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現狀,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改進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策略——拓展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課;拓展教學
【作者簡介】董彩明,臨海市外國語學校。
根據《2019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英語考試的重點從考查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轉移到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上,而學生想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水平,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會帶動其他各項能力的提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設置的課程目標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綜合能力素質目標。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這種綜合能力及人文素養的教學途徑之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初中閱讀課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訓練和落實上,對于其他能力素質的提高,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更別說文化的滲透、道德的教化、情感及個性地培養了。而且,因為初中教材以基礎知識的呈現為主,涉及面有限,所以,教師如何靈活運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有度的拓展延伸變得尤為重要。總之,要想達成新課標的目標,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和水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閱讀課教學時,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必不可少。
本文所說的閱讀課教學的拓展,包括課內拓展和課外拓展兩個方面。
一、重視課內拓展教學的要領
為了更深層次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重視課內閱讀拓展的開展。新教材以話題為核心,以專題閱讀的方式拓展,閱讀的內容富含時代氣息,符合現實生活,注重文化交流,面向全體學生。特級教師沈重予說過:“教材是執行課程標準與體現課改精神的載體,也是眾多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智慧的結晶”因此,英語教學課外拓展必須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那么,開展好課內拓展需要關注哪些方面呢?
1.課內拓展的內容要合理、有度。課內拓展的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要跟所學的內容的文化背景知識保持一致,要貼近時代,與時俱進。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版本,同一主題的教材內容作為補充,也可以從報紙雜志及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素材,精選后加以利用。當然,拓展的內容要和教材緊密相關,既深化教材,又高于教材。拓展要在夯實課內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得不償失。正所謂“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輕上重,其覆必易”。
2.課內拓展的時機要適當、有效。我們發現,平時有些教師在上閱讀課時,尤其是在上公開課時,往往在對文本內容簡單處理后,就急于呈現拓展內容,這么做無異于拔苗助長,讓學生對學英語喪失信心,繼而失去興趣,也會過早地造成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把握課內拓展的時機,不要脫離學生的實際水平,讓拓展成為學生落實基礎,提高能力的絆腳石。想要有效地引領學生向課外拓展,須在學生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
3.課內拓展的方式要靈活、多樣。教師在開展課內拓展的時候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1)Discussion。在完成教材教學的基本環節后,教師可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discuss in groups”,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章的主題。比如,學生在閱讀完 “Go for it” 九年級Unit 11的“The Winning Team”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
Why did Peter think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 even though they lost the last game?然后讓學生“discuss in groups and answer”, 如果學生回答時有困難,可以追問:What did he and his teammates do and say after they lose the game?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team? 然后引導他們回答:Because he thought he was on a team with good team spirit that would help them achieve success in the future,而這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所在。
(2)Retelling。教師可通過retell來幫助學生全面理清文章的脈絡,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記憶、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及口語表達的能力。比如,在學完 “Go for it” 九年級 Unit8 “Stonehenge——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 ”的第一段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如下的提示詞讓學生復述。“not only... but also...;more than...;especially...;as...”提供這些連詞和副詞,讓學生明白這些詞在語言運用上的重要性,它們能讓語句的表達更加流暢、優美,也讓語句之間變得更有邏輯性。
(3)Imitative? writing。Imitative writing是把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讀促寫。它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比如學生在閱讀完 “Go for it” 九年級Unit 13的“Rethink, Reuse, Recycle”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設置這樣的imitative writing任務:
As we all know, our country is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taking part in it. As recycl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the waste pollution, 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do to recycle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 Can you us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assage to write an article?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改編閱讀材料。比如,可以給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挖空或改編成完形填空等。概括地講,那就是從教材中走出去,再回到教材中來。
