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占兵 余瑞卿
關鍵詞:內蒙古 高質量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2016年以來,內蒙古圍繞服務好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口岸優勢,主動融入和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與俄蒙攜手前行,編織了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于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要求,實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一、深刻認識內蒙古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時代要求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人類命運前途和時代發展趨勢,敏銳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向世界提出的重要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在全球更大范圍內整合發展要素和經濟資源,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生根的偉大實踐。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就是中國和俄羅斯、蒙古國共同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基于中蒙俄三國、中蒙俄三國民眾的共同命運構建共同體,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方案由倡議上升為共識、由理念轉化為行動,促進中蒙俄三國聯動發展、互利共贏。
(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充分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和新挑戰,針對性提出的重要部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中蒙俄經濟走廊一脈相承,都是以循環實現暢通、以暢通創造價值。中蒙俄經濟走廊以“五通”促進三國經濟緊密地聯系互動,既有助于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也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更為堅實的發展平臺。
(三)推進構建和諧周邊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俄羅斯和蒙古國是中國北方重要的鄰國,同中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同俄蒙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誠心誠意同鄰居相處,一心一意共謀發展,攜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發展成果,不僅有助于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而且有助于維護好中國至關重要的安全空間和利益空間,維護好“家門口的太平”。
(四)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內蒙古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主題。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塑造更多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推動對外開放從數量型、粗放型發展轉向質量型、創新型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實現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既是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為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必要條件。
(五)推進內蒙古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基于比較優勢,深挖潛力,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有助于內蒙古持續推進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更高水平邁進。以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抓手,可以優化內蒙古對外開放政策環境,可以提升內蒙古各類基礎設施對開放的保障能力,可以促進內蒙古外向型經濟做優做強,可以推動內蒙古全方位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
二、準確把握內蒙古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基本內涵
(一)合作開放是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中俄蒙三國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秉持和而不同與和合共生理念,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更加注重平等相待、互諒互讓、互利合作、開放包容,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謀求包容互惠的中蒙俄經濟走廊發展前景,破解合作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三國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遵循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市場化規則,為推動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建開放合作的世界經濟貢獻更多力量。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三國攜手不斷削減貿易壁壘,持續深化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培育市場需求,堅決反對封閉保護和孤立排他,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貿易與投資更加自由化更加便利化。
(二)創新開放是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從內蒙古乃至全國看,以往的開放型經濟競爭優勢正逐步削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傳統的要素驅動型開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更加注重政策溝通、更加注重制度創新、更加注重凝聚三方共識,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求同存異,完善機制,更廣擴大三國利益匯合點,更好發揮三方各自的優勢和潛能。在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基礎設施、經貿、資金和人文等各領域,形成與俄羅斯和蒙古國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推動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三)共享開放是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根本目的
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和共有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努力讓經濟走廊建設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中蒙俄三國和三國人民,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共享型發展。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引入中蒙俄三國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提升中蒙和中俄之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實施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重大項目和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改善經濟走廊沿線地區發展條件,提升經濟走廊沿線地區發展能力,增強經濟走廊沿線地區老百姓獲得感。
(四)綠色開放是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鮮明底色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深化環保合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踐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走廊建設的全過程中,倡導綠色、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更好地滿足三國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落實好《“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不斷深化三國生態環保合作,提升三國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推動三國跨越傳統發展路徑和經濟綠色轉型,最大限度減少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就是要按照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將綠色發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實現三國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
三、科學提出內蒙古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戰略構想
(一)聚焦內蒙古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導向
堅持目標導向,把《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提出的愿景目標、具體內容、資金來源和實施機制作為內蒙古高質量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根本遵循。堅持問題導向,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過程中,既有長期結構性的問題,也有因形勢新變化帶來的新問題,這些都是走廊建設的短板所在,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堅持需求導向,充分對接俄蒙發展戰略,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資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場的深度融合,為三國相互信任與合作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內蒙古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總體思路
高質量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三國人民利益,是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面向未來,內蒙古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內蒙古黨委、政府的對外開放部署安排,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更多關注俄蒙發展戰略訴求,更好借鑒其他經濟走廊成功經驗,與俄蒙攜手應對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深耕細作,由共同繪制“大寫意”到“工筆畫”,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走深走實,為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