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芬娟

摘要:目的 觀察ICU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所取得的實際效果。方法 在我院住進ICU的患者群體中選取76人作為研究對象群體,分別應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實施疾病護理,其中38例實施舒適護理的患者分入研究組,另外38例應用常規護理模式實施護理的患者分入普通組。觀察患者經過護理后的綜合征發病率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可見,研究組患者在實施舒適護理的基礎上,其發生綜合征情況的幾率顯著得到減低,組間對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5)。結論 面向ICU患者實施針對性地舒適護理對于減低可能發生的綜合征的發生率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當積極應用舒適護理方式對ICU患者實施護理。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護理;應用效果
引言:
舒適護理是從患者的主觀感受角度出發,重視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的一種護理模式[1]。在實際應用中,這種護理模式對于患者而言能夠減少患者的痛苦和可能發生的風險,尤其是針對ICU患者的護理工作,更應當重視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細致全面的護理,發揮出這種護理模式的積極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選取的患者總數為76人,按照人數均等的原則依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實施分組,患者群體選取年份,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詳細的研究過程報告在下文中。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參與研究的對象群體主要是來源于我院ICU病房的76例患者,在人數均等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分組,其中舒適護理支持下的患者組命名為研究組,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的患者組命名為普通組。患者常規臨床資料情況如下。普通組,性別比例,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18人;年齡區間,最大患者86歲,最小患者31歲,平均(56.24±4.21)歲。研究組,性別比例,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15人;年齡區間,最大患者88歲,最小患者29歲,平均(57.11±4.09)歲。患者上述基本臨床資料的對比中未見顯示出非常顯著地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普通組方法
本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方式,具體的護理工作執行流程按照前期制定的ICU護理程序落實,分別包括了常規的患者營養支持、日常生命體征監測護理等護理流程,相關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嚴格按照常規的護理工作執行流程開展工作。
1.2.2研究組方法
本組患者結合舒適護理標準和要求實施相應的護理工作。具體來說,護理工作的開展步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疾病知識宣教。這部分工作的開展主要是指在確認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宣教。這主要是由于重癥監護室的環境條件比較容易讓人產生恐懼或緊張的狀態,這時就需要醫護人員從疾病治療和護理的專業角度入手,對患者講解入住重癥監護病房對于疾病治療的意義,并且針對治療方案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向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宣講。由于入住ICU的患者客觀上病情比較危重,因此,在傳達相關信息時應當重視語氣和方式方法,避免對患者造成不良的精神刺激[2]。②心理護理。由于長期臥床或者病情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改善,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這種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更會進一步影響到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配合度。因此,針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變化要重視進行針對性地護理和指導,通過護理工作的開展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另外,若患者病情出現好轉,則應當以積極的態度高職患者,增強患者疾病康復的信心[3]。③睡眠狀態護理。關于患者的睡眠狀態護理工作,主要是考慮到患者在接收生命體征監測或插管等情況時,會有一部分儀器工作是的聲音。這會對患者的睡眠狀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給觀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可通過播放舒緩音樂或者為患者帶上眼罩耳塞的方式達到更好地疾病護理效果。盡可能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式后患者發生綜合征情況的幾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應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20.0開展數據統計,將P作為觀察統計結果是否具備統計學差異的核心指標,當P<0.05時,判定研究結果具備顯著地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管著兩組患者在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后發生ICU綜合征的幾率。觀察分析可見,研究組患者相關綜合征發病率得到顯著降低,組間對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5),詳細統計結果在下表1中顯示。
3.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對于ICU患者的護理工作而言是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細節性的護理工作開展模式,對于危重病患者來說,護理工作的細節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其生存質量和疾病治療效果。為了取得更好地護理效果,發揮護理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舒適護理模式在ICU疾病護理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4]。從患者的主觀感受出發,舒適護理也是考慮患者的主觀感受的一種護理方式。護理工作人員應當全面掌握舒適護理的流程和方法,面向ICU患者開展好相關的護理工作。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經過舒適護理后,患者發生重癥監護室綜合征的幾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低,減低程度對比結果顯示出顯著地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ICU護理工作的開展中,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對于取得更好地護理效果,減低綜合征發病率有顯著地促進作用,應當在ICU患者相關疾病的護理工作中積極應用在這種護理方式,提升這部分患者的疾病治療和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紅,林榕,閆靜.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ICU口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9(14):1324-1326.
[2]張星.舒適護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必讀,2020,000(008):160.
[3]孫巧玲.舒適護理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v.10(06):159-161
[4]黃春榮,馮敏妍.探討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04(002):66.C5E0166E-E68E-4D29-8A34-AD6DDF19F0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