4.拓展的任務要有針對性、層次感。就一篇文章而言,其可拓展的面十分廣闊。既有可供視聽的相關影視、錄音、VCR等,又有無窮無盡的相關閱讀素材。所以,一個睿智的教師要懂得如何有選擇地去拓展。另外,教師在設置拓展任務時要面對大多數學生。拓展得太多太雜,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壓力山大,繼而喪失信心和興趣。教師設計的拓展任務要能幫助逐步加深理解,要有層次感,呈階梯式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體驗成功,以此激發學習興趣。
二、重視課外拓展教學的要領
除了課內拓展,課外閱讀拓展教學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活動要有序地開展,不能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要事先考量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有目的、分層地提供閱讀材料。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同時,它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課內外閱讀教學相輔相成。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開展課外閱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1.閱讀材料要受學生歡迎。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要選擇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閱讀素材。在課外拓展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幫助學生選擇他們喜聞樂見的材料,并且所選材料體裁要多樣化,題材要豐富。通過閱讀這些材料,讓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同時又能怡神悅志。
(1)所學材料涉及面要廣,體裁豐富,題材多樣。想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能擴大詞匯量,增長見識,并有助于他們觀察、理解、思維、判斷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選材料得要有廣闊的知識覆蓋面,豐富的體裁,多樣化的題材。
(2)所學材料要貼近時代,新穎有趣。只有緊扣學生的生活,貼近時代且內容新穎有趣的題材,才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其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
(3)所選材料語言要通俗,要圖文并茂。語言過于繁復的材料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而好的配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更能輔助學生理解文章。
(4)所選材料要與教材基本同步。教材因其篇幅限制,只能涉獵某個點,若所選材料與教材基本同步,無疑能補充和擴展教材內容,讓知識從點走向面,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閱讀材料要有針對性。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學生,他們的英語閱讀水平也會不同,這就要求教師選材要有針對性,要能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新課程理念明確要求我們向課外拓展,不僅僅在于讓學生知道有什么,更要著眼于讓學生具備什么,能夠怎么樣,從而在某一領域拓寬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必將得到長足的進步。
3.注重方法,講究策略。(1)畏難是許多學生在閱讀時都有的心理。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如:限時閱讀、略讀和細讀相結合、以讀促寫等。這些策略都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理解文章。
①對于難度不大,但是篇幅較長且內容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略讀的方式,只要他們在讀的過程中抓住重要信息、領會文章的主旨就可以。
②對于生詞和復雜句較多的閱讀材料,要允許學生查閱詞典和搜索因特網以輔助閱讀,讓他們親自經歷解惑釋疑的過程,并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
③對于涉及社會生存問題的文章,教師設計探究性問題可以讓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
④對于體裁和結構明了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體裁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相結合的方法,擬定相關的題目并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模仿寫作,以讀促寫,讓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快樂。
(2)有些學生由于長期采用不當的閱讀方法,造成閱讀的速度提不上去,特別是有的學生習慣于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閱讀,這樣既破壞了思維的連續性,也不利于整體地把握文本內容。所以,讓學生改變不良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勢在必行。
①逐字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以句子而不是單詞為單位進行閱讀,并逐步培養其對句群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培養寫作者的思維,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發生的情節。
②眼中有文,腦中無義。有的學生在閱讀時信息切換速度過慢,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應指導他們在大腦中快速切換中英文和加快理解速度,也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是培養他們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③以偏概全。正確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主旨,同時又能關注到重要的細節,尤其是能夠反映作者思想和態度的細節。教師應讓學生細讀這些重要的細節,加以分析與推敲,領會作者的情感與態度。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概括、歸納能力的提高,又培養了他們注重細節、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4.多組織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拓展英語。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作為國際語言,人們生活中經常能用到,所以我們應盡可能多地組織各種活動,給學生提供英語實踐的機會。比如,每學期可以搞一次英語周,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讓學生參加英語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用英語自編小品、話劇等。如果只關注教材的知識,而不重視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沒有可持續性發展的空間。當然,教就是為了不教。教師引導學生課外拓展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拓展自己英語學習的渠道,更好地學習英語。
綜上所述,閱讀課的有效拓展教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它能使學生從教材這座獨木橋走向無限延伸的寬闊大道,但是,拓展教學要講究適度與實效,倘若過度拓展,偏離了課題與教學目標,收不到教學實效,就會徒勞而無益,枉費心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淑芬.淺議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拓展[J].海外英語,2010 (3):34-35.
[3]曹瑩.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12):65-66.
[4]單衛平.英語閱讀課教學的課外延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5):31,37.
[5]廖開奉.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延伸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