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娟




摘 要:在人類漫漫歷史發展中,圖像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初的形式,如今我們更是處在一個新的視覺信息發達的圖像時代,圖像比文字更直觀,圖像識讀成為了我們不可獲取的素養之一。通過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走進美術作品,形成完整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圖像識讀 教學目標 教學手段
創設情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輕松讀懂千年前的畫,對于學生來說有能提升,這不是幾乎所有美術老師都困惑的問題。進行結合教學案例,在圖像識讀中進行賞析藝術作品的嘗試。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教學目標的設定促進教學過程的生發,確定這節課要讓學生學會什么。
(一)《晴春蝶戲圖》的鑒賞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后學生可以做到:
1.拋開社會學知識情境,能夠在教師設置“畫家是如何表現蝴蝶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下通過畫蝶,讀蝶,思考,討論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從畫面的形式語言分析作品的內涵。(圖像識讀)
2.通過教師設問“畫面中蝴蝶存在何種關聯”,傳達跨越時間與時空之美,體悟生命之道,體會天地至美的感動。(審美判斷)
3.能夠通過小品畫,以小觀大,審視宋畫之美,在現實中辨別。(文化理解)
(二)《晴春蝶戲圖》教學手段的選擇
美術鑒賞課用到的方法多是對話法,以講授為主,但學生并不是整堂課都是認真的,未必會全神貫注正確回答問題,因此教師在采用教學手段上要多樣化。
1.以創設情境為主的教學手段
筆者對《晴春蝶戲圖》課堂上過3次,每次的情景創設都不一樣。
(1)音樂情境,詩詞導入
課堂開始,引出了宋朝的明月,并播放幽遠安靜的音樂,讓學生盡情構想能在音樂中聯想到的事物和意境。
(2)問題情境
這是第二次上課時候用到的方法,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教師設置“畫面的當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根據屏幕當中的關鍵詞提示,引導學生通過畫面分析蝴蝶的主次關系以及構圖的合理性。
(3)角色扮演情境
制作身份卡,大部分同學抽到的身份是考生,個別學生抽到的是考官、皇帝、太監人員等,一起還原了900多年的宋朝的藝考現場,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①如果你是考生,你腦中會浮現什么畫面?
②如果你是考官,你會把高分打給哪一幅 畫,為什么?
③引課題
根據開場“踏花歸來馬蹄香”制作了兩張圖片,分別讓學生們說一說哪張試卷取得皇帝的青睞。
二、以師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手段
互動,不僅僅是你問我答的互動,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交流。《晴春蝶戲圖》中,主要通過擺一擺,對標畫蝶、摹蝶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對標畫蝶
筆者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沒有用到實物,用了真實蝴蝶的照片,讓學生畫一畫蝴蝶,總覺得心中有些缺憾,于是在第二次實驗的時候準備了非常多的蝴蝶標本,大多是畫作當中表現的蝴蝶,學生可以近距離的觀察蝴蝶之姿態、結構、顏色等特征,以生為本,通過繪畫實踐了解學習的基礎(學情)。
(二)摹蝶
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觀察比較,了解和認識蝴蝶的形態結構,學習畫家畫蝶的用筆和用線造型的技法。
三、《晴春蝶戲圖》鑒賞教學環節的設置
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的環節設置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組織教學,創設情境。提問
①如果你是考生,你腦中會浮現什么畫面?
②如果你是考官,你會把高分打給哪一幅畫,為什么?
③引課題 配合教師,感受宋朝藝考現場。
學生按不同角色進行回答……
活動1:
對標試畫 組織和宣布任務:取蝴蝶標本,讓學生直觀描繪。 學生直觀對照蝴蝶標本進行描繪。
活動2:
對畫摹蝶 ①組織和宣布任務,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思考畫家是如何把蝴蝶畫的如此逼真?
②視頻教學用筆和用線及賦色等技法
③落實學生再次描繪蝴蝶 ①學生觀察比較,了解和認識蝴蝶的形態結構。
②學習畫家畫蝶的用筆和用線造型的技法。
活動3:
群蝶戲舞 ①組織游戲:“群蝶戲舞”,看看哪組的蝶戲圖舞得最美?
