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明
【摘要】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健康體魄的任務,更肩負著疏導學生心理、培養學生更好品德的重任。基于此,文章就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展開了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立德樹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9—0018—03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立德樹人,高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教師不僅要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要通過合理的教育教學手段提升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下面,筆者從高中體育教學的實踐出發,探討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
一、言傳身教,做好表率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師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因為在潤物無聲的教育和感染下,學生的許多言行會不知不覺地向榜樣看齊[1]。具體來說,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在學生面前不能表現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行為。例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遵守課堂紀律。如,不準遲到和早退,上體育課時要穿運動服和運動鞋,課堂上要尊重教師、團結學生,運動對抗中不準說臟話、更不準出手動粗等。教師要想讓學生做到這些基本要求,首先自己應該成為遵守這些規則和要求的典范。如,教師上每一節課時要做到穿運動服、運動鞋,提前到崗、按時上下課,課堂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愛身體素質差而不能完成個別運動動作的學生;當有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應使用合理的教育手段進行教育,不能謾罵學生,更不能動手隨意體罰學生。
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1.通過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
相比其他文化課,高中體育具有明顯的訓練性和實踐性,尤其是室外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訓練強度,學生完成這種體育訓練必須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意志力[2]。因此,教師要在體育課上合理地加大訓練強度以培養學生的毅力和意志力,讓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具有頑強拼搏、不服輸,也不怕輸的拼勁和韌勁。例如,教師在教授“跨欄和耐久跑”時,許多學生面對困難重重的體育運動會出現退縮、擔憂,甚至放棄的膽怯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學生鼓勁、加油,鼓勵他們要有勇于戰勝困難的信心和信念,要敢于向困難挑戰,要有不怕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通過鼓勵,許多學生不但會完成接下來高強度的體育運動,更重要的是會磨煉堅強的意志。
2.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
而體育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高中階段的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是集體項目,需要學生合作完成[3]。例如,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的足球、籃球、排球等競技項目,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體育運動,教師就可以在這些體育項目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因為在這些體育運動中,學生在與其他小組隊員對抗競爭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小組的勝利離不開同隊員的團結合作,同時通過這種體育運動可以激發競爭意識、求勝欲望以及集體榮譽感。
3.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有些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挑戰性,許多學生面對這樣的體育運動容易出現畏懼心理,這時體育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其消除畏懼心理和消極情緒,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完成體育運動,進而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例如,在“鞍馬”的體育運動中,有個別學生會對鞍馬運動有畏懼心理,這時教師就要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消除心理負擔,然后耐心地向他們講解和示范動作要領,讓他們消除后顧之憂。如果還有學生對于鞍馬運動有畏懼心理,教師就可以在鞍馬前放上較高的起跳板,以降低鞍馬運動的難度。當這些學生能夠完成低難度的鞍馬動作后,可逐漸增加鞍馬的高度,讓其慢慢地適應鞍馬運動,逐漸增強對鞍馬運動的熟練程度和自信心。
三、主動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會有許多意料不到或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教師要正確看待課堂中出現的這些突發事件,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將這些不可預知的“矛盾沖突”轉化成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為立德樹人服務[4]。許多時候從表面上看體育課堂中發生的突發事件與教師的教學預設無關,而且還會對教師的正常體育教學造成一定的干擾,但如果教師能夠捕捉到課堂突發事件中的教育契機,利用突發事件中積極的一面對學生及時地進行德育,就會使體育德育教學處在較好的動態生成中。例如,由于體育運動具有較強的對抗性,體育課堂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受傷的情況,這時部分學生就會表現出主動幫助受傷學生的良好品質,這時教師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其他學生進行教育,讓其他學生懂得體育運動中一旦有人受傷,首先要立即停止對抗或訓練,第一時間去幫助受傷的學生。通過挖掘學生身邊這些鮮活的教育案例并對他們進行教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一定會在學生心靈深處“生根發芽”。
四、借助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愛國情懷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愛國情懷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目標。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愛國情懷。
體育課除了在室外進行,在一定的條件下還需要在室內進行,比如遇到陰雨天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室內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教師在室內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若能將體育知識與多媒體相結合,就可以充分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知效果。因為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許多與體育有關的人或事的視頻,學生在觀看這些視頻的過程中,就會學習到優秀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愛國情懷等,從而促進高尚品質的形成。
例如,聞名世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每一項競技項目無不體現著高尚的體育精神,如果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只是敘述性地向學生介紹奧林匹克精神,許多學生會覺得枯燥無趣,甚至不愿意聽教師的介紹。然而,教師如果在互聯網上下載一些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關的精彩視頻,如中國乒乓球獲勝的場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畫面、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冉冉升起的感人場景等,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就會受到刺激。尤其是當他們看到中國運動員為國爭光的熱烈場面后,會受到強烈的情緒感染。可見,在體育課堂中教師為了較好地滲透德育,教師有時還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德育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讓學生在鮮活的體育視頻中感知體育精神,學習體育精神,提高愛國情懷。
總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按照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適合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促進高中學生的身體、心理和思想道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在體育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目標[J].山西教育(教學),2020(01):32-33.
[2]趙鋒.立德樹人,促進成長——高中體育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24):21-22.
[3]張守亮.高中體育教學實施立德樹人六大途徑[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8(04):32-33.
[4]旺堆次仁.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西藏教育,2014(04):33-34.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