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新梅
摘要雖然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80年代就在部分省市起步,但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和相關的推進措施,這項工作卻相對滯后。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改變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投入不足、父母對孩子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探討和交流、初中生職業探索行動不足等現實問題,需要發揮政府主導推進、學校主線貫穿以及家庭主體優化的合力作用。
關鍵詞 初中生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51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QU Xinmei
(Nantong Qixiu Middle School, Nantong, Jiangsu 226001)
AbstractAlthough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ed in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1980s,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relevant promotion measures, this work is relatively backwar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ow to chang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he lack of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the lack of career exploration a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need to play the joint role of government leading, school main line running through and family main body optimization.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1研究背景
2021年,全國第三批高考改革的8個省份(江蘇、河北、遼寧、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將采用“3+1+2”模式,[1]此輪高考改革,從尊重學生興趣、特長出發,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更有益處。學生初中階段是否有意識地學習,選科時是否基于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等會與學生未來的專業、職業直接相關。
在我國經濟社會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在各種產業不斷升級換代的背景下,大學生結構化失業問題依然突出,如何處理好發展需要與教育供給的關系,如何用好用活有限的教育資源是擺在國人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目前,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從中小學階段開始實施生涯教育,而我國的起步相對較晚,[2]2011年,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鼓勵初中開設職業指導課,這也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對初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出要求,而后專家、學者開始更多關注初中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問題。
2研究設計和過程
本研究主要選擇南通市崇川區Q中學作為調查研究的學校,這所初中的畢業生大致分流是:60%的學生升入高中,40%的學生選擇職業類的中等學校。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實地考察等一系列調查研究,了解目前初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再結合初中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分析探討解決現狀問題的對策建議。
本研究根據文獻研究和小樣本調查和訪談,編制了《南通市Q初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調查問卷》(初稿),經過小樣本測試研究和專家意見征詢,確認所設計的問卷內容沒有歧義,形成本研究調查問卷。共計發放問卷540份,回收有效問卷503份,有效問卷率93.15%。在503份有效問卷中,初一學生177人,初二學生165人,初三學生161人。訪談人數為校長1人,班主任老師3人,學生15人。
3研究結論
通過對南通市Q初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調查,從學校、家長和學生自身三方面反映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投入不足
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政策宣傳不夠重視,從問卷調查來看,約7成的學生并沒有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了解到過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學校和老師更多地把中考的學業成績作為學校的第一要務,學科老師也非常抓緊一切教學時間來用作學科教學,極少提及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多是以防范突發事件等為底線。
問卷調查中,在“是否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主要包括上課,實踐活動、講座等)了解到過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這道題中,選擇“是”的學生為145人,占比28.83%,選擇“否”的學生為358人,占比71.17%(圖1)。

問卷調查中,在“學科老師有沒有在課堂上涉及過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這道題中,選擇“有”的學生為25人,占比4.97%,選擇“極少”的學生為57人,占比11.33%,選擇“沒有”的學生為421人,占比83.70%(圖2)。

在訪談中,Y校長和W老師的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目前初中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和問題存在的原因:
Y校長:初中是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初中也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職業生涯的啟蒙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社會和家庭對我們初中階段的要求更多是學業上的,對學科老師的評價更多是基于學業成績的,對學校的考量更多是基于中考均分的。
W老師: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只有1位,因為目前初中生的學業壓力大,心理健康問題矛盾突出,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關注的方面和問題很多,不能出學生突發性事件,所以并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學科老師對開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性和熱情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2父母對孩子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探討和交流
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中,發現社會、家庭和學校并未能形成職業生涯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對孩子職業的啟蒙能發揮很大作用,但在調查中發現,家庭教育還是非常缺失。家長普遍覺得在初中階段談職業還太早,還是得先把學習成績弄好。
問卷調查中,在“職業決策的重要他人”這道題中,選擇“我選擇什么職業主要會聽父母的建議”的學生為217人,占比43.14%,選擇“我選擇什么職業主要會聽哥哥姐姐的建議”的學生為104人,占比20.68%,選擇“我選擇什么職業主要會聽老師的建議”的學生為113人,占比22.45%,選擇“我選擇什么職業主要由我自己決定”的學生為56人,占比11.13%。選擇“其他”的學生為13人,占比2.58%(圖3)。

問卷調查中,在“父母與孩子交流職業生涯規劃的頻次”這道題中,選擇“我父母經常與我交流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學生為19人,占比3.78%,選擇“我父母偶爾與我交流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學生為57人,占比11.33%,選擇“我父母從未與我交流過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學生為427人,占比84.89%(圖4)。
3.3初中生職業探索行動不足
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中,發現初中生普遍對于職業分類了解的不夠全面,很多學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在學業學習上,有的學生從未考慮過自己將來的職業或可能從事的專業,已有職業目標的學生對于自己將來可能要從事的職業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無法進行完整清晰地職業闡述。

問卷調查中,在“有沒有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這道題中,選擇“已經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專業方向”的學生為49人,占比9.74%,選擇“暫時還沒有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專業方向”的學生為454人,占比90.26%(圖5)。

問卷調查中,在“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有沒有去進行過了解或體驗”這道題中,選擇“有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過了解或體驗”的學生為27人,占比5.37%,選擇“暫未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過了解或體驗”的學生為476人,占比94.63%(圖6)。

4對策建議
4.1加強規劃,政府發揮主導推進作用
目前,我國關于初中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地區整體推進案例還比較少,只有上海、浙江、山東等少數地區的個案實踐,還缺少政府的政策引導和主導推進,我國應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做法,美國于1974年就頒布《生涯教育法》,[3]我國應著手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業生涯教育法》,用法治的方式來助推教育領域的改革與創新,努力為國家培養社會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2立足滲透,學校發揮主線貫穿作用
初中應立足于學生職業意識的喚醒,通過開設選修課或通識類講座的形式,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生涯測評工具的使用,生涯決策的方法等,也可安排生涯人物訪談和職業參觀、體驗等實踐活動。一方面為近半數初中學生在初中畢業后的科學分流,提供必要的指導與服務,另一方面也為之后的高中選科、大學的專業選擇等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避免集體性的“升學無意識”和“未來發展無意識”等問題。[4]
4.3積極參與,家庭發揮主體優化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職業引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家長是孩子職業發展過程中義不容辭地引路人。家長要與時俱進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孩子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并多做職業體驗,不斷澄清和優化、完善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同時,要實現現實學習和未來職業方向的結合,[5]引導孩子樹立努力學習、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為社會奉獻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上,基礎教育要緊緊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目標,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新理念,構建新格局,創設新模式,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成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為建設教育強國奠基固本。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重點資助課題“江蘇省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相關性研究”(課題編號:B-a/2018/01/35),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可雇傭性技能開發研究”(課題編號:2017SJBFDY54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新京報.8省份公布2021年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實行3+1+2模式[EB/OL].http://hebei.sina.com.cn/news/2020-12-30/detail-iiznezxs 9696739.shtml.
[2]梁惠燕.我國當前中小學生涯教育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7).
[3]羅媛媛.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2016.
[4]李月琴.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南京大學,2018.
[5]劉麗.鄭州初中生職業生涯發展現狀研究[D].鄭州大學:鄭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