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容
(重慶市長壽中學校 重慶長壽 401220)
作為初中班主任,我認為,網絡環境的生成已經給我們的學校教育帶來了更多的變數。首先就學校教育空間而言,我們教的方式、教的目標、教的影響力都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可以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更深的痕跡。而這些都來源于網絡環境的生成。期間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共享信息,建設教研工作坊。教師可以擴展自己的見識,與學生家長、學生進行積極地互動,對于學生的現實問題有更為準確的把握,能夠對于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大的支持。再有就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發展的巔峰時期,他們不僅僅可以快速的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他們還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在更多的領域中不斷地搜集信息,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而網絡環境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滿足了他們的求知目標,讓他們建設自主學習平臺,但是,在很多方面也會帶給他們負面的影響,這也是家長、教師總是將它當做“洪水猛獸”的原因,認為學生的所有問題都來源于網絡,都是因為學生生成了“網癮”。但事實上,既然是新時代的生活成員,融入網絡環境,學會應用智能化的新技術、新工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宿命。我們作為專業的教育者,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教育智慧,應用網絡環境有效的落實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目標[1]。
人們總是說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教師、學生家長說往東他們就會非要往西。但事實上,作為初中班主任,我們對此的評估并非如此。在我看來,初中學生雖然“有個性”,甚至有些“任性”,但事實上,他們是非常積極向上的,在很多方面他們表現出叛逆性的一面,只是因為他們不會溝通與表達,不會交流互動,他們不會釋放自己的情緒、心理壓力。表面上的桀驁不馴恰恰是他們內心自卑的一種外在表現。尤其是在當前的生活大環境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越來越多,網絡信息中各種負面的、不實的信息層出不窮,初中學生“不會”的東西就更多,而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時間卻在不斷地減少。學生已經生成了錯誤認知,在行為習慣方面也會有很多不好的表現。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我們可以借助網絡環境,與學生共享信息,讓學生在實體環境、虛擬環境中都能夠接受我們的引導。讓學生改變認知,生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有些學生會對網絡游戲產生依賴,耗費大量的精力在上面,甚至有些學生進行游戲充值,就是因為他們很難進行自我管理,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的干預,并且做出正確的引導,這也是班主任要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要讓學生進行自我管控,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可以讓學生從“玩”轉變為“學”、“用”、“創”,進而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利用在自我提升上,此時學生自然不會生成“網癮”。如班主任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班級公約,明令禁止出現哪些行為,這樣可以維持班級秩序,學生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規范。期間要營造出比較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更有動力去掌握知識,也可以采取賞識教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讓學生借助新技術完成班歌班旗的設計,這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學生們可以通過這兩樣東西,更好的了解班集體,建立起非常優秀的班級風采。初中學生有無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種方式顯然比“張貼”班級公約的方式更有吸引力,在學生的心中留下痕跡也更深[2]。
觀察當前學生的現實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最突出的問題就在于,物質增長與情感需求的滿足不成比例。中小學生的孩子需要得到家長的陪伴,教師的鼓勵,同學的支持。而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中,我們可以給予學生的似乎只有“知識”。而學校教育的價值應該是“教書育人”。在有了網絡環境作支持之后,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加以改善。如使用一些互聯網技術,可以用微信創建一個班級群,這樣能更好的督促學生,也能與學生進行一些互動,這是非常大的優勢。其實班主任可以利用好這一點,多了解學生的想法、以及學習動態,另外還能用微信的方式,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減少了面對面的尷尬,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加上網絡聊天還可以配以圖片與聲音,更能激發學生對老師傾訴的愿望,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瀏覽學生空間說說或者微信朋友圈,更加深入了解學生,這樣更有利于德育的展開。不僅僅是在這一方面對學生問題進行疏導,在教學方面,網絡背景也可以提供直接的支持。如線上教學平臺的建設,促使教師在網絡上給學生講解知識。當前,全國的云課堂、空中課堂、學樂云等在線教育方式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這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E時代,將資源整合,形成學習區域快鏈,給學生、家長、老師提供了平臺和資源。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可以很好地解決自己個性化的學習問題,學生可以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與空間中建設自主學習平臺,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得到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契機,進而生成學習自信心,擁有創客能力[3]。
綜上所述,在解讀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時,我們可以發現,其工作主題并沒有發生改變,還是人們熟知中的教書育人,而在有了網絡環境做支持之后,我們可以借助網絡環境來擴大自己的教育效能,進而讓初中學生生成學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梢娋W絡環境其實是一種雙刃劍,在我們的引導下,它可以轉變為學生實現全面成長的最佳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