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巖
摘 要:初中階段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學生對社會逐漸有自己的認識與想法的時期,因此,也是比較容易受到社會與他人影響的重要時期,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正處于建立的時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的對學生進行一定引導,在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素養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與思想。在實際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學工作人員不斷的進行探究與創新。思想品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規律可循,但是也還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道德品質的形成離不開后天的學習與培養,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將思想認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升途徑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各種思想意識與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由于思想意識還不夠強烈,在學習生活中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開展是極為有必要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具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學生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積極的面對各種困難,能夠努力刻苦地進行學習,樹立崇高、積極、遠大的理想[1]。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與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涵養,逐漸樹立積極健康的三觀。初中階段也是學生的青春期,學生的情緒與心情也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一定要認真的進行,以便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一、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1.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都是以理論知識的教授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這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缺乏一定的積極性與熱情,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述,學生并不能進行深刻的體會與感受,因此,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是目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2.教師對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夠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性質,由于理論知識過多,使得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與乏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挖掘,使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依舊是依賴教材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對教材中隱含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深挖。與其他科目相比,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考試的過程中占的比重也是比較小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是不夠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學習與了解,對知識點也不能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夠。
二、有效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1.積極改進教學的模式
受應試教育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單一性,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主導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主導的作用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改變教學模式是必須進行的[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采用啟發式與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進行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七課《中華一家親》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種親人之間可以表達的愛的方法,通過小組學習,使學生在小組中對愛的表達方式進行一定的討論,進而加深學生之間的情感。啟發學生對各個民族的同胞要有關愛之心、愛護之心,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與價值觀念。
2.聯系實際生活,拓展教材內容
在對素質教育重視的同時,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進行一定的培養,除了通過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教育,還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一定的聯系。一切的知識都是源自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只有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對其進行更好的理解與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時刻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存在,進而才能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一定的注意,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學習典范,堅守道德與法治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習,榜樣的力量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重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離不開榜樣的樹立,也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定的行為規范,學生也會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例如,在進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少年的擔當》一課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于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還要對有關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通過舉一些名人的事件與案例,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學習,在引導學習對課本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還可以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思想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進而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時效性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育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與法治觀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真實的體驗與感受,進而使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改枝.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研究[J].文淵(小學版),2020(6):557.
[2]王宏亮.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研究[J].文淵(中學版),2020(7):334.