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 婧
從歷史發展來看,發達國家依托高等學校研發高新科學技術,實現許多重大科技突破,帶動著國民經濟發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美國相比,我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對于企業而言,科學技術是發展的源動力,企業通過研發技術實現產業增值,但大多數企業對科學技術成果的消化吸收力不足。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浪潮的興起,為大學學者(包括教授、研究員、博士生等)或學術組織設立科技企業使自身研究成果商業化的創業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是技術創新的基礎,而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通過大學學者技術創業創建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持續的技術研發能力,5~10 年能夠實現高速成長,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和發展,因而對美國高成長性企業成長路徑的研究也由此具有了重要意義。
高成長性企業是以大學技術成果為基礎成立的創業公司,美國高成長性企業的創建和發展離不開支持和服務。大學技術創業服務辦公室,包括技術許可辦公室,在支持教師技術創業過程中做了更多的服務,為了增強他們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營意識,對大學的研究者和創業者進行培訓;幫助企業尋找顧客和為企業提供所需的教授、研究生,為培育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和解決問題;幫助企業尋找投資者和產業合作伙伴,向初創企業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實驗室和創業場地,并負責支撐公司日常運行和技術服務。
通過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成立創業公司時,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在選擇科研團隊的成果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①科研團隊研發出的技術在現有的企業中,沒有或者很少有購買或者使用的企業;②該技術申請了專利,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③專利技術屬于成熟技術,能夠進行產業化,從而能夠降低創業公司成果的風險;④技術發明人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參與創業活動,成立科技公司;⑤已經擁有或能夠組建一個經驗豐富、干勁十足的科技研發管理團隊。
所謂高成長性企業是大學學者(包括教授、研究員、博士生等)或學術組織設立科技企業使自身研究成果商業化的創業活動,美國的高成長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的支持和服務。首先,大學學者的技術概念或創意產生之后向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提交“創業公司方式的成果商業化”申請書闡述技術成果以及未來的應用前景;其次,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項目經理人對該項目進行專業的評估,并與申請人、技術發明人和創業者等一起反復探討可行性;接著,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專業人員通過培訓指導創業團隊完成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然后,公司創始人注冊成立公司,并與大學討論股權分配問題;再次,公司與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討論科技成果轉讓條件,并簽署轉讓合同;最后,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開始幫助公司從政府、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得到融資,進入正常發展軌道。
創業者是戰略的靈魂,他提供思維模式、架構設計、機制設計等。高成長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發明人和創業者,技術發明人和創業者必須在創業公司全職工作,大學教員必須辭職才能參與創業公司的工作;研究生要征得導師和學校的同意才能參與創業公司工作;本科生畢業后才能參與創業公司工作。
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參與管理與發明人共同創立的創業公司,與大學有著密切聯系。通過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新創立的公司比較容易從大學、政府、風險投資機構那里獲得融資。公司剛成立時,有些創業公司還可以向大學申請貸款,在獲取了其他投資方的投資或者自身產生利潤后,再歸還這筆貸款。這對創業公司非常重要,由于通常創業公司在成立之初,往往難以獲取急需的投資而夭折。大學對創業公司在初創階段的貸款支持,大大提高了創業公司在初創階段的生存率。
法制法規是一個國家各項制度行之有效的保障。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利益分配法律法規及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轉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迄今,各地方政府自行頒布的各項制度,有40 多部政策法規,但是這些政策法規相互之間有沖突,缺乏合理性,而美國法律體系相對更細致和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監督以及有效的激勵體系,使科技成果轉化得到法律保障。我國應該建立政策法規體系,有利于管理和規范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促進機構健康發展,建立大學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組織制度和發展模式,為開展技術創業活動服務。
美國大學的技術商業化辦公室承擔了大學技術創業活動的工作,它是大學技術能夠成功商業化的關鍵,也是推動高成長性企業創建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技術創業服務辦公室應培養專業的有項目管理經理和創業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在支持高成長性企業成長的過程中,這類專業人士應該具備研發技術和評估技術價值的能力,協助甚至參與科研團隊進行后期技術開發和商業化,扶持建立創業公司,從而保障了大學技術創業服務機構的運轉。因此,美國大學完善的運行機制,保障技術創業能夠順利開展,從而提供大學技術的商業化率。而我國大學的技術商業化辦公室運作效率低、專業型人才不足,沒有專業的管理運營團隊,研究成果在商業化過程中容易遇到管理障礙而使得技術進入“死亡之谷”,滯留在實驗室。由于其大學研究資金多來自于政府,其研究主要是為社會提供公益產品和服務,不應過多地考慮盈利。為了支持高成長性企業的發展,我國大學應建立一個技術商業化組織,能夠獨立和高效運行,有能力將大學科研成果轉移到市場。
美國大學對大學、院系及研究人員三方對技術所有權的權益有明確的規定,在法律上技術的所有權和技術收入分配均有明確的規定,這樣保證了三方應得的利益。美國大學技術創業服務辦公室在技術創業服務收入分配機制方面一般采用“固定比例制”。這種分配制度就是發明人按照固定一個比例分配專利轉讓或許可的凈收入,大學、院系和發明人三方各得1/3,所以又被稱為“三三三制”。這樣避免了大學、院系和發明人三方對技術的所有權和利益的糾紛,一定程度上激勵了研究人員對于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我國大學應直接將股權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發明人。按照這種方式,有利于激發發明人參與成果商業化的積極性,明確界定技術所有權和確立合理的商業化收入的分配政策,可以進一步激發大學技術創業的積極性。
大量資金的投入能夠保證技術創業服務活動的順利進行,美國不僅有企業和風險資金的大量投入,還有國家基金的扶植、各類研究基金會。而我國技術創新起步較晚,缺失相對完善的投融資渠道,因為國家經濟實力不如發達國家,對技術開發、技術創業投入的資金較少。因此,為了使我國學術創業活動更加活躍,我國應打開融資渠道。首先在國家層面上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加強技術創業資金投入;其次規范和加強引導民間資本在技術商業化中的投資,要效仿美國的做法,給予企業、大學技術創業服務辦公室等參加大學技術創業以及大學學者參與民營企業研發的機會,引導民間資本對技術創業領域融資,通過完善各項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技術創業,加大資本投入力度,建立一套有效的資金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