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英
(廣州市縱盈建材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45)
會計報表作為數據的載體,高度概括了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狀況。如何進行有效的會計報表分析,既取決于分析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受到會計報表數據真實性、準確性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從個人實際經驗出發,分析了會計報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通常所講的會計報表一般是指三大主要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注。其中,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企業在某一個時點上的經營狀況;利潤表反映的是企業在某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則主要從經營、投資、融資三個角度呈現企業的資金來源與流向;附注是對會計報表數據以及一些重要經營狀況的解釋、說明。通過對三大報表及其附注的分析,基本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一個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
一個企業是否盈利,是否需要進行融資,是否有多余的資金可以用于對外投資,是否需要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等往往是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必須考慮的問題。而經營決策并非僅靠管理者天馬行空便可以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決定,更多的是需要立足于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會計報表作為財務數據的載體,其數據便是企業經營狀況的縮影,通過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了解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也就可以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事實依據。
會計報表分析并不局限對企業自身會計報表的分析,當企業存在投資需求時,既要分析企業自身的投資能力,也要對被投資企業的會計報表進行分析,以權衡目標企業是否值得進一步投資。只有當目標企業會計報表所反映出來的經營狀況是良好的,其非財務指標所反映的行業市場前景、企業前景等都有良好發展趨勢時,才值得企業投資。因此,會計報表分析能夠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比較分析法有兩種劃分,其一是按照分析的對象,分為趨勢分析、橫向分析、預算差異分析。趨勢分析法是指采用企業自身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直觀地看出相關指標的趨勢;橫向分析法是指通過比較企業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同一指標來對比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實際狀況,通過橫向分析可以使企業意識到自身與行業的差距,是優于同行業水平,還是低于同行業水平;預算差異分析法則是將企業的預算數與實際數進行比較,從而分析其差異所在,是企業調整其現狀使其指標不斷接近目標計劃數所必須采用的重要分析方法。其二是按照分析的內容,可以分為會計要素總量比較分析、結構百分比比較分析、財務比率分析。常用的凈利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的分析都屬于這一類型的分析。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過財務指標與其驅動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具體計算出各種驅動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是一種量化的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應用通常是將對目標值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細分,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分析出每一個驅動因素對目標值的具體影響程度,通過對各驅動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從而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出經營決策。
在大多數企業的會計報表分析中分析方法過于單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停留在比較分析法的層面。也就是說大多數分析人員都能夠基本上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比如企業的凈利率是多少,同比往年增減了多少,但是卻未能結合因素分析法去分析變動的原因,以及每一驅動因素對指標的變動有多大的影響。第二,欠缺非財務指標的分析。最為明顯的是忽略了對會計報表附注的分析。會計報表附注往往涵蓋了對企業經營狀況有重大影響的說明以及對重要事件的披露。會計報表分析只重視各種財務指標的分析而忽略非財務指標的分析,將使得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管理會計的發展,管理者對于會計報表的需求其實并不再只滿足于傳統的會計報表,更進一步的需求是將傳統的會計報表轉化為管理用的報表,從而將企業的經營業務與金融業務區分開。而管理用會計報表的編制與運用在現實中卻處于一種極度缺失的狀態,只有極少數大型企業會編制管理用財務報表,因此,管理用會計報表的作用并未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此外,由于會計報表的編制需要一定的時間,會計報表的數據又來源于歷史數據,從而導致會計報表信息具有滯后性,其所反映的信息屬于歷史信息,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所需決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管理者除了要了解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市場行情、行業狀況外,往往還可以通過預算財務報表的編制來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通過預算與實際的對比也能夠發現企業的不足或短板所在。然而,由于企業對預算財務報表的需求不夠明確、財務人員的預算財務報表編制水平有限等各種原因,大多數企業都未曾編制預算財務報表。
企業中存在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者,比如管理者、債權人,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者由于其自身的經驗、專業水平不同,其對會計報表所做出的分析結果可能大不相同。財務人員對于數據來源較為清晰,容易忽略分析的目的,習慣性從財務的角度對財務指標進行各種分析;管理人員較為重視經營的業績,當報表數據與其預算數據有所差異時,往往表現出對報表數據的不信任,進而自行進行各種分析;同樣的,債權人即不了解報表數據的來源,也并非完全了解企業的經營實況,加之其對分析方法的不了解,可能就只能憑借自身的理解對報表數據直接進行分析。以上各種情況可以概括為對會計報表的分析流程不清晰。
大多數情況下分析人員只看到眼前的數據,拿到會計報表就開始進行各種分析,而對于報表上的數據來源往往缺少必要的關注。報表數據的真實、可靠、準確與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其中,客觀因素,如會計政策的選擇,便會對報表數據產生影響。不同的企業其選擇的會計政策有時候是不一樣的,如果進行會計報表分析之前未能注意到對比企業的會計政策與企業自身的會計政策不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會計報表分析可能準確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觀因素則主要是人為對數據的改動,從而影響了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
