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深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藍山小學 廣東廣州 511335)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信息化在生活中的大量應用,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形式,我國的教育水平得到了逐漸提升,在新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國教育的各個層次都在向專業化和精細化推進,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了條件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建立使學生認為對教師的地位有利一定的削弱的錯誤認知,對于教師信服力有所降低,由此暴露出來的師生關系問題,需要我們認識到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是需要我們維護并長期保持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在小學打基礎的階段,要加強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為將來的教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育教學方式不斷發展的現在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發現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工作仍然是多年沿襲下來的老辦法,一是在學生犯錯誤后:增加學生的作業量、增加學生的勞動量、對學生進行批評、叫家長等等。在這里并不是說學生犯錯誤后不可以增加作業量、勞動量、進行批評等等,學生犯錯誤適當的進行處罰措施有助于學生認識到錯誤的認知并幫助學生改正,是可以有的,但是在采取這些措施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掌握事情的原委,沒有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開導,直接采取處罰則可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管理的逆反心理,并且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這樣對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較為不利。還有就是教師與學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途徑,教師不能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看不到學生的真實想法,不能對學生進行一個有效的教育引導導致學生與教師關系不和諧。例如,在小學二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正處于自尊心,好勝心較強的階段,教師針對在課堂擾亂紀律的學生單獨叫起來進行批評,學生對于教師的處理不服氣,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聽教師批評并不斷對教師的話進行反駁。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其實是不明白為什么一起搗亂的很多但老師只批評他,甚至會以為教師對他有偏見,這是十分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的。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并且隨著對學生個性發展的推崇,學生個性逐漸顯現的時候,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與學生處在同一高度,加強人本教育,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主動了解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掌握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才能夠找出癥結所在,從而幫助學生改正,引導學生思考進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是理解和尊重,能夠認真聽取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思考解決對策,只有學生真正認同教師的教育以及教師提出的意見,學生才有可能更好的進步[2]。另外一點,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遇到困難有一個強大的內心,能夠積極主動的迎難而上,想辦法克服,而不是膽小畏懼,想辦法逃避,能夠正視困難的學生,往往具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并且在與教師交流時能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及想法,便于教師開導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最后,教師要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的個人情況,包括家庭情況,家庭氛圍,學生個人性格,成績,朋友圈等等,便于教師在發現問題時能正確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例如,在進行家訪過程中,教師主動跟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家庭人員情況,通過家庭環境來觀察學生家庭氛圍,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交友情況等等。
小學時期學生的生活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學校度過,接觸最多的除了身邊的朋友同學,就是教師。加強師生關系,能夠為學生的學校生活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愉悅舒適的生活環境。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使學生建立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熱愛,有助于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時期是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道德認知,情感觀念建立的重要時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師關系,有助于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成長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態[3]。另外,教師的工作在教學之外還有教育,教育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傳授,更要教給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是給學生與人交往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能挖掘到學生的內心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學生在犯錯后面對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相處較好的教師時學生往往會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學生心里這樣的教師是朋友是可以一起談心的,而面對學生認為與自己關系不好的教師時,學生通常會采取多說多錯,少說少錯的態度,盡量不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是十分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的。所以與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教師不僅僅要做好教學工作,還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便于教師教育工作的開展,只有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跟學生在同一陣線,做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傾聽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給予學生恰當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上能夠不斷地成長進步,在綜合素質方面能夠不斷地發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