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杰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蘆寨小學 甘肅平涼 744024)
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儲備知識的基礎階段,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通過開展有效的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從而為小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探索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在學生課外閱讀中,休閑性的閱讀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閱讀時間,如各種題材的卡通讀物,各種各樣的腦筋急轉彎,娛樂報道等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視野。與之相比,經典著作少了很多,學生普遍對經典作品的興趣不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娛樂活動也越來越多,電視、電影、各種手機游戲軟件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與閱讀相比,這些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將這些時間用于這些活動上,則課外閱讀的時間就被大大縮短了,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愛閱讀,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學生不能養成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慢慢就會導致缺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閱讀能力的缺失,不僅僅易導致學生思維的呆板,還易導致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思想品德的弱化,不利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領悟和民族精神的傳承。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素質教育已被推廣多年,但是很多師生還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課本仍被視為學生主要的閱讀素材,對課外讀物的閱讀不夠重視,沒有有效利用課外讀物,教師對課外讀物的指導也不夠仔細,導致了學生課內課外知識銜接不通,從而致使學生閱讀效率不高,積累不夠。
課外閱讀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視野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領會到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對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好處的。教師在實際的閱讀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給予學生一個相對廣泛的閱讀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會感嘆無話可寫,這是因為學生的素材積累不夠。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只有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為了更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課文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素材積累技巧,從而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提升。
小學語文中,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就是寫作,要想快速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那么進行課外閱讀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課外閱讀,不僅僅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學習作品中的各種語言知識。
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原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更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學生閱讀興趣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1]。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選材不是隨意確定的,也是需要進行一定的篩選的,最開始學生認為課外讀物就是《優秀作文集》一類的,很少涉及古詩詞、歷史、寓言故事、科學記錄等。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自我做起,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經據典,利用大量的課外優秀作品對教學進行輔助,務必確保每節課都能夠引入課外知識,巧妙引導學生,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知道教師是從哪本課外作品中得到的,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博大精深。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如朗讀比賽、辯論比賽、讀書沙龍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吸取知識,拓展知識面。針對好勝心強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對學生的表現要積極予以肯定。在日常的教學中,對語文知識面廣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要在全班學生面前予以表揚,組織優秀學生進行閱讀感言發言,引導其他不愛閱讀的學生,這樣逐步將學生引入到課外閱讀的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熱愛。
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僅僅有興趣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相應的閱讀方法。有的學生僅憑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對于不感興趣的文章一掠而過,有的則是閱讀了文章后懂得如何進行知識積累,吸取寫作技巧運用到作文中[2]。顯然這樣的閱讀效率是大打折扣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讀,還要會讀,取得相應的閱讀效果。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外讀物的選擇和閱讀方法上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在學習《火燒赤壁》《大鬧天宮》《哪吒鬧?!返任恼聲r,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西游記》《封神演義》等。在閱讀方法上,教師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接受水平、學習能力等制定符合個人的閱讀計劃,從短篇作品開始,例如寓言小故事、散文、短篇科學知識,到優秀作文、期刊,再到長篇文學作品,分層次遞進閱讀。這樣,不僅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循序漸進提升閱讀水平。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這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不夠,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課外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將遇到的優美詞語及常用的語法、特別的語句等摘錄出來,可以記下自己的新的體會,從而無形中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只有充分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才能夠讓課外閱讀真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為此我們安排了每周二、四、五早自習作為學生的閱讀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可以安排學生誦讀一些古詩詞和故事,如《論語》《唐詩三百首》《宋詞100 首》《大學》等經典。為了保證孩子的閱讀時間,我們積極尋求了家長的支持與幫助。例如定期開放閱讀課堂,讓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家長看到孩子們活潑與呆板、機敏與木訥的對比,既了解了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促使家長更加配合教學工作,和教師一起想辦法促進學生更好學習[3]。在寒暑假中,教師也會為學生安排課外讀物,為了保證閱讀計劃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放假前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閱讀安排會,將各項閱讀任務和計劃明確進行講解,讓家長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假期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閱讀計劃實施情況進行點評,對表現優異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批評。為了更好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利用各種時間,充分保障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了更好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保障措施。其中為學生創建相應的閱讀環境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方法。不同生活環境的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是不同的,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校和班級的良好課外閱讀環境是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4]。為了保證學生讀書的豐富性、趣味性、藝術性,教師可以開展借書互讀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平時的閱讀書籍都帶到學校中來,師生共同篩選合適的閱讀書籍,建立閱讀角,以達到圖書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學校層面,還可以組織班級進行定期的交流,達到圖書共享的最大化。家庭環境也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教師要給家長灌輸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更新家長的觀念,讓家長能夠和學生一起閱讀,督促學生保證每天在家的閱讀時間,做好讀書筆記,積累閱讀素材。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環境保障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的,課外閱讀將伴隨學生一生。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科學合理選擇課外讀物,這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課外閱讀不僅能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日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