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向民
(中國旅游出版社社委會成員兼教材與學術編輯室主任 北京 100005)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我國教育模式也正在加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研學旅行作為一種素質教育手段被廣泛關注,正在逐漸興起和推廣。從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應“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研學旅行的政策性文件,并遴選了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和研學旅行營地;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相應將研學旅行納入了中小學考核計劃。
出版領域積極響應研學旅行的熱潮,努力為推進研學旅行發展戰略貢獻我們的專業服務,并取得一定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書名中帶有“研學旅行”四字的圖書,從2017年開始陸續多起來,特別是2019-2020兩年比較集中,但總體規模不大。在當當網,搜索“研學旅行”四個字,會顯示4638個結果,但實際上僅涉及25家出版社出版的近百個品種。簡要地分析相關出版物,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類:
這部分圖書相對比較豐富,包括研學手賬、繪本和鄉土教材。
①研學手賬
此類圖書以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跟著詩詞游中國”——騎象研學手賬》戰績最為輝煌,該系列2019年6月推出第一季5冊,不到一年銷量達到16萬套。一年以后,第二季5冊也成功上市。該系列主要特點是請5位詩人當導游,遴選孩子必學的古詩,一位詩人,一座城市,一朝歷史,一段文化之旅。有趣、有用、有成長,讓孩子帶著問題出門,載滿成果歸來。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讓孩子掌握在旅行中思考和學習的方法,又可以教會孩子從不同維度看待目的地城市,比如,教孩子收集門票,記錄旅行和行李清單,畫出他們所看到的。一本小書,集詩詞歌賦、美文、書法、古代名畫、地理、旅游等元素于一體,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形成互動,較好地達到了研學旅行的目的。
②研學繪本
此類圖書以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9月推出的《研學旅行記·第一季:身陷牢籠》為代表。該書以擬人的手法, 描繪城市動物樂園里的一只松鼠猴和土狗阿福相約去研學旅行,穿越城市去看大海,記錄它們在研學旅行中的成長,比較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
③研學鄉土教材
此類圖書以浙江科技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全7冊《研學旅行在紹興系列叢書》最具代表性,這套書包括了越鄉名仕、越地風情、親近自然、美麗鄉村、科技探秘、紅色傳承和文化尋根,屬于紹興旅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用書,涵蓋了人文、地理、自然、科技、風俗等內容,作為頗具特色的研學鄉土教材,在當地有很好的口碑。
在這個領域,零星推出的不少,但初具規模,陸續推出系列產品的有華中科技出版社和旅游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單位。教材品種大致包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研學旅行概論》《研學旅行指導師實務》《研學旅行安全管理》《研學旅行教育理論與實踐》《安全風險管理》,等等。此類教材的主要市場是針對教育部批準的第一批34所研學旅行專業院校的學生。毋庸諱言,作為職業院校的專業教材,這批圖書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但鑒于作者大多是講授導游或者酒店的專業課老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教材無論從構架、理論研討還是案例解析均存在相當的提升空間。
這類著作零星散落在不同的出版社,但就能搜到的作者簡介來看,背景并非研學旅行的專業研究人員。當然,因為這個領域屬于剛剛興起,沒有深入研究實屬正常。這類著作從書名來看,有的一眼便知道是理論著作,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研學旅行理論與實務》;有的書名比較吸引眼球,如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研學旅行工作實務100問》、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解碼研學旅行》、廣東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編輯部編纂的《最美課堂在路上-研學旅行安全手冊》《最美課堂在路上-研學旅行實踐指南》等,書名看起來很炫酷,有讓人一睹為快的沖動,但一看內容簡介和目錄,難逃理論著作的窠臼。理論著作的編輯推薦語都比較狠辣,基本包含“教育行政人員決策的參考、教師設計研學旅行的寶典、學生開展研學旅行的幫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的基礎、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的指南、旅行機構開發線路的路書”大有一書在手,研學旅行不用愁之感。 當然,理論圖書中,唯一看到作者有研學旅行背景的是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推出的《研學旅行來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本常識與實踐指南》,據介紹,本書由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學旅行研究所傾情打造,旨在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
