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摘 ?要:在立德樹人教學背景下,教學改革過程中各中學都有序開展著道德與法制教學工作,為培養出一批批符合時代需求,具有道德內涵的新青年,德育教學工作者們正不懈努力著。與此同時,在課改推進過程中對每位德育教學工作者們提出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如何高效落實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現階段德育教師們的工作重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創新模式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將學生的應試成績放在教學工作中心位置,為了提升學生在應試中的得分,題海式教育、灌輸式教育等現象層出不窮,在壓力堆積下,不僅沒有有效提升學生們的成績得分,反倒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發育,極其不利于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要知道,當下是法治社會,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因此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是迫在眉睫的。
一、教師需言傳身教
對初中九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身心發展都已經傾向于成熟,心中已經具備是非觀與價值觀,此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沒有那樣強烈,但是他們也仍然會效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校中,不乏有很多調皮好動的學生,但若教學工作者們仔細探究會發現這些學生無非就是想引起教師注意,基于這樣的性格特征,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時就必須給予每位學生足夠的關注度。誠然,關注每個學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教師需要采用更為科學的方式[1]。在創新模式下,教師首先需要做的便是規范自身言行,提升自身道德素養,這樣才能為學生們作表率。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開課前可以提前到場,在課程導入階段為學生強調守時的重要性,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班內學生學習情況,用白板投影適當為學生播放道德法治題材的短視頻。在新型教學設備輔助下,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定會得到顯著提升。
二、巧用創新方式,以信息技術為切入點
當今教育領域中信息化一詞已然是耳熟能詳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越來越熟練,但為了避免操作過程中的盲目性,德育教師需要合理設計課程時間,適當引入新型教學技術,對傳統教學過程中好的教學手段仍需要繼續沿用。隨著信息化技術逐步完善,多媒體技術所改變的不僅僅是課堂表現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課堂架構,在道德與法治建設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舉個例子,在學習“控制情緒”和“法治世界”相關知識時,教師完全可以將二者融為一體開展教學[2]。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格外注意的便是對這二者知識的有機串聯。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那些因情緒失控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人的新聞視頻,讓學生首先觀察到情緒失控時人的不可控狀態從而引發學生深思,在學生思考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述相關道德與法律的知識,讓學生更系統的了解新聞中所包含的內容。這樣一來,看似沒有關系的內容在互相配合下提高了課堂教學連貫性[3]。在教師評述完后,可以將班內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情緒化所帶來的不良后果”為主題的探討活動。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再次為學生播放相關學者與法治人員對該時間的評價,從而起到深化教育的目的。再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學生們的道德法律素養亦得到了升華。
三、創新過程中融入生活元素
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上至國家政事,下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道德與法律的約束。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與法律以不可視的力量作用域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身上。在中學階段,學生離社會其實并不遙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抓準生活主線,通過多元化的新型教學方式真正意義上將德育法治教學融入整體教學環境中。舉個例子,在引導學生學習網絡新空間相關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科任教師所用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設備有哪些進步、新的教學工具包括哪些、互聯網的應用改變了什么。通過對學生逐層提問,讓學生深刻意識到互聯網對世界做出的改變。在課堂上,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互聯網改變人類生活的視頻圖片展示給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將青少年沉迷網絡所引發的網癮案例與犯罪案例展現給學生,充分體現出網絡的雙刃性,引導學生正確科學使用網絡。
結束語:
在初中時期主要培養學生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同時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在學科教學當中滲透道德和法治知識,把道德與法治落實到每一個方面。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認真細化工作,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此外,除了校內內容的深化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性活動從活動中強化道德和法治意識,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魏艷香. 學本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名師在線, 2021(9):2.
[2] 姚坤華.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分析[J]. ?2021(2020-36):56-57.
[3] 佚名.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32):03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