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輝
(梅河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吉林 梅河口 135000)
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市場監管體系的深化改革,對執法隊伍全面建設也進行了戰略部署。隨著對市場監管的綜合行政執法力度的不斷增強,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正逐漸成為市場監管的強有力后盾,進一步明確了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的相關職責。
就行政監管而言,監管作為行政監管的主體,而行政則是行政監管的前提條件,因此行政監管的主要職責和內容就是對公共事務的監督和管理[1]。開展行政監管,就是對市場主體、反壟斷、特種設備、食品安全等不同領域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對其進行檢查、禁止和督促,實現有效的管理監制。
綜合執法的主體是執法,其要義則是綜合。因此,綜合執法通常是通過以法律的方式對行政機關的相關職權和程序進行良好的管理,并且可以對工商、質檢、物價、專利等領域進行執法。
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之間的關系如同市場監管中的一體兩面,這是因為行政監管的主要目的是對市場和企業進行長期的監督管理,而綜合執法的主要目的是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和市場進行檢查和糾正。因此,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行政監管離不開綜合執法,而綜合執法也離不開行政監管,其原因是沒有執法作為基礎依靠,那么行政監管則會缺乏足夠的執法力度,而沒有監管作為前導,那么執法則會失去民心,只有將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互相配合并分工協作,才能服務于市場和企業。
在我國消費市場中,大比例的市場消費依舊以農村消費為主,而農村經濟相對城市比較落后,同時農民的主要消費都是日常生活消費。在農民消費中,以居家日用品和農業生產消費為主。隨著當今市場的逐步整頓和規范,假冒偽劣產品在城市中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不法分子則是乘機轉向了農村,導致坑農害農事件頻繁發生,農村整頓效果也沒有達到統籌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預期制定的目標要求。
在執法的過程中,受地方行政干預的情況依舊存在。隨著工商行政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雖然實現了工商機關人員資料的實錘[2]。但在市場監管執法中,依舊存在著很多人情網現象,相關職能部門由于和地方政府部門承擔的責任不同,在思維方式以及目標定位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更好地實現市場經營,職能部門通常都會和地方政府搞好關系,對一些納稅大戶以及企業骨干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與此同時,由于執法手段較為匱乏,很難強制性施政,以往市場監管法規中規定的強行劃撥權等強制措施,已經紛紛退出了執法程序,嚴重威脅著市場監管執法的權威性。當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缺陷時,對違法嫌疑人的履行義務不夠明確,有可能使市場執法程序無法有效地延續下去。
在市場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執法人員具備一定的執法經驗,但缺乏專業技能和專業法律知識的培訓,致使這部分執法人員上崗時就存在基礎性問題,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個人能力往往不足,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因此,執法人員在綜合執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暴力執法的情況,從而導致市場監管服務和管理工作思想缺乏足夠的實踐性,也難以得到全面有效地推廣。
在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的過程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由于基層群眾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公共意識,其個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城市的建設發展。而當今社會發展中,人口數量和城市管理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當有些基層群眾素質表現得較低時,那么個人利益就會遠遠大于城市文明的建設發展。基于此,在市場管理綜合執法的實施過程中,城市化發展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車輛違章以及城市臟亂差等問題,這些都與該地的基層群眾素質不高有一定關系。
在統籌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的標準化過程中,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積極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總要求,深入推進市場監管的綜合執政執法改革,保證我國社會經濟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在統籌行政與綜合執法提升市場監管水平的過程中,其基本原則是統一指揮以及內外聯動,而主要思路則是構建執法支撐、綜合監管、考核獎懲,在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領域無死角的全方位覆蓋中,達到以下四項標準化要求[3]。第一,支持基礎體系標準化,創建智能才庫,以局法制科的方式搭建監管執法辦案的智能才庫,有利于突出案審委員的基礎地位,對關鍵環節進行管控,搭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兩者銜接機制,提升行政監管能力。第二,在職責權限體系標準化中嚴格依法執行,通過強化打擊違法違規的事件,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第三,在監管網絡體系標準化中,打造出縱向與橫向交錯的網絡監管體系,實現從基層監管所做好日常監管的同時,確保對線索進行搜集整理,確保實現全年、全領域的監管執法能力提升。第四,在監管辦案流程標準化時,必須嚴格對相關的工作流程進行管理和提升,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等問題進行重點執行,全面實施主辦責任制,遵循誰辦案誰負責的原則,最終打造出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標準化市場監管執法隊伍。
通過依法界定和規范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外,還要推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管理方式,實現政府權力本位向責任本位的有效轉變[4]。在這個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同時要學會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實現對市場和社會事務的有效管理。因此,必須強化大局意識,樹立長遠發展的觀念,逐漸打破對相關地區的封鎖與壟斷,最終建立具有統一開放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首先,想要擁有一個工作認真且態度嚴謹的執法團隊,就必須增強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在人才招聘過程中,需要執行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招聘原則,使那些工作能力強且綜合素質高的人員加入綜合執法管理的團隊當中,全面提升市場管理的執法水平。其次,為了保障執法團隊能夠更好地實現穩步發展,必須嚴格遵循依法執法的工作原則,更好地將法律高于權利的理念滲透到工作當中,長此以往,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基層執法人員的執法觀念,同時還可以促使執法人員增強整體的執法力度。最后,結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要轉變執法理念,倡導人性化的市場發展理念。只有積極傾聽基層群眾的想法和建議,才能更好地促進執法團隊積極參與到市場管理的工作當中。
在市場監管的過程中,管理工作并非靠一個部門或者一方面才能完成,必須要由多方人員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解決基層群眾法律意識不足的問題。通過提升基層群眾的法律意識和個人素養,有助于統籌行政管理與綜合執法能力實現對預期市場目標的快速建設和發展。然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積極宣傳與市場有關的法律規定,同時注重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原則,能夠有效端正執法人員的工作意識,避免執法人員出現情緒抵觸的情況。
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持續優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以科學的方式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結合實踐工作經驗,有利于消除相關法律中存在的漏洞[5]。只有健全并完善法律法規,才能在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中使工作變得有據可依,能夠促使執法人員明確自身的法定職責和權限,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統籌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對市場監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確保社會環境的穩定和安全。因此,執法人員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探索,只有保證行政監管與綜合執法工作做到統一協調,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