分析人員缺乏必要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財務人員缺乏管理理念。財務人員作為會計報表分析的主要人員,會計報表分析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專業水平與管理理念的影響。由于財務人員平時大都專注于財務工作,并未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去,對于銷售決策的制定、人員結構的調整未必能完全理解。因此,財務人員往往欠缺必要的管理理念,容易使得其在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時只局限于財務的角度。第二,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財務思維,現實中只有少數管理者是財務出身,也就意味著大多數管理人員在做出經營決策的時候都是憑借其自身的經驗,從而未能真正立足財務數據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經營決策。
現實中,大多數企業都比較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所以在對會計報表分析時其指標的設置大多傾向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比如最為常見的銷售毛利率、營業凈利率。在償債能力指標分析方面又表現出重視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的分析,忽視長期償債能力指標的分析;在營運能力指標分析方面則大多數都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應收賬款的分析上,而對于存貨周轉率、營運資本周轉率等指標都沒有加以較多的關注。
首先,由于會計報表本身是對企業過去經營狀況的反映,會計報表數據來源于過去,因此會計報表分析屬于一種結果性的分析,而不是針對即時情況的數據分析;其次,一般情況下為了會計數據的可比性,會計報表的出具通常都是定期編制,因而導致得出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時間與會計報表數據本身所反映的當時的經營狀況往往存在一定的時間差。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出具會計報表分析結果時,企業的經營狀況相對于報表上所反映的經營狀況可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這是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滯后性所無法預測的。
在大多數企業中,對于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應用往往流于形式。部分企業管理者對于會計報表的分析結果并不重視,甚至簡單地認為會計報表分析只是對過去經營數據的分析,將其視為是財務會計工作的終點,而其經營決策更多的是依賴管理者個人對市場發展的憧憬,對銷售業績的信心,因而導致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作用僅僅停留在對過去經營狀況的反映,而不能充分發揮其對企業現有經營決策中所存在利弊的調整以及對企業資源整合、指引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等作用。對于分析結果實際應用的不足也可能導致財務人員對于其工作成果缺乏信心。
企業在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時,應當綜合考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兩個方面。首先,要明確分析的目的,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選擇相應的分析方法。其次,要將相關非財務指標納入會計報表分析的范疇。比如,對企業銷售收入進行同比分析,除了要分析其實際的增長額之外,還應結合市場趨勢、行業狀況等非財務指標分析其增長的原因。通過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結合,融合多種會計報表分析方法,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全面的分析。
大多數企業通常都能夠定期完成傳統會計報表的編制,但是,除了編制傳統的會計報表以外,企業管理者更應該立足實際,在了解不同類別會計報表作用的基礎上,明確企業對會計報表的編制需求。比如,除傳統會計報表以外是否需要編制管理用會計報表,是否需要編制預算財務報表等。只有編制適應企業需求的報表種類,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會計報表分析的效用。
由于企業存在不同的信息需求者,不同的分析人員其自身對會計報表的分析結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應該明確會計報表分析的大概流程:首先,要明確會計報表分析的目的,是要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還是要分析企業的盈利情況、投融資需求等等;其次,要截取分析的范圍,會計報表涵蓋大量的信息,分析人員應當根據分析目的確定分析的范圍;再次,要收集相關信息,包括表內與表外信息,在這一流程中也可以對數據來源的可靠性、真實性、準確性做出核對、檢驗;最后,要采用適合的分析方法進行會計報表的分析。
隨著管理會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通過管理會計培訓既可以提升財務人員的管理理念,也可以提升財務人員編制管理用會計報表的專業水平,注重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會計報表分析水平。管理會計培訓不只是財務人員的培訓,企業的管理者也應參與其中,才能提升其管理與財務理念。
大多數企業的管理者都是銷售人員出身,都具有精明、清晰的銷售邏輯與思路,如何將其自身的優勢與企業的財務狀況相結合,企業管理者要能夠意識到財務思維在經營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通過參加財務課程的培訓、定期組織的與財務人員的溝通交流會等途徑參與到財務中來,從而不斷提升其自身的財務思維。只有從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出發,將其自身的管理理念與財務思維相結合,才能夠進一步解讀會計報表中的信息,從而為其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企業在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之前,要建立健全的會計報表分析指標設置,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會計報表分析人員在對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進行分析的同時,也要重視對企業長期資本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利息保障倍數的分析。在分析營運能力指標時,除了重點分析應收賬款、存貨指標之外,也應對企業的營運資本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指標進行分析,在對各種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的同時,也要結合企業銷售策略、信用政策、行業狀況等非財務指標。
會計報表數據本身就是對過去經營狀況的反映,其滯后性是無法改變的。但是企業可以通過采用電子軟件、簡單的財務編程等作為會計報表分析的工具,提高會計報表分析效率,加快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出具,縮短會計報表分析結果出具的時間與產生會計報表數據的時間差,從而提升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時效性。
企業管理者要意識到會計報表分析的結果不僅僅是對企業過去經營狀況的總結,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應用范圍其實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對單位產品邊際貢獻率的分析調整生產計劃、應對市場銷售趨勢制定銷售策略、企業整體資源的整合,例如對企業發展規模的規劃、對人員結構的調整等等。此外,會計報表分析結果的應用并不只是管理者,財務人員自身也要學會將分析結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從客觀、專業的視角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雖然會計報表涵蓋了大量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但會計報表分析并非需要對所有的信息都進行分析,分析結果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企業只要明確自身的分析目的,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并不斷強化分析人員的能力,那么將會不斷地提升會計報表分析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