簡而言之,研學旅行出版物,針對中小學生開發的相關選題較為豐富,但是否真正實現了研學旅行的目的,有待商榷;理論實務類作品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對于實踐的總結和指導還很有限;一般教材同質化趨勢明顯;且無論是理論實務圖書還是相關教材,雖然都大力提倡案例的重要作用,但實際案例遴選和解析卻少而又少,典型案例更如鳳毛麟角,理論與實際的脫節十分明顯。
據何瓊峰、宋世通在《中國旅游評論:2018第三輯》 “近年來國外研學旅行研究綜述”指出,國外關于研學旅行的學術研究起源于20 世紀50 年代,目前在研究理論框架、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何瓊峰、宋世通以“study tour”“study tourism”“educational tour”“educational tourism”“educational travel”“academic travel”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系統梳理了2000—2018 年(搜索日期截止到2018 年4 月)在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AGE Journals、JSTOR、Google Scholar 數據庫中關于研學旅行的研究文獻,共檢索到165 篇文獻,其中SSCI 文獻20 篇。
盡管國外研學旅行無論起步還是理論研究相對較早,但研學旅行的專著也不多。
根據上述研學旅行市場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研學旅行的實踐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但成果的轉化卻遠遠跟不上實踐的發展步伐。中國旅游出版社作為文旅部唯一的直屬的國家級出版社,近年來,我們積極跟進研學旅行的發展趨勢,適時組織和加大有關研學旅行的產品,特別注重實踐成果的轉化,以期盡到我們出版人的一席綿薄之力。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今,在我社已經立項和出版的、有關研學旅行方面的選題已有二十余種。其中,有綜合性研究成果,如《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17年》《研學實戰方法論》;有分省研究成果,如《湖南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0》《研學旅行理論與實踐——以湖北神農架為例》《研學圣地:濟寧》;有專題性研究成果,如“研學在中國”系列之《冰雪旅游篇》《鄉村旅游篇》《紅色旅游篇》;大眾研學旅行方面有“中華旅游詩詞曲賦叢書”其中包括《唐詩中的旅游》《宋詞中的旅游》《元曲中的旅游》《漢賦中的旅游》。教材方面比較有特點的如《研學旅行經典課程匯編》,已立項北京等7種。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由行指委秘書長韓玉靈教授、鄧德智教授任總主編的“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精品教材”系列的首本《研學旅行指導師理論與實務》一經上市,立刻得到社會和廣大讀者的關注,中國旅行社協會、中國老教授協會研學實踐教育專家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旅游管理專業委員會均大力推薦。該書謀篇合理,內容豐富,理論和實踐兼備,教學資源齊全,四色印刷、圖文并茂,值得一讀。
不久前,為了進一步做好研學旅行管理專業教材開發工作,我社利用金數據平臺做了 “研學旅行服務與管理”專業核心課程調查問卷,收集了143所院校對該專業課程設置及教材開發的計劃和意向,為我社下一步完善該專業教材開發做好了準備。通過問卷調查和電話跟蹤,進一步了解到研學旅行一線教師對研學旅行類圖書的迫切和切實的需求,比如,希望出版的教材能夠是立體化的、活頁式或工作手冊式的。我社將認真分析大家的需求,進一步完善教材教學資源,嘗試開發多種形式,如,活頁式教材就正在開發過程中。
未來,我社將在完善研學旅行專業課程教材開發的同時,與各省研學旅行研究機構、教育機構,特別是通過了教育部1+x認證的培訓機構加強密切聯系,積極拓展研學旅行產品線,更好地為社會和讀者的需求服務。
研學旅行類圖書可從兩方面進行著力:一方面是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相結合的教材。具體說來,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建立課程教材開發體系;職業院校以研學旅行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為主進行教材開發。另一方面,加大區域版旅行學術研究成果的出版。通過這樣兩條主線,將研學與營地相結合,將營地教育與年齡段、學科進行緊密結合;課程設置更加靈活,形成多主題、菜單式研學式營地課程,可以根據不同主題進行組合;開發不同授課地點、授課形式的研學實踐課程;儀式感融入研學課程,對標學校需求,提升學生人文情懷;依托傳統活動打造適合系列適合中小學課程(影視類、文學類、建筑類、傳統文化類、自然生態類),課程分階進行,形成連續性、循環式課程;與校內課程相銜接,打造文學類專題課程,包括寫作指導,閱讀朗誦等;實現特色性真實模擬情景,如模擬演出、地震逃生、職業體驗等,以全景全境全鏡進行情景模擬。以積極促進各地研學旅行再上新臺階。
發展研學旅行事業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舉,有利于提高國民的生活品質和文明素養。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我國研學旅行的發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