②引導學生與畫家的畫作進行對比賞析,與學生一起探究構圖法則。 ①分組合作的進行“群蝶戲舞”。
②與畫家的畫作進行對比賞析,探究構圖法則。
活動4:
品(評)蝶爭春 組織不同角色的學生來進行品蝶:
①如果你是考生,你來品蝶,你覺得上面這些考生畫得如何?
②如果你是考官,你來品評,上面哪只蝴蝶最入你的眼?
③創設2020年度品蝶爭春的現場會,與學生一起品出狀元、榜眼、探花。 不同角色的學生進行品(評)蝶。
(一)藝考現場還原導入
——太監朕膺昊天眷命:朕萬幾無余,別無他好,惟畫耳。今廣招天下賢才,充實我翰林圖畫院,彰我大宋文明。現擬一題:踏花歸來馬蹄香。望廣大學子認真作畫!爾其欽哉!
——師:這是一場來自九百多年前的藝考現場。宋徽宗為了選拔圖畫院的人才,親自出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詩,讓大家畫出來,“踏花歸來馬蹄香”,同學們,如果你是考生,你腦中呈現什么畫面?
——師:如果你是考官,你會把高分打給哪幅畫?為什么?
(預設:假如學生無法準確作答,老師抽宋徽宗的簽)
——生扮演的皇帝:眾位學子,朕出題立意,你們可知道?踏花,馬都是直觀表象,重點是這香味啊!奔跑的馬蹄上沾滿了畫的香味,引來了蝴蝶的追逐,用蝴蝶來表現香味不落俗套,妙哉,妙哉!
(三)《晴春蝶戲圖》鑒賞過程
1.對標試畫,初識蝴蝶形態
教師組織學生對真實蝴蝶進行觀察,并畫一畫觀察到的蝴蝶,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對比畫作當中的黑鳳蝶。
2.對畫摹蝶,探究形質骨法
通過對微視頻當中繪畫白描技法與設色激發的探析引導學生發現古人繪畫“骨法用筆”和隨類賦彩的體現。
3.群蝶戲舞,解構巧妙構圖
破解構圖形式,隨后展示畫家的構圖,一只一只,一組一組出現畫面全貌,分析一下畫家在構圖上的巧妙。
4.評蝶爭春,挖掘蝴蝶的含義
教師提出問題:
①如果你是考生,你來品蝶,你覺得上面這些考生畫得如何?
②如果你是考官,你來品評,上面哪只蝴蝶最入你的眼?
③創設2020年度品蝶爭春的現場會,與學生一起品(評)出狀元、榜眼、探花。
課堂在評價中接近尾聲,此時環節中我們感受到大家都在爭相交流,再引導學生看看畫面,此時交流場景與我們眼前的《晴春蝶戲圖》中所展現的蝴蝶的場景如出一轍。畫中的蝴蝶在花間交流,你言我語,一場春日蝶戲的美好場景正在告訴我們萬物可愛,俯身低頭看向周圍,原來美在身邊,看似畫蝴蝶,實則是在畫心中的美景,跨越時間空間,看似不合理地組成,卻在畫面中無比和諧。
(四)《晴春蝶戲圖》鑒賞的課堂總結
課堂結束之際伴隨著學生的評畫場景,類比蝴蝶場景,再次欣賞整幅畫面,同學們明白了這樣的觀照方式呈現出來的作品,是作者對蝴蝶不同角度、不同蝴蝶、不同的空間,經過了大量的生活觀察以后,不違背生活情理的情況下,加入了主觀的處理,對蝴蝶進行了完美的幾近完美的詮釋。這種理性的的描繪,憑借著有形有象的筆墨,讓我們體會到自然地精妙,天地至美的感動。蝴蝶,生命盡管短暫,卻在詩歌、音樂、繪畫留在了千年,超越了蝴蝶本身,蝴蝶已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的符號,扎根人們的心靈。
四、總結
《晴春蝶戲圖》真正的欣賞價值,在于它刻畫了一個真實且不現實的場景,真實在于對蝴蝶描繪的真,不現實在于如此習性不同種類不同的蝴蝶同處在一個時間和空間,這是現實不存在的,這幅畫或許沒有傳世名畫那樣的有名,它體現的是整個宋朝當下的文化風情,理解到藝術創作的真相,這就是圖像識讀的價值,通過圖像識讀,解決了問題情境,完成了教學內容,讓學生親切的走進繪畫作品本身。
(義烏市后宅中學 浙江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