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璇


中圖分類號:G84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87-02
摘 ?要 ?羽毛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它是一項需要多向跑動并擊球的運動,明確的運動和間歇時間決定了其比賽的時間結構。目前,在針對某一優秀運動員的比賽時間結構特征方面還有待研究,所以本文選取陳雨菲對陣優秀女單運動員山口茜和戴資穎的比賽,對每局比賽分段時間結構和決勝局時間結構的特點進行統計和分析。研究發現,陳雨菲在對陣山口茜時,在比賽第一局的前、中半局就會有較大體能消耗;在對陣戴資穎時,陳雨菲更加需要爭取第一局的比賽優勢。
關鍵詞 ?羽毛球 ?時間結構 ?女子單打 ?陳雨菲
一、引言
羽毛球是一項需要多向跑動并擊球的運動,在比賽中,每次的短時間技術動作需要很高的強度。因此,羽毛球比賽除了對運動員的技術、戰術、心理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以外,為了應對比賽,還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體能儲備。目前,女子單打比賽的激烈程度越來越高,比賽中的回合也越來越多,這對運動員的體能是一個考驗。陳雨菲已經成為我國女單的主力,因此,本文選取了陳雨菲對陣優秀羽毛球女單運動員戴資穎與山口茜的比賽,進行時間結構特征的分析,以為陳雨菲的體能準備提供針對性的參考和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以陳雨菲對陣世界優秀羽毛球女單運動員(戴資穎、山口茜)的20場比賽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以“羽毛球”、“時間結構”、“badminton”、“notational analysis”、“temporal”等為搜索詞,在中國知網、萬方、Ebsco、Google Scholar等數據庫進行檢索和篩選,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為后期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提供理論依據。
2.錄像觀察法。在優酷、Bilibi等播放器上下載相關視頻,使用Dartfish軟件對比賽錄像進行觀看和數據統計。
3.數理統計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包,統計描述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陳雨菲勝負場、不同對手、勝場局數這三種情況下每場、每局和局中分段的時間結構指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定義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4.對比分析法。通過對陳雨菲和戴資穎、山口茜對陣的比賽時間結構進行統計,對比局中分段下,陳雨菲對陣戴資穎和山口茜的比賽時間結構特點、決勝局不同情況下的時間結構特點。
三、結果與討論
(一)對陣戴資穎、對陣山口茜比較(圖1、圖2)
陳雨菲對陣戴資穎和對陣山口茜的比賽在第一局0~7分區間段中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8~14分區間段中存在明顯差異(P<0.05)。
陳雨菲對陣戴資穎和山口茜比賽的0~3s、21~24s和30~40s的回合時長分段占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二)決勝局比賽時間結構特點
對陣戴資穎的決勝局0~7分區間段的回合時間與對陣山口茜的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決勝局對陣戴資穎0~7分區間段的擊球次數與對陣山口茜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圖3)。
(三)討論
研究將每局分成0~7分、8~14分、15~21分三個區間段,對應一局比賽的前半局、中半局和后半局。通過統計分析,發現陳雨菲對陣山口茜的第一局比賽分段回合時間在0~7分和8~14分區間段明顯長于對陣戴資穎的(P<0.05)。說明陳雨菲對陣山口茜時,在比賽第一局的前、中半局就會有較大的體能消耗。此外,本研究還將每局回合時間和間歇時間分成了11個時長段,經過分段占比統計,比賽的回合時長集中在3~15s,占了約70%。而Faude、Cabello等人的研究發現,女單比賽的回合時間集中在9s以內。此外,回合時長大于15s所占的比例(對陣戴資穎約占17%,對陣山口茜約占23%)均明顯大于前人的研究。說明如今的世界頂級水平的女單比賽每回合時間有所增長,而且大于15s的回合時間所占比例變大也說明了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會越來越高。針對陳雨菲,其對陣戴資穎的0~3s回合時長占比明顯大于對陣山口茜的。而在21~24s和30~40s的回合時長占比,陳雨菲對陣山口茜的明顯大于對陣戴資穎的。說明陳雨菲在對陣山口茜時會有更長的回合,對體能的要求會更大,所以在體能訓練中需要重點加強陳雨菲在30s以上高強度運動下的體能。
統計還發現決勝局陳雨菲對陣山口茜0~7分的回合時間、擊球次數均明顯大于對陣戴資穎的(P<0.05)。在決勝局,對陣雙方都會盡全力爭取每一分,在開局取得領先會給之后的比賽取得心理上的優勢。數據說明在對陣山口茜時,決勝局的開局階段就會陷入更長時間的對抗當中,對雙方的體力有很大的考驗。所以從時間結構的角度分析,陳雨菲在過去對陣戴資穎的比賽中,回合時間較短,擊球頻率更高,說明比賽的回球速度更快,更容易導致失誤,或某一方進攻得分。而羽毛球女單比賽中,真正能有很強地進攻能力的運動員較少,球員更多地是通過多拍的拉吊、回合中尋找進攻機會,為自己創造得分的機會。所以對陣戴資穎時,陳雨菲可以增加多拍的回合,特別是當比賽進入決勝局時,充分利用體能的因素,在減少自己失誤的情況下為自己創造機會或讓對手主動失誤。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陳雨菲在對陣山口茜時,在比賽第一局的前、中半局就會有較大體能消耗。
2.在對陣戴資穎時,陳雨菲更加需要爭取第一局的比賽優勢。
(二)研究建議
1.對陣戴資穎時,陳雨菲可以增加多拍的回合,特別是當比賽進入到決勝局時,充分利用體能的因素,在減少自己失誤的情況下為自己創造機會或讓對手主動失誤。
2.針對對陣山口茜的比賽,需要重點加強陳雨菲在30s以上高強度運動下的體能。
參考文獻:
[1]Faude, O., Meyer, T., Rosenberger, F., Fries, M., ?Huber, G., & Kindermann, W. (2007).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dminton match play.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00(04),479-485.
[2]David Cabello et al., “Tempor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Women’s and Men’s Singles Badmint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s Sciences 16, no. 2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