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強盛,以及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提升,我們國家在國際溝通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因此,為了保證溝通順利,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應該趁早,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英語學習應從小抓起,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作用下,小學英語教學與核心素養實現了融合與發展,只不過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因此導致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提升。本文對此展開研究,明確核心素養的內容與意義,對目前小學英語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確定好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發展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學生
【作者簡介】周彩玲,華池縣南梁希望小學。
人們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英語正是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的語言。語言學習過程中,除了要對大量的詞匯字句有所了解外,更要對一門語言背后的風俗文化、精神文明有所了解,這樣彼此之間的溝通才能夠順暢,才能夠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交流,因此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對其日后的英語應用十分重要。
一、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
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以核心素養的理念為指導展開英語教學。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一方面要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還要拓展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能夠有更寬廣的知識面,再對書本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其英語能力提升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市場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意義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核心素養提升以后,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自主學習方法,并將這種學習方法發揮于實踐之中,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提高自身英語技能的同時,實現素質的發展,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就會更加濃厚。
2. 開闊學生的視野。大量的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充分的拓展,素質教育下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也應該有充分的主見,提升綜合素養的同時,打開更多的知識之門,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學習在課堂之內學不到的東西。
3. 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就是能做好聽說讀寫即可,但是在核心素養發展下,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再只限于此,當學生在英語學習期間有了更多的實踐基礎和課外閱讀基礎,不僅在新知識的學習上相對輕松,而且與人進行英語溝通也十分順暢,拓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實現了迅速發展,久而久之的鍛煉下,綜合實力自然增強。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1. 互動性不夠,填鴨式教學。現如今在很多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英語教師不顧新課改中的要求,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顯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切實了解到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消化程度,也無法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2. 學生的依賴性較高。除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以外,英語課堂上很多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過高,這導致他們無法實現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缺少相應的學習方法,更難進行獨立思考。
3. 教學資源相對匱乏。還有一些偏遠的山村地區缺乏英語教學資源,所以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比較困難,因為學生的學習離不開一系列的現代化教學設備,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和教育投入上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些偏遠地區缺乏完善的教學設施,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學生的聽說讀寫受到了直接干擾。
4. 缺乏合理的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以后,我國教育對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有了明確的要求,希望能夠在教學評價形式上表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不過這要求在實際落實中存在很多問題,由于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教學期間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評價機制上仍然過于偏重考試成績,這樣的評價機制顯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教學成果大打折扣。
四、核心素養發展下小學英語的培養目標定位
在我國小學課程設置中,英語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英語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思維方式的拓展有著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英語學習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交流方式,使學生的視野明顯開闊起來。時代巨輪的推動作用下,我國近些年來在國際競爭中發揮出了自身的優勢,未來勢必與國際之間有更多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小學英語應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掌握好學生培養的目標方向,促進教學挑戰性的提升。
1. 緊抓語言學習特點,培養聽、說、看能力。歸根結底,語言學習一定要將教學定位在聽、說、看的能力培養上,但是教學過程中對于其間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把握,這些能力究竟要達到怎樣的高度,顯然對于小學生而言無需太深刻,只要方向正確,能夠有充分的感受,體會英語語言環境的特征,就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主要大方向,不需要太多復雜的詞匯進行溝通交流,能夠達到最基礎的即可。
2. 異域文化的熏陶提升素質優化度。僅將英語作為一門知識學科或語言來學習是一種較為局限性的認知,他忽視了英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對于所有國家與民族而言,文化是其發展的根基,而不同的地域與民族都存在著自身的文化優勢,每種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都有助于個人的素養提升。對于我國學生而言,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與繼承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接觸西方異域文化,通過不同語言環境及文化的影響,實現個人素質的不斷優化。
3. 養成習慣,受益拓展至多方面。很多學生將學習當作了一種任務,但事實上學習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能夠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一項有益活動。尤其是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學習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正確學習習慣的養成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階段,通過英語學習,學生能夠獲得勇于表達、善于交流、敢于互動、積極參與等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都具有長遠影響。
五、核心素養發展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1.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語言能力。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能夠爆發出更高昂的興趣,英語教師應該學會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英語課堂的互動性,強化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的參與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與崇拜性相對較高,因此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核心素養培養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英語課堂中師生的良好互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不斷強化自身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還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影響學生,從而感染學生更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小游戲或故事情節豐富英語課堂的層次性與趣味性,為小學生營造更加輕松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針對英語知識展開自主思考,從而更投入地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并在不斷的學習與練習中提升英語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
2. 互換課堂角色,培養學習能力。英語課堂的模式不應該是固化的,若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靈活的思維,首先教師應該打破自身僵化的學習思維,敢于將課堂主體地位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扮演著主體角色。教師應該逐漸嘗試與學生進行課堂角色的互換,使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剛開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育活動,不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例如,Module 1 Unit2 “My favourite colouris yellow..”的教學中,教師可直接應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完成基本英語句型教學后,教師可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劃分,讓每組學生自行分配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帶入到角色中進行所學英語句型的對話練習,在練習中小組成員間會相互進行錯誤糾正,這一過程中學生同時扮演教與學兩種角色,而這種互動更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發音的快速掌握。
3. 豐富思維方式,培養思維品質。(1)復述課文,轉識成智。小學英語教學不單純是進行英語知識的傳授,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英語思維。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教師對于課文教材的應用就不必過于死板,可以通過讓學生以對話形式對課文進行復述,或改變課文對話內容,讓學生在復述后完成填空等方法,提高學生明確知識點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2)結合語法,梳理內容。漢語與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二者從基本構成到思維方式都具有極大的差異,這也導致在漢語環境中成長的小學生在理解英語知識時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微課、多媒體等形式為學生明確學習重點,梳理學習邏輯。教師還可以根據語法將英語知識點編成順口溜,如be動詞用法口訣等,從而便于學生的記憶,在學生熟記后通過不斷的應用加深學生的理解。
4. 滲透中西方文化,培養文化品格。《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了外語學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通過外語學習能夠直接地接觸到西方國家或地區的民族文化,而通過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更有利于學生掌握與應用外語。同時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也能夠使小學生對本土文化產生更深刻的認知與共鳴,在培養小學生世界意識的同時,強化小學生的文化自豪感與歸屬感。所以,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應該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填充與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文化知識。首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挖掘英語國家節日背后的文化意義,在特殊節日組織具有當地特色的活動,并以其為切入點展開知識點教學。例如,圣誕節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共同安裝圣誕樹,將教室布置成圣誕的氛圍,之后通過多媒體等方式講解“Christmas”的由來與意義,并以此延伸出圣誕節習俗等知識內容,讓小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接觸到外國圣誕文化,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國際意識。其次,教師要善于挖掘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在交流與探討間帶領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從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中西方文化在風土人情、人文習俗、歷史傳承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異性,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性,使西方文化會對學生產生天然的吸引力,吸引學生自主探究這種與自身成長環境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此時,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圖書等渠道了解西方文化。例如,教師可以以英國著名旅游城市——倫敦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通過資料查詢了解倫敦的白金漢宮、倫敦塔等著名景觀,同時與我國故宮、大雁塔等著名景點進行對比,讓學生針對其中的差異性以及其背后蘊含的中西方文化展開探討。學生在探索中既能夠豐富英語語言知識,還能夠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養。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學科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層次與教育價值,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明確英語學科素養培養的目標與要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小學英語教學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對小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進行持續的提高,充分發揮小學英語學科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菁.指向課程目標的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1(6):35-36.
[2]周萍.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有效融合的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4):85-86.
[3]高新星.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