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摘要:在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新時期,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和調整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策略進行分析,是為了將情景教學方法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其成為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從而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知識、增強能力。
關鍵詞:情景式教學法;初中語文;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情景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方法,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利用情景教學法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重視多媒體手段在情境創設中的作用,并形成勤用、善用情景教學法的習慣,在課堂實踐中做好情景教學法與課本教材的銜接,并最終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水平。
一、以語文教學內容為根本,營造契合的教學情境
作為初中語文學科教師,教學活動要以教學大綱為根本,以教材內容為重要依據,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應當在課文閱讀與文章賞析教學過程中,注意聯系課文內容與教學情景,努力營造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氛圍,進而從整體上準確把握文章脈絡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舉例來說,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可以將課文描述的場景,如車站、月臺等,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作者父親的背影也可以采用動態的效果進行處理,學生仿佛自己就在這個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整篇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即父親的偉大以及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章內容的討論,談一談自己看到這一場景時的感受,進而就課文內容進行交流。可見,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課文背景,進一步熟悉基本內容,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進而更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設置角色扮演活動,促使中學生融入情景中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可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引導學生創造更加貼合的課文環境,并讓學生通過分析人物性格、為人處世等,優化教學情景中的細節部分,從而使中學生融入到情景中。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可組織中學生演繹舞臺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思考社會背景、事件情節發展等,再讓學生站在人物角度分析事件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處理等,使學生對人物情感有較為深刻的體會;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讓中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表演,讓學生結合人物性格等設計人物對話、神態及動作等,從而使學生對整個文章故事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將文章內容改編成課本劇,并自行安排每一位角色,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角色表演活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所扮演人物的分析與揣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與把握。
三、設置問題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現代學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養,也是影響他們形成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語文書面成績,從而忽視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能力。因此,為了改革和發展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中理清學習思路、把握教學內容、理解教學目標,并借助問題逐漸形成深度學習思維,向著語文教學的高階層次邁進。具體來說,設置問題教學情景主要可以依據以下教學環節。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尋找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內容或者具有現實探究意義的問題的結合點,全面思考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社會認知能力,將其設定為具備探究性質的語文教學問題;其次,在學生預習時期將探究問題發放給學生,引導他們依據教材基礎內容和社會現實背景等因素進行深入思考,借助語文基礎知識、表達技巧等思考問題的答案,得出自己的語文感悟;再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專題板塊的形式設置問題教學情景,讓學生以匯報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班級內營造探究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與其他同學和教師探討的過程中形成多元思維,從而強化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設置問題教學情景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多元化思維。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是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一種表現,還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足進步。因此,基于情景教學法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合理地設立多樣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文教學內容,獲得獨特的學習感悟。
參考文獻
[1]于彩珍.巧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課外語文,2021(15):23-24.
[2]司聰.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讀寫算,2020(29):71.
[3]陳忠淼.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