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強教學的效果,應對教學開展合理設計,可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來改善教學形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
一、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數學思想等學習能力,能夠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以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大單元設計是一種教材設計形式,可彌補傳統單元教學的缺陷,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設計教學結構內容,可使知識具有結構化特點,以多種學習方式來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因此,應結合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進行分析,加強數學教學的效果,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二、 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大單元教學
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將教材內容作為基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來使學生從中理解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合作等形式來進行探究學習,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加強學習的效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應結合教學目標來選擇單元內容,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得到提升,聯系實際生活情境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還需結合教材內容來選擇數學單元內容,將知識本位單元內容轉化為活動本位的單元內容,借助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出教學的效果。應使單元主題具備情境特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建立具有生活特點的情景,滲透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主動探究,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設計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的實施更加順利,并且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及合作來掌握知識。此外,應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來選擇單元內容,使大單元教學發揮出有效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加法與減法的時候,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教材單元內容來設計教學內容,組織相應的活動,以游戲形式來開展教學,使單元教學效果得到改善,可使用傳話的形式來進行游戲,讓學生回答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口算問題,以及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口算問題。還可運用律動操形式的游戲來開展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筆算問題回答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并且將其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掌握其中的知識。
在進行單元整合教育時,首先要明確單元教育的目標,研究教材的內容,確定具體的單元整合教學任務。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確定重點和難點,合理設計教學計劃,保證教學體系的科學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目標確定之后,要學習教材,明確指導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確認教學內容的難度適中,逐步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增強數學能力。其次,建立單元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促進學生對思維技能的理解。然而,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往往混淆知識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采取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用建立單元知識結構框架的方法來進行整體規劃,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單元整體的內容。現有的學習單元,也可以擴展。先學習相關的知識點,然后結合當前的知識構造框架,使學生可以對各種知識節點進行分類。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用多媒體展示框架內容,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思考主要知識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提高所學知識的熟練程度,達到整體學習效果。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 建立結構模型開展大單元教學
在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可在單元中建立相應的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滲透模型思想,可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模型解決學習問題。通過對大單元教學的合理設計,使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其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并且建立完善的知識方法體系,在合作及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使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實現。比如,在進行運算律教學的時候,可設計為結構化模型課,分別為建模課、用模課、拓模課、梳理課,分別進行加法交換律及結合律應用教學、乘法交換律及結合律應用教學、乘法分配律及除法性質教學,最后進行反思。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建立相應的模型,并且運用模型來進行自主探究,還可達到拓展模型的目的。通過對結構化模型課的設計及開展,可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形成相應的數學思想,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帶來幫助。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技能進行抽象概括之后的理性認識,可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規律,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教師可應用實例來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驗證以及歸納,并且得到相應的結論,比如,觀察12+15+18、72+57+43、12×3×5、125×67×8等算式,讓學生思考在其中發現了什么,使學生根據問題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通過驗證猜想來獲得結論,使學生在理解數學規律之后應用到驗證過程中,并且將交換律運用到四則基本運算中。通過對加法交換律及結合律的運算規律的探究,形成相應的知識模型,可為接下來的學習帶來幫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探究思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 滲透學科文化知識加強大單元教學效果
進行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體驗,通過設計主動體驗形式的環節來使學生直觀認識所學的知識,并且從中了解關于數學學科的更多知識,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來設計課程,為了加強教學的效果,應使學生了解學科歷史的變化,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加深,通過對數學發展歷史的滲透來實現大單元教學的目標,為其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可使其感受到數學文化,發揮出數學教學的價值。可將數學發展史融入教學內容中,并且使學生實現自主體驗,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挖掘數學的文化價值,可使學生的數學學科素質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比如,在學習計算器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掌握計算器的按鍵名稱以及相應的功能,使用計算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可先從算盤入手,進行教學導入,使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并且了解人們如何使用算盤來進行計算,通過對計算器發展歷史的學習來開展計算器發展主題活動的調查,使學生分析算盤的基本運算法則,使用算盤來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通過對計算器的發展歷史的呈現,學生可認識到算盤到計算器的發展經歷,并且在理解算盤的計算原理的同時發現算盤計算中的不足,可體驗到計算器的精妙設計,可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水平。
在大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除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外,還需要教一些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學習方法、學生自身學習技能,引導學生學會理解,以期盡快找到新的突破,提高學習能力。比如,在導學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所有的知識都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獲得更加統一的理解,進而完善學習內容。接著,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學習,在不同知識點之間切換,從整體到部分,教師可以跳出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更廣的領域里,更多地了解到數學。它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覺數學在學習的同一條直線上,以建立特定的基礎。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分類,調動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提高數學素養。數學是一門很系統的學科,自己整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再現自主學習的過程。老師在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整理后,需要大膽放手,整理學生,個別整理單元的知識,進行小組交流,在課堂上交流報告。通過對單元知識的重要性、難點和謎題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將雜亂、零碎的知識點劃分為清晰的知識網絡,在知識內化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學生素質的提高進一步加強。單元整合教育的實施旨在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學習資源,擴大學習和應用的領域,實現教學內容、時間、空間、方法的全面開放,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
五、 制定明確的教學評價指標改善大單元教學
在大單元教學中應制訂相應的單元學習及評價計劃,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指導、評價來開展設計,實現學教評的一體化,結合單元學習流程,將學作為核心,進行導入、展開,以及總結三個環節活動,結合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來進行評價,可為教師教學提供參考依據,加強教學開展的效果,使教學的實施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教師應對評價中的指標進行明確,劃分不同的水平,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況,使教學的實施效果有效改善,并且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其目標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快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結合相應的評價指標來開展教學評價。比如,情感態度方面,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合作與其他的同學開展學習,積極地進行探究。教師可將評價水平分為3個方面,包括A、B、C三種水平。其中A水平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B水平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并且根據要求完成任務,正確進行計算;C水平學生缺少探究的興趣,積極性比較低,計算錯誤情況多。在數學思考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滿10進1”和“退1作10”的算理及處理方法,其中A水平學生能夠準確地表達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規律;B水平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規律;C水平學生不能掌握“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規律。在問題解決方面,要求學生使用計算器、口算等方式來進行進位加及退位減計算規律,其中A水平學生可使用“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原理;B水平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原理;C水平學生無法掌握“滿10進1”和“退1作10”的計算原理。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使教師充分了解實際教學的效果,并且根據不同表現的學生來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學效果,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學情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六、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結合大單元教學的情況來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教學。可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大單元教學,建立結構模型課程體系,滲透學科文化知識,制定明確的教學評價指標,使大單元教學的進行獲得更好的效果,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帶來幫助,可使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天津教育,2019(21).
[2]張優幼.指向認知結構生長的大單元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9(26).
[3]李超.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教學的研究[J].智力,2020(23).
[4]錢心悅.探究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單元設計的實踐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
作者簡介:
朱琳,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曉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