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祝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工作在理論、制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性成就,不僅為黨內監督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是對長期的實踐探索黨內監督的經驗總結。當前黨內監督在實踐監督過程中,監督職能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體制建設,對各環節加以提高,增強黨性意識,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著力提升監督科學化發展,倡導和弘揚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回顧歷史歲月,中國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新時期。隨著黨內監督新時期的到來,監督工作的關鍵性也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逐步完成思想、政治等工作,有必要對相關經驗進行總結,為黨內監督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民主集中制為黨內監督提供的經驗,使得黨內監督發展過程中,著重在內部發展民主,并采取責任逐級壓實和自下而上的監督相結合的模式,但是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監督都是受權力因素制約,導致自下而上監督工作存在困難。決策力帶來的影響,使得全黨想要實現黨內民主,保證黨內監督工作開展缺乏一定保障。只有真正意義上實現監督,才能保證監督與人民群眾意愿相符。
強化黨內監督,始終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落腳在看齊上。作為黨員干部,應自覺向黨中央對表,明確自身思想以及行為。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提出的重要內容,保證黨內監督開展過程中權力能夠得到有效監督,是開展民主監督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保證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面對新時期的黨內監督工作,應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我黨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對監督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需要做好監督工作才能保證國家長足發展,更好地保持黨的純潔性,推動黨健康發展。
無論何時,都應將黨內外監督結合在一起,促進黨內監督工作更有效地開展。黨外監督包含輿論、群眾監督等,可以說既是對黨內監督的補充,同時也是滿足黨執行與民主化發展政治需求的關鍵。長期發展黨內監督得出的實踐經驗,充分說明了黨的發展離不開內外監督,只有保證雙方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推動黨更好地發展。
當前黨內監督經過一定時期發展,已經彰顯成效。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但是在嚴格的管理下,在新時期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需要持續性的總結和改進,嚴肅認真開展黨內政治生活。
在黨組織領導下,保證黨內監督過程融入各環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保障黨內監督有據可依。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范圍仍然有待擴大,也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通過黨支部、黨委會等組織的方式來保證黨務工作順利實施。但是在實際監督過程中,其作用無法有效發揮,責任逐級壓實的監督效果有待完善。自下而上地監督雖然能夠有效約束黨員的行為,但是一旦缺少自下而上的監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監督效果。
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的新階段,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是共產黨發展的重要依據。在新的黨情下,需要全面加強黨內監督,更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
想要保證黨內監督形成良好的氛圍,需要促使監督主體意識增強,通過克服情緒和行動上的監督難題,加強監督主體的能動作用。
1.增強全員監督意識
保證黨員監督能動作用提升,保證其主體地位,是目前要做的關鍵。黨內領導、機關權力來自于黨員,作為領導應遵守自下而上的內部監督的原則,自覺接受黨員監督。新《黨章》中明確規定了黨員擁有檢舉、揭發等權力,對于干部出現的工作行為也有建議權利。可以說黨內監督是黨員監督過程中行使的重要權力。想要保證監督質量,需要增強黨員主體意識,能夠在監督過程中敢于監督、自覺監督。同時,保證黨員監督地位平等,能夠在執行監督權利的同時,也平等接受他人監督,政治角度不存在特殊對待。任何人都是黨內平等的一員,大力培養監督意識目的在于將其作為重要手段,加強黨內監督增強黨員自覺監督意識,保證黨員能夠自覺接受群眾和黨的監督。
2.提高廣大黨員的監督能力
意識是工作的前提,能力是基礎,確保黨內監督形成良好的監督意識,提升監督能力較為關鍵,此舉能夠有效保證人員在監督過程中,形成監督合力。廣大黨員需要掌握相關知識,具備專業知識才能更了解監督方面的知識。貫徹落實好黨內監督條例,對日常監督制度進行分類,確保不同人員負責不同的工作。能夠保證權力在何處,監督就在何處。另外,廣大黨員也要肩負起監督的責任,敢于與不良行為和現象斗爭,通過完善監督機制,保證黨員主體監督權利能夠得到保障,為黨員監督提供保障。
對于黨內監督而言,需要在發展中進一步發揮監督作用,強化代表大會監督制度,確保民主選舉代表們能夠充分行使權利。加強對干部入口監督,確保任命人員自身廉潔。在重大事項中,確保黨代會中監督機構發揮作用,適時聽取工作匯報,保證監督質量加強;加強監督實踐、做好監督實踐,需要以具備能力為前提。監督能力優劣能夠決定實際監督水平,而通過監督實踐則能夠提升監督能力。在日常監督實踐中,黨員需要不斷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確保充分學習相關理論,并不斷改進和創新發展監督方法,確保能夠有效運用監督制度。
黨內監督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久戰。想要保持長效的監督,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有效的制度,應著力制定配套實施細則,保證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并將各項權力運行置于監督工作之下,保證監督能夠依據制度相互制約。黨內應當強化監督機構工作條例,對內部監督機構的權力、領導隸屬關系等進行徹底清查。確保權力能夠得到黨內監督審核,保證公權力行使公平公正。
進一步理順黨內監督體制,對于黨內監督工作開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強化黨代表大會監督員制度,加強代表大會的監督力度,這也是民主選擇的代表,在黨內工作充分行使權力的主要內容。黨內監督具有局限性,當面對無法有效解決的問題時,借助外部監督可幫助強化內部執政監督職能。因此,需要積極將黨外群眾監督與黨內監督結合在一起,保證監督渠道暢通,形成責任逐級壓實和自下而上監督的良好局面。在加強監督的同時,能夠明確民主黨派監督職能,確保其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在制度的支持下行使自身權力。黨政重要事宜也應征求民主黨派意見,加強民主監督能力建設。同時,強化司法監督,在監督過程中,一定不能對司法機關工作強加干涉,保證黨內風清氣正。同時加強監督實踐,確保做好監督工作的同時,監督能力能夠不斷提升。通過加強監督實踐,促使黨內監督能力進步,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不斷改進創新,獲得新方法將其運用在實際監督工作中。
綜上所述,歷史能夠帶給后人經驗與前進的力量,為現有黨內監督積累寶貴經驗,為監督工作開展奠定基礎。面對當前發展新形勢,黨內監督在常態化與程序化等方面仍待加強。需要提高黨內人員的自覺性,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度。總之在黨內監督穩步向前的過程中,黨組織領導應帶領基層面對未知風險與挑戰,朝偉大夢想前進,全面開展從嚴治黨的工作模式,遏制不良風氣滋生,黨內監督工作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