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汶俊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陣地,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相較于其他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具有更多的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因此價值觀念更容易受到各種其他觀念的影響,可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和行為,再加上網絡課程教學的展開,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網絡價值的沖擊,同時也弱化了高職課堂課程思政的效果,更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網絡教學中應進一步增強課程思政內容,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網絡教學的開展依賴于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融合到自己的課程當中,同時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行網絡教學資源的收集,因此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多樣化的教學觀點,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范圍。
網絡教育的開展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時可以選擇前進、后退或者反復觀看,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課程的學習,不受時間的限制。
網絡教學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同一空間區域內開展網絡教學,也可以選擇在不同的空間范圍內開展教學,因此具有更強的靈活性。
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確立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給予了同學們更多的自主性,學生在網絡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改變了原有線下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的局面,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因此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的過程中也容易受到網絡中各種教學資源的影響,而網絡資源比較復雜,有些不良的價值觀容易對學生原有的價值觀產生沖擊,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開展課程思政的難度。
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主要依托互聯網,并且借助電腦或者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因此教師不需要與學生每天面對面地坐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師對于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想法不清楚,因此無法較好地結合學生的行為適時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由于網絡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很多學生自制力較低,不能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網絡課程學習,因此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了進行教學資源選擇和編輯上,以期增加網絡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增強網絡教學成果,從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課程思政,影響了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由于網絡資源比較豐富,因此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應注意思政內容的選擇和思政教學開展的方式,思政內容既要注意與教材內容的融合,同時需要注意與社會熱點內容的銜接,這樣才能夠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思政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若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思政內容,開展課程思政,學生會對課程以及思政內容產生一定的反感,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網絡教學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要想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必須加強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只有教師的思政意識增強,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傳達給學生,特別是高職學校學生具有明顯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價值觀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只有加強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在專業課教學過程當中更好地融入思政理念,從而將課程思政落實到實處。
由于課程思政是在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思政意識,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展開分析,結合學科特點,明確課程思政如何更好的開展,若是盲目的進行思政知識的融入,會影響同學們正常的專業課學習思路。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教材的知識點,找到課程內容與思政知識的結合點,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更好的做人,讓學生在加強思政意識的同時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在網絡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學習。
由于現在的學生處于信息化時代,因此對于一些網絡熱點問題比較感興趣。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將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結合所學課程作為課堂案例或者材料分析,這樣從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引入,不僅可以增加同學們對專業課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成果,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討論或者思考過程中增加學生思政教學的成果,提高學生的思政覺悟。
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教師不能對于學生的教學成果進行隨時檢測,只有根據網絡資源適當融入檢測環節,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網絡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檢測環節時應該適當融入思政概念,從而了解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或者教學策略,增強課程思政成果。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不但注重理論知識,還注重實踐認知環節,只有進行一定的社會實踐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使知識轉化為價值和生產力,因此除了在網絡課程中融入思政概念,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生專業實踐中與社會熱點或思政概念的結合。教師可以結合實踐展開的環節,在實踐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實踐中應該達到的要求,如何提高技能水平等為切入點從而更好地融入思政概念和思政知識,進而全方位開展課程思政,提高學生的課程思政意識,更好地發揮教學育人功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教學越來越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雖然現在很多院校都在開展網絡教學的方式,但同樣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思政的討論中來,從而增強學生的思政概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教學成果。網絡教學相較于線下教學,學生的見識更多,也更容易受其他價值觀的影響,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應該怎樣培養這種品質,才能明白各種事件的是與非,從而以親身感受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果。
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師對于學生的監管作用,因此課程思政的開展應該結合學校和家庭的育人功能。構建全員、全程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家庭也要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在網絡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家庭應該配合學校課程設置,增強課程思政的效果,同時社會也應該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加強網絡監督,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從而鞏固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果。
由于網絡教學的開展,教師大多數只是重視各個課程的具體教學成果,從而忽視了課程思政的教學,學校以教書育人為目的,因此注重課程思政才能夠培養具有社會主義信念的合格的接班人。因此要在網絡教學的大背景下,加強對于網絡環境的監管,不斷創新課程思政的開展方式,促進思政概念與各個學科的融合,豐富思政教學的內容;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于教師的培訓,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質量,積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而在網絡教學的大環境下,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成果,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