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石素真
作為信息的載體和交流的工具,應用文已經滲透到我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無論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應用文,應用文是一個人一生中必然要碰到的,應用寫作能力是一個人具備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體現。然而,應用寫作的重要性與教學效果之間往往事與愿違。
《應用寫作》對于大多數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是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稇脤懽鳌氛n程重要而教學效果欠佳的現狀,使其一直成為研究者既頭疼又不斷討論的話題。筆者從中國知網搜集到近5年涉及《應用寫作》課程改革的文獻資料共計34篇。這些文獻資料既有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體系、教材、實踐、教師等單個角度來談課程改革的,也有從整體角度著手的;既有從全國情況來論的,也有從地方出發提策略的,等等,不一而足??v觀當前研究文獻,大有隔靴搔癢之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應用寫作水平低下這一實際情況。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很難從現有研究中找到適銷對路的課程改革。基于此,本文嘗試做基于能力需求的《應用寫作》課程改革,突破當前《應用寫作》教學的困境,使其在應用型本科院系學生能力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兼具的公共文化基礎課,在教學上始終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嚴格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宗旨,形成了“教、學、思、做”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重點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做人與做事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寫作,在實踐中鍛煉才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應用寫作》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各專業開設的一門綜合性的公共文化基礎必修或選修課,是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邏輯思辨力而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通識課。
相對于其他相關課程,應用文寫作具有以下獨特地位:一是基礎性地位突出。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的直接課程,通過對學生寫作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促進相關學科的學習;二是實踐性特點突出。應用文最本質的特點是實用性,即“以文辦事”。當前社會,應用文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人一生中必然要碰到的,學好應用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礎。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應用寫作的基礎知識和相關寫作方法與技巧,提高邏輯思辨力,能夠寫出比較規范、得體的常用應用文,并具有一般的審定和修改應用文章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繼續學習能力和適應今后工作實際需求的能力奠定基礎。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應用寫作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對常用應用文體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應用寫作的基本格式與寫作要求,掌握常用文種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通過寫作實踐,使學生系統掌握常用應用文的寫作要領,獲取為高級應用型人才所必備的文章寫作能力,使其實際寫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工作、學習中的寫作需要,為其總體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鑒于應用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訓練為中心的理念要始終貫穿應用寫作教學的全過程;采用案例分析、項目教學、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向課堂要質量;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辨力,不僅讓學生知道某一文種怎么寫,更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寫,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不斷提高其寫作水平;應用寫作教學要直接和職場對接,使學生在寫作時置身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開闊學生視野,縮短學生和職場的距離,畢業即可上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寫作能力的培養最終來源于“人文”理念的灌溉,審美情趣的貫穿,因此,本門課程雖然是以實際操作為主的“應用寫作”,但是要始終堅持將人文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與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實訓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構建面向職場、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學、思、做一體化的新型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切實改變《應用寫作》老師不愛教、學生不愛學的“邊緣課程”“雞肋課程”的尷尬地位,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應用寫作》的授課質量和效果,縮短職場磨合期,一上崗即可進入工作狀態,可以獨當一面地開展工作,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應用寫作人才。
根據學科大類及企業行業調研,構建滿足不同專業需求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本課程打破了以往應用寫作教學全校所有專業統一使用一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慣例,而是為每個專業、每個教學班定制特色套餐。即:在課程整體設計上,以模塊、項目為基本單元,以模塊化方式組織子課程,以項目化方式組織子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相對固定的模塊單元和相對靈活的項目單元,共同構建《應用寫作》動態生成的內容體系。根據各類文種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特點,結合專業課程設計,將《應用寫作》課程內容劃分為“通用模塊”和“專用模塊”。從“通用模塊”各項目單元提取若干項目,與“專用模塊”下特需的項目單元自由組合,為每個專業、甚至每個教學班定制特色套餐。“通用模塊”和“專用模塊”下各項目單元的具體項目是可選的,因此,各學科專業、各教學班《應用寫作》課程體系始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系統,可以依據社會對人才需求變化和職業任職要求隨機調整。
應用文的突出特點是實用性,即“以文辦事”,條理性突出是對應用文的一大要求,而條理性又給應用文披上了“條條框框”的外衣,致使很多人認為應用文學起來比較枯燥,它不像文學作品那樣曲折離奇,能讓人慢慢地欣賞、品味和把玩,從而陶冶讀者的性情。所以,不少學生對學習《應用寫作》這門課有抵觸情緒,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它。教師在授課中除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應用寫作觀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如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有一個共性:有情節,學生參與其中,所以使用這些教學方法時要注重質量,時代性突出,讓學生樂學、愛學,提高授課質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應用寫作的內在動力。
考核評價改革要根據本課程的目標和性質,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探索實現評價考核重點轉移的方式和途徑,研究如何實現由期終考核向課前、課中考核延伸,由知識考核向綜合考核轉變,構建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
(1)本課程基于學生個體差異,以學生的多元發展為評價導向,注重形成性評價和成長性評價,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全方位、多層次地收集學生學習數據,建立面向學習過程的整體性教育評價體系。
(2)借鑒引入形式多樣的考試方式。研究專項答辯、方案策劃、研究報告等評價形式與本課程的結合方式和實施方案,為學生創新能力和自我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
(3)引入獎勵性評價原則。加大個體式、團隊式實地調研、公開發表文章、競賽成績在課程考核中的獎勵比重。
《應用寫作》是一門典型的實踐課,在掌握應用寫作的理論后,勤寫多練是王道,但這恰恰是以往應用寫作教學所缺失的。傳統的應用文寫作訓練,經常是一個學期學生寫兩三次作業,教師批改作為平時成績記錄。沒有高強度的寫作訓練,學生對應用文的寫作往往是紙上談兵。課程改革后的寫作訓練,構建的是大實訓課程體系,即組織安排好第一課堂,充分發揮教師在寫作中的指導作用,勤布置,多評改,讓學生真正練有所得;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和校團委、學生社團等開展橫向合作,讓學生參與他們組織的大型活動的文字材料工作,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水平;適當開放學校機關、院系辦公室,使學生深入一線,了解應用文產生的社會土壤;建立與拓展校外實訓基地,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內在動力,提升學生的實戰水平;抓好網絡線上實訓,創新性構建“互聯網+寫作”仿真實訓體系,這些仿真實訓平臺包括網站、QQ群、微信公眾號等,保證寫作實訓能覆蓋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學以致用,改變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局面。總之,課堂與社團、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共同構建應用寫作“三位一體”的實訓課程體系,這些實訓方式交織起來就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對學生的應用寫作訓練進行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寫就錯”的尷尬局面。
應用寫作能力作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之一,是高等教育重點培養的能力,也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而《應用寫作》課程是培養學生應用寫作素質與能力的直接課程。針對社會需求和應用寫作人才培養之間不對接的事實,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體系、考核評價等方面改革創新,構建面向職場、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思、做一體化的新型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應用寫作》課程的困境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