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華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55-01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成為了各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在高校體育課程教育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課程教育的融合,可通過課程思政工作的落實開展來使學生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得到同步提升。因此,本文對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課程教育現狀進行探究,找出了現階段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結合課程思政工作要求提出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思路,以為高校體育課程教育質量水平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教育? 體育教育? 思政教育? 現狀? 融合
高校階段教育是本著人才專業素質培養理念,要求人才通過專業學習能夠更好地投入崗位實踐,為社會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新時期以來,社會市場發生了巨大改變,相應的,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社會工作崗位除了專業技能要求外,還需要人才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過硬的身體素質。這需要各高校針對自身院校特點對課程教育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善,加快思政教育與課程教育的融合,以滿足社會崗位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現狀分析
在高校過去的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并不會得到學校和學生的重視,思政和體育課程只是作為學生專業學習的附加課程或以“修學分”的形式而存在。在課程思政工作的推進下,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明顯改善。但受到過去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影響,思政及體育課程實際開展過程中仍會存在課程相關性差、教學資源配置不足、部門協調性差的問題。學生思政與體育課程相關性差是由于課程教學目標較為固定,雖然在課程思政要求下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教學內容仍然是“各自為營”,學生難以從體育課程學習中獲取到思政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學資源配置不足主要是因為院校對體育課程重視不足,在體育課程設置和考核上沒有明確的要求。體育課程教學仍是以過去的教學方式展開,思政教育的融入顯得有些“僵硬”。而院校各部門協調性差問題則是由于思政教育在體育教育中的融合需要院校政工部門投入大量精力,并要求體育教師及時將課程授課情況進行反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門間的交流溝通作用并不明顯,一些的文件資料和工作指示傳遞效率偏低。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思路
(一)完善課程體系,落實課程思政目標要求
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要對現有的體育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課程核心,根據學生學習需求、能力素質情況、思想狀態來展開相應的體育和思政教育,確保體育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內容能有效傳遞給學生。然后,則要求在體育課程中加強師生溝通作用。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近期的運動情況和思想情況,并從體育鍛煉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教育。此外,還應構建起多元豐富的體育教學系統,使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發展身體素質及獲得思想政治素養。
(二)開拓思政教育渠道,促進課程思政融合
高校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積極做好教學工作創新,通過發掘新的教學渠道,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融合的有效性才會充分展現。一方面,體育課程思政融合應從新生代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和生活需求出發,新增一些團體性、趣味性體育運動活動,使學生通過集體活動去展示自我、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內容與體育課程教育銜接融合上應采用先進的教學資源設備,通過利用網絡平臺、互聯網資源、微課視頻等既能讓學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思政學習,又能使思政教育內容呈現更加豐富,使學生更樂意接收思政知識。
(三)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終身運動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融合還需要院校方面給予重視,通過加大校園文化建設投入,在校園之中宣傳推廣體育運動精神,當體育運動之風吹遍校園時學生就能自主參與到體育運動鍛煉之中。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也應引入一定的思政教育內容,通過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正能量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容,使學生校園生活更加豐富的同時還能促進他們思想覺悟的提升。面對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銜接融合過程中存在的部門協調性不足問題,院校方面也應給予有效支持,做好部門協調工作,保障教育資源能夠高效對接。
參考文獻:
[1]宋怡諾.論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品位·經典,2021(04):85-87.
[2]歐國榮,劉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融合思路[J].當代旅游,2018(03):248.
[3]李彬彬,張欣怡.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J].體育風尚,2021(05):209-210.
★基金項目:哈爾濱廣廈學院2021年度“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專項課題《思政元素融入冬季體育教學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Y2021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