組,后續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只有前期的準備工作足夠充分,分層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
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非常的重要。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和緊湊,學生只有提前對課堂上教師將要講授的知識進行預習,對新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才可以更好地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難度不同的微課,讓學生在微課教學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對于基礎比較好的A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難度較大,講解知識面較廣的微課視頻,而B、C組學生的微課視頻難度則相對應地往下降。學生可以在微課的幫助之下更好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預習,掌握一些比較簡單的詞匯知識,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節省領讀詞匯、句子的時間[3]。學生通過預習后,可以對新課程中不懂的地方進行提問,讓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以譯林版小學五年級上冊Our animal friends單元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對這一單元閱讀文本當中的生詞進行提前學習,例如,animal、leg、tail、afraid……,掌握其讀音和意思。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對教材當中講解的內容進行了解,并且借助微課視頻了解這一單元涉及的語法點:have /has和do/does在不同人稱之下的轉換運用。教師提供給B、C兩組學生的微課視頻側重于對基礎性知識的講解;提供給A組學生的微課視頻中涉及一些高級詞匯,這些詞匯A組學生需要掌握,而B、C兩組的學生了解即可。教師為A組學生提供的微課視頻主要是進一步拔高學生的能力,對于Fun time 模塊閱讀文本的語調等也有所涉及。通過學生的提前預習,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的理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一單元的知識點。
英語課堂導入環節非常的重要,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堂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關系到學生能否在英語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提升英語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自己的小組內部探討、掌握和學習知識。通過課堂導入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情境當中,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4]。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將新知識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再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己分層的小組內部進行探討和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遵循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減少了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對教師的依賴。
以譯林版五年級下冊Around our city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視頻展現自己城市近些年的崛起以及城市的漂亮景觀,讓學生感受到城市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讓學生在自己的分層小組內部對城市醫院、博物館等地點的位置進行介紹。學生已經提前對知識有所預習,了解一些詞匯的表達形式,可以在自己的小組內部互相講述。A組的學生必須介紹三個以上地點,B組學生介紹兩個以上地點,而C組學生介紹一個以上地點即可。最后,教師對A、B、C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抽問,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有許多的重難點知識。受中式思維的影響,學生新學習一門語言時難免會存在許多的問題,不能理解一些約定俗成和規范化的英語表達形式。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當中進行重難點知識的講解,每一節課都花大部分時間在對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之上。傳統的英語課堂都是依靠教師進行口授,可是在信息化教學之下,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進一步地講授,增進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5]。教師對重難點知識的口授講解,雖然讓英語基礎比較好的A組學生容易理解,但是使英語基礎水平較差的部分B組以及C組學生不能夠徹底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進行第二次學習,使班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可以在網上整合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并且這些視頻內容有助于教學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這時,英語基礎比較弱的C組學生可以不用掌握這些視頻內容,而那些A組和有余力的B組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進一步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學習的英語知識更加的系統化,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以六年級的Protect the Earth單元為例,教師在對這一單元的詞匯、語法、閱讀等知識講解完畢之后,可以播放相關的微課視頻,講解一些除了改變上學交通方式,植樹造林等措施之外的其它有效措施,例如,開發無污染新能源等更深層次的措施。A組的學生可以掌握更多高級的語言表達形式,有利于他們將這些表達形式運用到寫作當中;而B、C兩組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觀看微課視頻。這樣,教師既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微課教學和分層教學這兩種教學模式,如果可以被教師充分地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的小學英語學科當中,那么,學生學習英語就會更加容易,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加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