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河南省;文旅融合;模式
摘 要:文章梳理了我國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狀況,介紹了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模式,通過調研河南省20家公共圖書館的文旅融合實踐狀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2-0021-03
1 背景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河南省是文化大省,不僅擁有四個古都,如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和五朝古都鄭州,還保存了很多珍貴的地方文獻典籍。相關部門應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文旅融合政策,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發展特色結合起來,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筆者梳理了有關圖書館在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河南省20家公共圖書館進行了調查,總結了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過程中的實踐現狀,以期為河南省公共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和建議。
2 圖書館文旅融合相關研究概述
自1985年第一篇關于圖書館旅游服務的文章發表后,圖書館界積極開展圖書館與旅游之間的關系研究。文化部與旅游部的合并及文旅融合相關方針政策的制定,為我國文化界和旅游界指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王世偉[1]通過對國內外圖書館文旅融合相關案例的闡述,從多個維度論述了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如何實現的問題。李子峰[2]對“研學旅行”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原因、影響、優勢和挑戰,提出了有建設性的策略。雙林平[3]闡述了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意義,通過對國內外一些圖書館實踐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對圖書館具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策略。譚小華[4]、吳晉斐[5]等人針對地方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這些研究成果對于河南省公共圖書館根據實際情況參與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為其開展相關服務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3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模式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圖書館+研學旅行”模式。目前,很多圖書館以中小學生為服務群體,開展了研學旅行服務,旨在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二是“圖書館+文化地標”模式。一些圖書館憑借其獨特新穎的館體建筑設計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如:天津市濱海圖書館憑借其唯美、新穎、富含深意的建筑設計,被譽為“中國最美圖書館”,吸引了很多民眾走進圖書館。三是“圖書館+非遺活動”模式。圖書館通過舉辦非遺活動,不僅擴大了自身的社會影響力,還宣傳弘揚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吸引了更多民眾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四是“圖書館+景點”模式。隨著文旅融合的快速發展,一些圖書館積極參與當地景點的文化建設,為景點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滿足了游客的閱讀需求。五是“圖書館+民宿書房”模式。圖書館加強與民宿的合作,既能讓游客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又能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六是“圖書館+文創開發”模式。2016年5月,國務院轉發《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的文化文物單位深入挖掘自身館藏和文化資源,大力開發文創產品。2017年1月,有37家公共圖書館被選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各省市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當地圖書館發展文創產業。公共圖書館應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機,發揮館藏資源優勢,設計、開發優質的文創產品,滿足民眾的多元化需求。
4 河南省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現狀
河南省積極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的發展,深度挖掘中原寶藏。筆者調查了河南省18家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及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文旅融合服務的現狀。調研結果顯示,在20家公共圖書館中有12家公共圖書館實施了文旅融合項目,這些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主要模式是“圖書館+研學旅行”和“圖書館+非遺活動”;有5家公共圖書館成立了文創中心,積極開發文創產品;河南省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模式較多,如“圖書館+研學旅行”模式、“圖書館+非遺活動”模式、“圖書館+民宿書房”模式及“圖書館+文創開發”模式,受到了民眾的一致好評;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是河南省第一家在景點設立分館的公共圖書館,既為景區營造了良好的書香氛圍,也在河南省文旅融合發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雖然河南省部分公共圖書館正在積極實施文旅融合項目,但與其他地區的圖書館相比,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程度仍然較低。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公共圖書館為例,筆者調查發現北京市的12家公共圖書館及上海市的22家公共圖書館采用一種或多種模式積極參與文旅融合。以國家圖書館為例,目前該館已基本形成了一條“典籍展覽+非遺技藝+研學旅游+文創衍生品”的文旅融合之路。國家圖書館在2014年建成國家典籍博物館后,不僅在舉辦典籍展覽的基礎上通過開發實景解謎游戲等方式組織專題研學游活動,還通過市場引入的方式與相關公司合作開發圖書館文創產品。除利用館藏資源參與文旅融合外,國家圖書館還積極利用外部資源參與文旅融合。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先后與海淀區旅游行業協會、玉淵潭公園、紫竹院公園等聯合舉辦了多場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主題展覽及相關的文化旅游體驗活動,實現了文化與旅游的高質量融合發展。
與北京市、上海市的公共圖書館相比,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程度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部分公共圖書館對文旅融合的認知不足,觀念較為落后。例如,部分公共圖書館認為研學旅行與博物館、紅色旅游基地、名人故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及紀念館等的關系較為密切,與自身的關系不大。二是部分公共圖書館缺乏參與文旅融合的基礎保障。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及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但目前河南省部分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落后,場館面積、經費有限,無法舉辦大型活動;部分公共圖書館缺乏科學合理的文旅融合管理體制,導致參與文旅融合的基礎保障不足。三是部分公共圖書館創新不足,沒有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旅游資源,缺少開發文創產品的動力,進而錯失參與文旅融合的時機。
5 河南省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對策建議
5.1 健全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基礎設施保障機制
首先,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機制。公共圖書館的館舍狀況、裝修風格等都會影響參與者的休閑文化體驗。目前,河南省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都存在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力度,對老舊的公共圖書館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打造休閑閱讀空間、特色文化展示空間及娛樂空間等方式,引導公共圖書館探索文旅融合的實踐模式。其次,相關部門應深化體制改革,創新文旅融合的工作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為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提供保障。
5.2 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培訓
首先,相關部門要組織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參加文旅融合的相關培訓,引導他們認識文旅融合的重要性,轉變服務觀念,發揮館藏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文旅融合。其次,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溝通、策劃、宣傳能力,因此,公共圖書館要舉辦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以推動圖書館文旅融合服務的專業化開展。再次,公共圖書館可通過舉辦文旅融合策劃活動或技能大賽,引導工作人員參與文旅主題設計、文旅產品設計、文旅活動策劃等活動,提高他們對文旅融合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以滿足文旅融合發展的需求。
5.3 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文旅融合創新能力
首先,創新文化運營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公共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的資源特色,加強與當地政府、文化和旅游局、旅行社、學校、景點及民宿等單位的交流合作,積極創新文化運營機制,探
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與時俱進,學習市場化運作的現代管理模式,提升文旅融合的服務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其次,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創新融合路徑。公共圖書館在創新文旅融合實踐模式時要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打造“閱讀+行走”“文化+采摘”等高品質休閑文化旅游模式,打通農業、工業、旅游業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通道,真正實現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有機整合。再次,積極利用新技術,創新館藏資源陳展方式。公共圖書館要在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AI技術、虛擬技術,創新館藏資源陳展方式,增強游客的沉浸感,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讓館藏資源“活”起來。
6 結語
文旅融合是未來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是公共圖書館提高知名度及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河南省公共圖書館應向河南博物院及其他博物館學習,開發特色文創產品,有效利用文化優勢,擴大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公共圖書館除加強與區域內其他旅游資源的合作外,還應加強與其他圖書館在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以點向面輻射,逐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進而在文旅融合的大舞臺上散發出璀璨光芒。
參考文獻:
[1] 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1-6.
[2] 李子峰.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18-24.
[3] 雙林平.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服務創新模式和發展路徑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1):20-28.
[4] 譚小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與開發創新策略:以重慶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界,2020(1):10-13.
[5] 吳晉斐.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旅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山西省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3):70-73.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